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局视角下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及跨区域协同路径提炼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在长征红色旅游景区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文章以2005-2020年118个长征红色旅游景区为样本,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析其时空格局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①2005年以来,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基础开发阶段(2005-2012年)、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7年)及内涵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不同阶段表现为景区增长速度及发展质量的显著性差异.②长征红色旅游景区整体为集聚分布态势,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两省以及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景区发展具有“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梯度差异格局.③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化态势表现为由“单核主导型”向“双核引领型”转变,联核成轴的空间演化趋势明显.④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与河流水系、重大事件与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与交通条件、旅游形象与市场需求等内外生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后,据此为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跨区域协同及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措施.
其他文献
洞庭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农业生产基础扎实.岳阳楼区位于洞庭之滨,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是洞庭湖平原区典型代表.研究采用AHP-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岳阳楼区耕地质量级别变化及农业空间保护分区.结果 表明:①耕地质量在2010-2018年呈上升趋势,以一、三级地为主且两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②耕地质量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HH和HL型与高质量耕地分布保持一致,LL和LH型与低质量耕地分布保持一致.结合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农业
设定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近40年来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估现行扶贫政策的脱贫减贫效应及区域差异性并剖析原因,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文章利用OLS和GWR模型,在综合考虑县域空间资源禀赋、社会和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下,分析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增长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和原因.结果 表明:设立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从我国西北向东南递减、在部分中部偏东南地区出现抑制作用的圈层结构;土地资源禀赋、
基于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六项人力资本制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联合效应及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制度都不是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构成充分条件,只有多项制度的组合才能有效提高创新绩效.我国存在五种引致高创新绩效的人力资本制度路径,这五种路径可以进一步归类为金融本位模式、创新者本位模式和绩效维持模式.金融本位模式中,发达的人力资本信用制度客观上保护了超常型默示知识,部分替代了产权制度和定价制度的功能;创新者本位模式
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使用马尔科夫体制转换自回归模型(MS-AR)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1996-2017年)利率水平决定机制的非线性变化.通过计量模型识别出我国利率水平决定的两个体制,即“财政主导” (1996-2005年)和“货币主导”(2006-2017年).我国利率决定机制改变的时间轨迹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相吻合.这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率调控方式由财政主导转向货币主导,为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2017年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的影响.本文借助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冲击构建工具变量,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识别互联网使用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家庭对正规金融产品的投资,金融素养在二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互联网使用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家庭在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方面的差距.本文为改善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提供了启示.
当下,我国乡村经济进一步萎缩,广大农村因缺乏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开始出现部分田地荒芜现象.一直以来,“三农”问题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也是强农富民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振兴乡村经济实践,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条乡村振兴之路,解决“三农”问题以全面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加强农业商业体系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积极探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途径,分析现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稳步推进金融服务
期刊
我国在专业市场主导下取得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如何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成为当下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在市场规模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想取得稳定均衡,就必须依托基于本地利益的分工组织生产,形成一个跨区域分工协作的网络结构经济圈,以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对区域分工的协调作用,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期刊
基于碳会计理论,模拟比较购置碳排放权、营造碳汇林增加碳汇以及综合权衡使用两种模式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生态成本,为碳赤字型省份选择碳中和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①购置碳排放权实现碳中和付出的生态成本较小,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②营造碳汇林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付出的生态成本较大,但碳汇林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③由于营造碳汇林增加碳汇的碳中和模式需要较大的国土面积,对于国土面积不足的省份不适用,因此需要权衡利用营造碳汇林与碳交易方式综合解决碳中和达标问题.由此提出碳赤字型省份一
针对长江生态大保护需要构建有利于流域生态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一战略需求,文章采用生态压力和生态效率表征国土空间生态优化,以土地利用与生态优化冲突较为突出的长江流域江苏省为例,基于2009-2017年该省13个地级以上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滞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源配置、利用方式对国土空间生态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 表明:①耕地占比下降、建设用地占比上升,会显著提升生态效率,但也会显著加大生态压力;②林地占比上升,能同时显著降低生态压力和提升生态效率;③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且对生态压
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嵌套的CES生产函数来构建含有智能制造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劳动收入份额理论框架,刻画智能制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通过构造智能制造指标体系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替代弹性决定了智能制造-劳动扩展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方向.根据"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发现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替代弹性为互补关系,使得智能制造-劳动扩展型技术最终偏向于智能制造,从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此外,智能制造发展提高了平均工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