不一样的野餐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星期天,天空湛蓝,白云飘飘。在这样明媚的天气里,我要出去野餐啦!
   时间过得好快,只整理了一下野餐用具,一上午就过去了。待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朝着目的地出发了。
   车子缓缓行驶起来,树木匆匆从眼前掠过。不一会儿,蒙蒙细雨淅沥起来。原以为只是一阵小雨,所以我们打消了返回的念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雨越下越大了,一颗一颗地拍打着地面。虽然此时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但因为雨势太大,无法下车,只能眼巴巴地望着窗外。
   我傻傻地望着,心里既着急又失望。“为什么天气说变就变?是不是故意和我做对呢?”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两点钟了,唉,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回家了吧。可是,这雨却没有变小的趋势。“再等一个小时,我相信雨一定会停的!”不知是不是太阳公公听到了我的祈祷,过了一会儿,它从云层里探出了头!
   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们一边吃着精心准备的食物,一边嬉笑打闹。因为这变幻莫测的天气,我的心情好像坐了一次过山车,一会儿跌入谷底,一会儿又冲上云霄……
   唉,这不一样的野餐!
  老师小评
   习作中,“我要出去野餐啦”,尽显欣喜之情;“眼巴巴”一词將“我”的心情拉入谷底,万分失落;“着急又失望”,两种情绪交织,描绘出“我”此刻的无奈;“嬉笑打闹”,愉快的氛围弥漫开来。围绕小作者的情绪变化,展现出“不一样”的野餐。
   【作者系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六·3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刘玉明】
其他文献
松树,挺拔坚毅,巍然屹立,有一股“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的浩然正气。两位作家从各自独特的视角,不仅写出了两棵松树各自的特色,还融入了他们的思考,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艺术的熏陶。  选文一  黄山松(节选) 丰子恺   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雖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
期刊
常春藤、洋槐、榕树等平常植物,在作家眼中却绽放出生机与活力,寄托着作者浓浓的情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些植物的魅力吧!  【选文一】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
期刊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42分)   1.读拼音,写词语。(14分)   (1)愚公不愿意bān qiān( )。为了走出piān pì( )的大山,他不怕xī shēnɡ( ),套上shēng kou( ),拉着开山用的tiě chuí( )和záo zi( ),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2)当我正pái huái( )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
期刊
冬去春来,在我桌边的那株海棠疯长起来,进入初夏竟超出办公桌半米高。好像天天都在变,叶子又肥又大又嫩又绿,颜色由浅变深,生机勃勃,这使我对它有了好感。   某日,我心里颇烦,默默坐于办公桌旁,紧蹙眉头,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口,仰望窗外,那蓝天高空飘荡着几朵白云,在缓缓变化着不规则的形状。良久,收回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面前那株大叶海棠上,细观之,发现它的茎、叶、花都很奇特,心里不禁一颤,原来海棠竟
期刊
民风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风与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风淳朴,民俗繁多。譬如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前置办年货,端午赛龙舟、包粽子……这些节日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选文一】  月光饼(节选)  ◎张 浩  说起现在商场的月饼,真乃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不必说传统的双黄莲蓉月饼
期刊
打開尘封的记忆,重拾时光的碎片。不过是素日清欢点滴,但对于我,却成了温暖。曾几何时,我怅然究竟温暖为何物?而今,我终究是在一块冻米糖中,寻得温暖……   那个夜晚,上完网课的我坐在房间里赶作业,抬头仰望,墙上的时钟已指向10点,眼皮已开始打架。这时门“吱——”的一声开了,只见外婆走了进来,将一碟各式口味的冻米糖放在我桌上,“吃点吧!”外婆脸上温暖的微笑漾起。我谢过外婆,细细品尝起来。那一块块又酥又
期刊
推開老家的大门,一股桂花糕的香味扑鼻而来,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亲亲回来啦。来来来,特意等你回来蒸年糕的。”奶奶乐呵呵地跑到灶间继续烧火,爷爷抄起一盆已经拌好糖、桂花、红枣之类的米粉,一撮撮均匀地撒在木蒸笼里,还不时地用筷子去拨弄,看看热气上来得是否均匀,然后叮嘱奶奶哪边的火再烧旺一点。烧火对技术要求挺高的,我一般插不上手。不一会儿,蒸汽精灵们就从蒸笼上蜂拥而出,如轻纱一般笼罩在厨房里,宛若仙
期刊
好热啊!窗外烈日炎炎,炽热的阳光无情地从窗户直射进来,残忍地停留在我的后背,让我觉得后背一片滚烫。(“好热啊!”开门见山。再加上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室内的热。)   我痛苦地坐在教室里,像晒蔫了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无力地扇风。再这么下去,我估计很快就会变成风干的狗尾巴草了!(两个比喻的连续使用,生动地描写出小作者因为炎热而痛苦的状态。)教室后面的老空调“呼啦呼啦”地喘着气,可就是感觉不到一丁点的
期刊
时间就像刚入口的冰激凌,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它早已融化在舌尖上,只留下意犹未尽的回味。   在我的记忆中,我跟爸爸妈妈参加过不少宴会,品尝过清鲜淡雅的粤菜、麻辣鲜香的川菜、浓油赤酱的本帮菜,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奶奶的红烧狮子头。   也许有人会说,红烧狮子头只是很普通的淮扬菜,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其实,这里面还有着暖暖的回忆。因为我记得,小时候只要我不开心了,或者生病初愈时,奶奶总是安慰我说:“
期刊
我们家有头“老黄牛”,她就是我的奶奶。   清早,我迷迷糊糊中听见了炒菜的声音。不用多问,肯定是奶奶在做早餐。我从床上爬起来,奶奶一见到我,高兴地说:“起来啦!快来尝尝奶奶做的早餐!”我慢吞吞地走到盥洗室,看到牙刷上已挤好牙膏,杯子里已倒满水。   我刷牙时,奶奶手脚麻利地帮我扎辫子,时不时催促我“快点”。我刚刷完牙,奶奶就将我“送”到桌子前:“快尝尝奶奶的手艺。”   中午,我们在午睡,奶奶怎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