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充满着一种山水情怀,主要表现在诗人们骨子里的山水情结和外因作用下淡薄闲适、好高自远的追求上;诗人们在诗中的山水意象,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抒发其对山水的依恋和渴望与山水相融的情怀;诗人们的张扬的个性恰到好处地把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物镜之中,达到无我之境,并向世人传达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情结、山水意象、山水性情浑然一体,体现古诗词中深藏的山水情话。
  【关键词】情结;意象;性情;情话
  Wise happy water, savant Leshan——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Middle Ages poetry scenery talk between lovers 
  Feng Rimei
  【Abstract】Kong Zi said: “knowing happy water, savant Leshan; Knowing moves, the savant is static; Knowing is happy, the savant is long-lived.”Kong Zi describes the savant wise by the scenery, the image is vivid and is profound. The human teaches in the vers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Middle Ages poetry to fill one kind of scenery mood, mainly displays under the poets bone’s scenery complex and the external factor function light comfortable, in the good Gao Ziyuan pursue; The poets in the poem scenery image, by the fresh scenery, the fresh thing write out the new boundary, expresses it the mood which the dependence and the hope and the scenery melts to the scenery; The poets make widely known the individuality just right integrates the subjective emotion to the objective objective lens, achieves boundary of the altruism, and transmits one kind to the common people “savant Leshan, the wise happy water” thought. The scenery complex, the scenery image, the scenery personality unified whole, manifest in the ancient poetry the deep Tibet’s scenery talk between lovers. 
  【Key words】Complex; Image; Personality; Talk between lovers
  
  1 古诗词中的山水情结
  
  1.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水乡的风情:诗人杜牧的诗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莺歌燕舞,绿树红花;带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也深深维系着杜牧的江南水乡的情结。
  1.2 “青山横北郭,北水绕东城”——青山绕水的多情: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情景在“送”,意境却在“山”,在“水”。举首远望,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以水言志、以水言情、以水言别,在青山绿水之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依依不舍。
  1.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荒野的豪情: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为山川景物所打动、所感染的,当他突然面对一个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颤,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联实际上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真情告白。
  
  2 古诗词中的山水意象
  
  2.1 “孤藤老树温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整体意象:元曲家人马致远用“枯藤”“老树”“ 温鸦”“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瘦马”等意象, 惯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表达《天净沙•秋思》的整体意蕴,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增加一层荒凉感。诗人把九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等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这三句话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小桥流水”更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特定意象:
  好的诗人,常常能够使意境“景中生情,情中含景”。岑参这首诗,用“山”“路”“雪”“马迹”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山回路转和久伫雪中眺望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出那种情深意切。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诗人想起友人踪迹杳无,像逝去的春日已不知飘泊何处,因而更加百感交集,愁绪万千,“一切景语皆情语”。
  
  3 古诗词中的山水性情
  
  3.1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脉脉温情:
  此词开篇“水是眼波横”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如果没有对水的别开生面的奇想,这首生花之词就会花叶飘零,那妙曼的琴弦也会喑哑了。
  3.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率直淡泊:这句诗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的心情。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
  3.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情逸致:
  古人说,文如其人,诗亦如此。陶渊明的山水性情其实就是陶诗的山水性情。境由情生,情以造境。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如此闲适惬意。此诗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佳句”,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4 古诗词中的山水情话
  
  4.1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此话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4.2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山外有山:
  山哪里会真的拦人,这是情结与实物之间的通感,是正因为诗人拥有着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怀,所以别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观在他笔下却显得格外亲切,他的诗歌才能任怀得意,营造出一种属于山水独有的意境。在人生之中,想出人头地、卓尔不群,当然要胸怀远大的目标,如山的稳重、厚实一般,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执着而恒定,不为面前的困难所折腰,正如仁爱之人,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4.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望得远:山有脊梁,人有人格。泰山,可以说是山中的伟丈夫。它的每一块岩石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与世故,正如仁者额头上的道道皱纹,是岁月和风雨的极好见证;登上峰顶,自然的回归,使人顿时忘却了身后的红尘俗事,感受着造物主的伟大与自我的渺小,有了对生命意义的全新理解,有了抛却名利的自然之心。而这正是山的仁爱,它似乎在你不经意间时时处处告诉你做人的道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
   “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山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两种风格迥异又浑然一体的形态。山有其高、深、博、大,水有其灵、动、柔、变;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哲学蕴藏着正直,水的哲学贯穿着机智;山是静止的书,书写了青松气质、磐石风格,能够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水是流动的书,记载了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可以培养你的灵活和敏锐。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调动观察能力  Discussed shallowly how to sharpen student’s thesis ability  An Guangbao  【Abstract】The thesis teaching is in the language
期刊
【摘要】汉语音节结构分析不同的教材在列表拆分时,书写上有分歧。零声母是不是声母,拆分时写还是不写,写又怎么标注?韵母üe ie中的e实际上是ê。在分析音节的时候要借助还原符号进行标明。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有一小一大两个方法:横着检验保证每个音节的拆分正确;列着验证很多音节的拆分不至于出现错误。  【关键词】音节;拆分;规范性;检验  Chinese syllable structur
期刊
【摘要】语文就其学科本身特点就有内在魅力,语文教师凭借教材的特点与自己的文学修养、渊博知识及高潮的教学艺术,将生动有味的语文教学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的遨游。 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修养;教学艺术  Discussed shallowly how to le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vivid interes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与评价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为了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有必要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多元评价,即建立多样化和可选择性的、能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学;评价  Superficial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ulti-dimensi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题;变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must base in “four changes”  Wang Nanping  【Abstract】In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must be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学生有这样一句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 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 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习惯;加强指导  “elementary student thesis” teaching exploration  Qu Ning  【Abstract】The thesis teaching is an elementa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指导  Language independent study instruction attempt  Guo Liangang  【Abstract】In the new class changes, I am attempting in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验证;思维  Discuss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allowly the question  Long Shunhao  【Ab
期刊
【摘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好教育的永恒主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备好课,上好课,确立好教师的地位,把基础知识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How to i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未被得到重视,使得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不能和谐发展,从而造成情感品质的缺失,心灵世界的荒芜。这种现象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  【关键词】情感交流;诱发情感;升华情感  Brief analysis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