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大凡成功的专家,也都是经过漫长的自我教育、自我砥砺、自我监控才真正走向成熟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课外阅读策略来指导阅读,进而提升自我监控能力,实在是一件极具效益的妙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在过去的基础上新增设了一些课外读栏目,如“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学与文学?艺术”等。对这部分内容,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附带品,甚至觉得作为知识的价值不大。而实际上它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多种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好它们呢?下面我就自己这几年来的体会,粗浅地谈几点认识。
一、课外读策略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近几年中,我利用教学的闲暇,认真钻研了《新课标》配套教材《生物》,依然没有得到“阅读策略”的踪影,于是我明白,课外阅读策略研究大有可为!我发现课外阅读策略教学势在必行。
回顾过去的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辅导,我们不得不惊诧于其中的弊端:
1.课外读教学以讲代读;
2.课外阅读没有任何辅导或牵引,更严重的是教师自己也没真正读过几本书,更谈不上指引了辅导。
在这种形势下,认真学习有关元认知知识,元阅读知识,制定阅读策略,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寻找时机,向学生直接讲授课外阅读策略方面的知识及其运用。事实证明,学生对阅读策略是很欢迎的,因为他至少拉近了学生与阅读的距离,学生对阅读不再充满沉重感,对阅读的实质与功能一目了然,对自己的阅读心理调察明了。较之懵懂的读者,他们成为一批真正的清新读者。
然而,在课外阅读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如一些教师本身没有真正内化有关策略思想,对学生讲解时只讲皮毛,学生不能深味其中深意,阅读依然没有指导。一些学生的前经验相当匮乏,对本人的认知不能作正确的认知,以至策略教学教而不化、教而不用。
二、课外读策略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事实证明,课外阅读策略教学是行之有效的、策略的教学,是学生真正明白了阅读的本质与功能,从此能正确面对阅读这种像呼吸一样平常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课外阅读策略的教学与实施,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积极而深运的影响。
1.拓宽知识结构,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社会”进入教学环节,可采用调查、资料搜集、分析讨论、上网查询、个别专访等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各个领域,因而可以在教学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2.了解科学发现的历史,认识生物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本质。对“科学家的故事”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课堂上谈体会、感受的方法。如围绕“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启迪学生,科学的发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还需要协调好人际关系,通过合作交流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3.赏析有关文学作品,渗透人文精神。人是具有语言的存在。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必然会自主或不自主的积累词汇,熟悉语法,掌握布局谋篇的技法,但同时,他们的语感与境感也与日俱增。语感学专家王尚文先生说:“人是具有语感的存在。他生存的疆域就是他语感的疆域,他生存的境界就是他语感的境界。”甚至认为“语感就是人本身。”
语感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是从语言运用的范例(文本)来学习,一是从语言分析研究得出的规律学习。在课外阅读中习得语感,基本上属于前者。所以对文本的选择与推荐,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大凡推荐给学生的作品,总是经过我们教师亲自阅读过的,它们或者文字优美,或者思想纯正,或者文质兼美,但必定要语言文字通畅自如,便于学生阅读或学习,对于那些翻译的版本,一定要视译者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水准来进行选读。可以说,学生拿到的都是语言的经典,佳句的范本,在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中,语感与境感的提升是必然的事情。
4.理解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对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产生一定影响。课外阅读策略的实施,必定也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阅读的深入与推进,学生非但是知识面大增,其元认知水平也有突飞猛进式地提高,他们对自我的意识,对阅读目标的设置,阅读过程的操作,阅读时间的管理,评价策略的实施等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最好的读者发展到能自定目标系统、文本系统、操作系统、评价系统,可见其阅读能力与一般管理能力的水准。而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的课外阅读起码正改变了一个学生的思维结构,从而使他变得深刻、敏锐、灵动、辩证。当然,课外阅读策略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张必隐先生甚至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过程。”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常采用谈话法、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对现代的一些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总之,经过几年的尝试,我深切地认识到,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以上所述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它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上几点,还比较肤浅,难免存在诸多的不足,恳请同行不吝赐教。
一、课外读策略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近几年中,我利用教学的闲暇,认真钻研了《新课标》配套教材《生物》,依然没有得到“阅读策略”的踪影,于是我明白,课外阅读策略研究大有可为!我发现课外阅读策略教学势在必行。
回顾过去的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辅导,我们不得不惊诧于其中的弊端:
1.课外读教学以讲代读;
2.课外阅读没有任何辅导或牵引,更严重的是教师自己也没真正读过几本书,更谈不上指引了辅导。
在这种形势下,认真学习有关元认知知识,元阅读知识,制定阅读策略,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寻找时机,向学生直接讲授课外阅读策略方面的知识及其运用。事实证明,学生对阅读策略是很欢迎的,因为他至少拉近了学生与阅读的距离,学生对阅读不再充满沉重感,对阅读的实质与功能一目了然,对自己的阅读心理调察明了。较之懵懂的读者,他们成为一批真正的清新读者。
然而,在课外阅读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如一些教师本身没有真正内化有关策略思想,对学生讲解时只讲皮毛,学生不能深味其中深意,阅读依然没有指导。一些学生的前经验相当匮乏,对本人的认知不能作正确的认知,以至策略教学教而不化、教而不用。
二、课外读策略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事实证明,课外阅读策略教学是行之有效的、策略的教学,是学生真正明白了阅读的本质与功能,从此能正确面对阅读这种像呼吸一样平常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课外阅读策略的教学与实施,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积极而深运的影响。
1.拓宽知识结构,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社会”进入教学环节,可采用调查、资料搜集、分析讨论、上网查询、个别专访等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各个领域,因而可以在教学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2.了解科学发现的历史,认识生物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本质。对“科学家的故事”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课堂上谈体会、感受的方法。如围绕“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启迪学生,科学的发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还需要协调好人际关系,通过合作交流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3.赏析有关文学作品,渗透人文精神。人是具有语言的存在。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必然会自主或不自主的积累词汇,熟悉语法,掌握布局谋篇的技法,但同时,他们的语感与境感也与日俱增。语感学专家王尚文先生说:“人是具有语感的存在。他生存的疆域就是他语感的疆域,他生存的境界就是他语感的境界。”甚至认为“语感就是人本身。”
语感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是从语言运用的范例(文本)来学习,一是从语言分析研究得出的规律学习。在课外阅读中习得语感,基本上属于前者。所以对文本的选择与推荐,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大凡推荐给学生的作品,总是经过我们教师亲自阅读过的,它们或者文字优美,或者思想纯正,或者文质兼美,但必定要语言文字通畅自如,便于学生阅读或学习,对于那些翻译的版本,一定要视译者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水准来进行选读。可以说,学生拿到的都是语言的经典,佳句的范本,在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中,语感与境感的提升是必然的事情。
4.理解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对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产生一定影响。课外阅读策略的实施,必定也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阅读的深入与推进,学生非但是知识面大增,其元认知水平也有突飞猛进式地提高,他们对自我的意识,对阅读目标的设置,阅读过程的操作,阅读时间的管理,评价策略的实施等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最好的读者发展到能自定目标系统、文本系统、操作系统、评价系统,可见其阅读能力与一般管理能力的水准。而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的课外阅读起码正改变了一个学生的思维结构,从而使他变得深刻、敏锐、灵动、辩证。当然,课外阅读策略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张必隐先生甚至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过程。”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常采用谈话法、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对现代的一些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总之,经过几年的尝试,我深切地认识到,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以上所述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它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上几点,还比较肤浅,难免存在诸多的不足,恳请同行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