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虚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话实说固然没错,但有时候,实话虚说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一个最典型的“实话虚说”例子:热恋中女生问男生“我是你第几个女朋友?”男生一句“你是我最后一个女朋友!”巧妙避开难题。
  正如台湾作家刘墉所言:“虚说的话基本上还是实话,只是说得不够精确。很多人采用这种方法,既没撒谎,又避免了尴尬。”
  有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生活中很低调,还经常坐地铁上下班。因为经常在电视上主持节目,坐地铁的时候难免会被人追问:“你是电视台的那个主持人吗?”刚开始,主持人很礼貌地回答:“是!”结果,每次回答完,都会有很多同车厢的人上来索要签名,时间久了,他感觉吃不消了。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一次,又有人上来问他:“你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吧?”他笑着说:“呵呵,大家都这么说。”乘客听完,误以为对方只是和那个主持人长得很像,也就没再纠缠,自动离开了。
  面对热情的乘客,主持人因为实话实说,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煩。可身为公众人物,也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假话,索性就用一句半真半假的“虚话”来应对。不得不承认这位主持人很聪明,他巧妙利用了“大家都这么说”这句话的歧义,误导了大家的思维。这样一来,他既没有撒谎,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有位美国学者来北京访问,分别参观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访问结束后,他在一家酒店接受中外媒体的采访,其间有位中国记者问道:“教授,请问在你眼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哪个更强一些?”这位学者略加思索,微笑着说道:“北京大学的人文学科很棒,出过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外交官,他们的学术传统严谨,学术氛围也很自由;清华大学的理工科很棒,把理工科的任何一位教授放到其他一流大学,照样都是顶尖级的。这两所大学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很显然,对于记者这样的问题,肯定不能生硬地直接回答。因为不管说谁好,都会遭受来自另一方的质疑,而不回答又显得不礼貌。这位学者表面上对记者的提问做了回答,但其实只是说了大家都知道的“虚话”,没有对两所学校的综合实力进行评比,而是针对它们各自的优点进行了赞美。问的人处心积虑,说的人避重就轻,听的人也无从挑剔。
  2014年的黄磊可谓意气风发,先是他主演的电视剧《我爱男闺蜜》在国内热播,广受好评,紧接着他和女儿参加的《爸爸去哪儿2》更是让他赢得了“黄小厨”的称号。有记者就问他,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不是也是“男闺蜜”的形象,黄磊笑着说:“最近几年,‘女汉子’‘男闺蜜’盛行,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包装,柔弱才逞强,自信才示弱。”一句话,赢得了记者们的热烈欢呼和阵阵掌声。
  记者问这样的问题自然是想从黄磊嘴里知道究竟“是”还是“不是”,但黄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巧妙地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的普遍现象上。这样一来,具体问题就变为“虚化”的普遍性问题。紧接着,黄磊用一句颇有哲理性的话“柔弱才逞强,自信才示弱”引人深思。这样,他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塑造了自己自信、有担当的正面形象。
  不管我们再怎么强调实话实说的重要性,都改变不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现实,所以,为了不给自己招惹麻烦,最好还是实话虚说,即把具体问题笼统化,从而让对方无法从你的话里找茬。既然是虚话,就很容易变得啰唆,进而给人一种不真诚的感觉,所以用的时候,还需注意场合、分寸。
  选自《家庭》
其他文献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的善良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
人生的每一個转折,必然会牢记不忘。对我来说,告别体坛就是一个大转折。在那之前,我的全部时间,是和搭伴的队友、教练、热情的观众、球筐和球、运动衣上的号码、严厉的哨声,还有那艰苦的训练后香甜的睡眠在一起。这中间,有我的挚爱,事业,苦乐悲欢,希望与目标。我是被教练认定为“有前途的中锋”选拔到市篮球队里来的。我却在一次非正式的比赛中摔伤了。一九六一年十月四日———这情景真像一张拍下的照片留在我脑袋里。教练
根据朋友的反馈,我是那种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几年没见在大街上遇见都不一定认得出的那种人。前不久大学同学来广州找我。三四年没见,他说几乎认不出我来了,样貌变了,气质也变了。按以前,我整个人就像打了兴奋剂的战斗鸡,见谁都要啼一通,满腔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理论还一套一套的,忽悠起别人来连自己都信,极具邪教教主的潜质。而现在整个人变得平和,没有了以前的激情,更多有着一份贴切生活的真实。曾经的我,确
胡适和钱钟书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他俩大概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是在合众图书馆,那一次,钱钟书到合众图书馆查书,恰好胡适也在那里,经人介绍,两人见面认识了,胡适还把新作的一首古体诗写在一张纸片上送给了钱钟书;第二次是在陈衡哲家,那天钱钟书是和杨绛一起去的,他们夫妇与胡适一起在陈衡哲家喝了茶;第三次是在送别胡适的一次宴会上,钱钟书也参加了那次宴會。通过这三次见面,钱钟书留给胡适的印象应该算是很深刻了。然
第一次知道石头的神奇是在我的大姑家。大姑家住在一个名叫朱家冲的地方,她家屋后靠了一座浅山,山上有一种石头。石头都不大,白白粉粉的,握在手里很暖和。可以捡着玩。我有好几位表姐。但我不记得是哪一位表姐开始带我捡的石头。那石头在干涸的地上,特别是在水泥地上轻轻地一画,就有一条白痕,就像老师给我们板书用的白粉笔。我从没见过那种石头,一见就有些惊奇,就没来由地喜欢上了。美就是惊奇,波德莱尔说。那时我还不知道
我有十几年不看电视了,偶尔住酒店或者去朋友家看几分钟不算,刚才一个弹窗给我发送一个抗战电视的广告,本来要点关闭,不小心打开了,于是就看了几分钟,一看之下又忍不住怒了———怎么这么多年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水平上?依然是神兵天降,鬼子人仰马翻,女主自带避弹术在子弹从中腾挪闪转,纤手一捏钢链应声而断,手中小刀一挥剑气无敌,三个鬼子立马横尸在地……小时候每天必看新闻联播,还拿个本本记下来,所以对那些外国人名非
四十年前,我和二弟三弟都还是只有几岁的小孩。有一年春天的一天,一个汉子用自行车拉了半箱水果糖,到我们村叫卖。我和弟弟跑到村路上看他卖糖,看得直流口水,脚步被卖糖的汉子定定地定住了。我们一直看着他叫卖,看着他从箱子里抓起每一颗糖。堂弟小锁的妈妈给他买了三颗糖,桔子味的。小锁他爹是村里赶马车拉货物的,当时能给村里赶马车是个令人羡慕的工作,经常赶着马车骄傲地进城,帮各单位学校拉货。我们经常去讨好小锁,目
我们家族,最近的这四代人,有一个宿命般的特点:女人的命苦于男人、硬于男人。我外婆的婆婆,我外婆的母亲,都是在很年轻时便成了寡妇、慌乱里牵拉着全家往前挪走;姨外婆的新婚丈夫则是战乱中被日本人打死在他劳作的田里;后来加上我母亲和我阿姨,也是早早亡夫。困苦中的女人们由此柔绵、旺猛,同时又穿插着戏谑起伏的戏剧感,并荫及一干子孙男女。民办转公办,这是妈妈前半辈子的一个死穴。当时的乡村教员,有公办民办之分,虽
积将近90年的经验,我深知世界上确实是有坏人的。乍看上去,这个看法的智商只能达到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这就等于说“每个人都必须吃饭”那样既真实又平庸。可是事实上我顿悟到这个真理,是經过了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的。我从来就不是性善说的信徒,毋宁说我是倾向性恶说的。古书上说“天命之谓性”,“性”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本能”,而一切生物的本能是力求生存和发展,这难免引起生物之间的矛盾,性善又何从谈起呢?那么,什么
台北曾经上演过的一部电影“樱花恋”,里面的女主角是位日本姑娘,因为想要去动手术做双眼皮,使她的美国丈夫大生其气。日本姑娘想做双眼皮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变得像美国人,她以为那样“会使丈夫觉得她更可爱”。但事实上那位美国丈夫所爱的却正是她原来的东方面貌;换句话说,她丈夫就因为她长了单眼皮、矮身材、直头发才爱她。这段剧情当然不仅是戏剧中的夸大渲染,因为在事实上,我们差本多每人都有过这种感想:往往美国朋友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