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画是艺术家进行表达的艺术媒介,只有将色彩、线条、符号等形式因素相结合,才能使油画作品得到很好的表达。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油画创作能通过作品去反映当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油画风格也让我们了解了各个时代不同的美学思想以及技法的形成,给我们的创作和审美都提供了更有意义的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通过技法的表达在艺术作品中传递心灵层面的共通和融合。从光影技法的角度出发,可以探究油画的奥秘。
关键词:人物;油画技法;光影
一、17世纪的伦勃朗与维米尔
油画早期就是为宗教服务的,油画早期绘画的内容多以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人物为主,当时的油画家多数将油画用以宣传宗教信仰和传承宗教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美术学者们的不断探索,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的绘画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思想盛行的时候,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思想的束缚,这在美术方面体现尤为深刻。在15至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展起来后,油画作品的内容也越来越富有世俗气息,深入了解会发现,其油画作品中的人和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当时的油画艺术的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17世纪的荷兰,受过了文艺复兴的洗礼后,宗教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但是宗教仍然存在,只是人们对宗教的观念产生了变化,所以才有了改革后的新教,而很多贵族也在新教的影响下变得低调、节俭。这个时期的荷兰包容性强,并且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久而久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时的艺术家们的绘画目标更多地回到了社会生活中,他们经常被雇佣来画一些日常生活、景色以及人物肖像,因画幅尺寸偏小,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且当地人富有商业头脑,当时的荷兰经济十分富足。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受到市场的影响而变得具有商业价值。当时风俗画很受欢迎,因而伦勃朗与维米尔的风俗画在荷兰有着很高地位。可能天才的画家总有些相似的经历,伦勃朗与维米尔同样是创作后期贫困潦倒,但是又不肯向命运低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伦勃朗与维米尔都是17世纪的荷兰中绘画的佼佼者,他们的年龄相差二十六岁,但是在对光线认识与理解方面却有着忘年之交的感觉,他们都将自己对光线的理解运用到画面中,让人十分敬佩。绘画中把握光线是学好美术的基础,它是整体立体构成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美术发展历程中,伦勃朗与维米尔独特的绘画技法在光影方面作出不可多得的贡献。
卡拉瓦乔在16世纪末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力,巴布伦把从卡拉瓦乔作品中学到的知识带入荷兰,他的作品又影响一批荷兰画家。我们不知道伦勃朗与维米尔有没有间接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但是他们三者作品中对光线的把握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二、伦勃朗的用光在油画技法中的表现
伦勃朗使用的油画底子总体是呈暖灰色,是将颜料和熬制的动物胶、树脂融合,然后均匀地涂刷在画布上。这种底子是不吸油底子,可以用于多次的罩染,非常适合于古典油画的创作使用。这种有色底子可以统一色调。首先在进行油画塑造步骤的同时画上去的色彩会看上去更加协调,从而减少色彩的生硬与强烈的反差感;再者底色的保留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感。伦勃朗的代表作品是《夜巡》《浪子回头》。
伦勃朗特别善于处理明暗,他的作品画面大部分都处于暗部,重点以突出亮部的主要绘画形象,亮部呈现的效果如同有聚光灯照射,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就比如他作品《夜巡》的畫面中类似舞台灯光的效果,伦勃朗给人的感觉是就像艺术舞台上的控灯师,具有控制光线的能力。伦勃朗在处理暗部时采用大量的深褐色,亮部位于画的中心,暗部从四周向亮部聚集,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用光在拉伸画面空间的同时,还让画面更具有节奏感。伦勃朗在画面氛围的营造上,让画面非常饱满,他通过对明暗的处理达到对画面光线的掌握,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伦勃朗对光线的处理有独具一格的魅力,作品中往往有来自上方的奇异的光线,人物与光线的处理既不生硬也不夸张,甚至带有神秘色彩。可以说,伦勃朗的用光是借光造型。
伦勃朗技法:首先素描画稿,因为伦勃朗使用的透明画法依赖的是清晰的线稿;素描稿确定后,在画布上喷一层胶;再将不同效果的灰调子上色,做出明暗空间的素描感;最后就是着色,着色过程是在上层颜色干后再上色。
三、维米尔油画技法对光线的捕捉
荷兰小画派的杰出代表维米尔就是出色运用光影的画家,他也是优秀的风俗画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也同哈尔斯一样洋溢着生活气息。维米尔的画面有一种清澈明净的感觉,他本人特别偏爱用黄蓝色调。维米尔运用新的技法获得了出众的光感效果,同时在物体的外轮廓边上营造了一种珠光点点的效果。维米尔的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女仆》《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的油画技法非常独特,他在表现光与人物四周的环境时有种类似于摄影的效果。因为他对光线的捕捉非常敏锐,我们仿佛能通过镜头看到不同角度的光感变化。维米尔采用的画布都是非常平滑的,用暗箱将物体的投影转移到画布上。维米尔在调色油里添加了大量的威尼斯松节油,因为他的每一笔的笔触需要尽可能地柔缓,在造型基础准确的情况下完成每一笔,使色彩与色彩之间自然融合。
维米尔的用光同样也与众不同,在对光线的把控方面,他作品中的人物是以形显光的。
四、伦勃朗与维米尔处理光线的异同
通过伦勃朗与维米尔在用光方面的对比,可以发现其整体的相同点:第一,都是善于表现光下的重点;第二,伦勃朗早期的油画的笔触与维米尔都是走平滑风格的。
不同点是伦勃朗多数描绘是灯光下的人物,而维米尔描绘的是阳光下的人物。在笔触方面,维米尔的笔触特别细腻平滑,而中后期伦勃朗的笔触相对粗糙些。相对于伦勃朗而言,维米尔的选材方面比较狭窄,创作手法也更加朴质严谨、细密精致。维米尔在造型、色彩、画面的处理上给人一种天然形成的感觉。伦勃朗在创作方面较为奔放,作品充满活力,尤其是他晚期时笔触的变化更明显,笔触更加狂野大气。 古典油画技法主要有三点。首先,先粉灰后饱和。这种技法对于透明画法来说非常管用,也就是说,在绘画时,画面效果的形是不够具体的,在图案大致定型后将含油量少的颜料附于之上。从素描的意义上讲这是从整体出发的观念,因此大的平面感是古典油画体积秩序的总体原则,对于细节或亮部都是颜色覆盖多次,使整个画面效果看上去立体感十足。其次是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在油画绘画中,色彩是繁复多变的,而色相是色调和色彩结构关系上的决定因素。在绘画过程中所画之物的本身的固有色是自然物体上的色彩特征,所以固有色是一种原始的色彩观。古典油画根据这个色彩观来处理色彩中技法的手段的。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是一个从简至繁、从整体至局部的色彩表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各异的颜色统一起来并明确到所画之物的固有色上,有利于把握大色块的整体关系,使色相在对比与互补中产生力度。最后是先柔和、后肯定。古典油画通常是将画面的肌理与体积、明暗相结合,从而形成极其和谐的美。
欧洲的油画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后大都采用透明覆色画法和不透明覆色法。首先是透明覆色法,这个技法是指将油稀释后的颜色多次覆盖着色,即在每层颜色干透后再依次描绘。每层颜色比较稀薄,下层颜色可以隐约透出来,这样的绘画方法能使上下层的颜色融合,形成微妙的色彩变化。再就是不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是指用单色画出轮廓,再调和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刻画少,较薄,亮部刻画多,较厚,以此形成厚薄不一的空间质感。这种方法在刻画亮部时色彩的饱和度高,视觉冲击力强。在此,伦勃朗的油画技法主要是采用透明画法,而维米尔则是不透明罩色法。
伦勃朗与维米尔的油画技法各有所长,结合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学习了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后对光的感悟,所以说继承也是学习美术中不可避免的道路。至于如何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五、光影在油画技法中的发展意义
油画发展的初期大多数都是围绕着人物绘画,这时的油画创作者已经在人物刻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从细节来看,其把握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互动、人物与场景的互动,技法上、构图上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突破。
油畫在技法的表现力方面是有其独特性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影响下,油画技法也有不同的特点,而光影技法在油画创作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掌握的。从前人的绘画作品来看现在的油画发展,可以发现如今的人物绘画作品,大到刻画人物背景,小到刻画人物心理,都是从人物的动态中找静态,从静态中找神态。我们要在构图造型的基础上刻画能表现出人物整体的细节,特别是写实人物油画的创作与光影技法联系紧密的,而光影处理好的情况下能展现出油画的主要特征。油画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达到了顶峰,我们吸纳借鉴以往大师的成果,在对颜色的掌控、布局、构图以及技法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对于油画技法的传承,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要学会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王茜.论油画技法与情感表现[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66-167.
[2]刘阳.浅谈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J].艺术评鉴,2018(19):47-48.
[3]郑婷婷.油画技法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增刊1):119-121.
[4]王治.油画人物创作表现技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7(7):59.
[5]刘姝玲.关于中国现当代油画技法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8):39.
[6]雷秀平.油画技法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初探[J].陶瓷研究,2012(2):76-78.
[7]蔡园园.伦勃朗油画技法对我创作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人物;油画技法;光影
一、17世纪的伦勃朗与维米尔
油画早期就是为宗教服务的,油画早期绘画的内容多以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人物为主,当时的油画家多数将油画用以宣传宗教信仰和传承宗教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美术学者们的不断探索,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的绘画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思想盛行的时候,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思想的束缚,这在美术方面体现尤为深刻。在15至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展起来后,油画作品的内容也越来越富有世俗气息,深入了解会发现,其油画作品中的人和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当时的油画艺术的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17世纪的荷兰,受过了文艺复兴的洗礼后,宗教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但是宗教仍然存在,只是人们对宗教的观念产生了变化,所以才有了改革后的新教,而很多贵族也在新教的影响下变得低调、节俭。这个时期的荷兰包容性强,并且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久而久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时的艺术家们的绘画目标更多地回到了社会生活中,他们经常被雇佣来画一些日常生活、景色以及人物肖像,因画幅尺寸偏小,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且当地人富有商业头脑,当时的荷兰经济十分富足。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受到市场的影响而变得具有商业价值。当时风俗画很受欢迎,因而伦勃朗与维米尔的风俗画在荷兰有着很高地位。可能天才的画家总有些相似的经历,伦勃朗与维米尔同样是创作后期贫困潦倒,但是又不肯向命运低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伦勃朗与维米尔都是17世纪的荷兰中绘画的佼佼者,他们的年龄相差二十六岁,但是在对光线认识与理解方面却有着忘年之交的感觉,他们都将自己对光线的理解运用到画面中,让人十分敬佩。绘画中把握光线是学好美术的基础,它是整体立体构成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美术发展历程中,伦勃朗与维米尔独特的绘画技法在光影方面作出不可多得的贡献。
卡拉瓦乔在16世纪末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力,巴布伦把从卡拉瓦乔作品中学到的知识带入荷兰,他的作品又影响一批荷兰画家。我们不知道伦勃朗与维米尔有没有间接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但是他们三者作品中对光线的把握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二、伦勃朗的用光在油画技法中的表现
伦勃朗使用的油画底子总体是呈暖灰色,是将颜料和熬制的动物胶、树脂融合,然后均匀地涂刷在画布上。这种底子是不吸油底子,可以用于多次的罩染,非常适合于古典油画的创作使用。这种有色底子可以统一色调。首先在进行油画塑造步骤的同时画上去的色彩会看上去更加协调,从而减少色彩的生硬与强烈的反差感;再者底色的保留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感。伦勃朗的代表作品是《夜巡》《浪子回头》。
伦勃朗特别善于处理明暗,他的作品画面大部分都处于暗部,重点以突出亮部的主要绘画形象,亮部呈现的效果如同有聚光灯照射,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就比如他作品《夜巡》的畫面中类似舞台灯光的效果,伦勃朗给人的感觉是就像艺术舞台上的控灯师,具有控制光线的能力。伦勃朗在处理暗部时采用大量的深褐色,亮部位于画的中心,暗部从四周向亮部聚集,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用光在拉伸画面空间的同时,还让画面更具有节奏感。伦勃朗在画面氛围的营造上,让画面非常饱满,他通过对明暗的处理达到对画面光线的掌握,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伦勃朗对光线的处理有独具一格的魅力,作品中往往有来自上方的奇异的光线,人物与光线的处理既不生硬也不夸张,甚至带有神秘色彩。可以说,伦勃朗的用光是借光造型。
伦勃朗技法:首先素描画稿,因为伦勃朗使用的透明画法依赖的是清晰的线稿;素描稿确定后,在画布上喷一层胶;再将不同效果的灰调子上色,做出明暗空间的素描感;最后就是着色,着色过程是在上层颜色干后再上色。
三、维米尔油画技法对光线的捕捉
荷兰小画派的杰出代表维米尔就是出色运用光影的画家,他也是优秀的风俗画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也同哈尔斯一样洋溢着生活气息。维米尔的画面有一种清澈明净的感觉,他本人特别偏爱用黄蓝色调。维米尔运用新的技法获得了出众的光感效果,同时在物体的外轮廓边上营造了一种珠光点点的效果。维米尔的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女仆》《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的油画技法非常独特,他在表现光与人物四周的环境时有种类似于摄影的效果。因为他对光线的捕捉非常敏锐,我们仿佛能通过镜头看到不同角度的光感变化。维米尔采用的画布都是非常平滑的,用暗箱将物体的投影转移到画布上。维米尔在调色油里添加了大量的威尼斯松节油,因为他的每一笔的笔触需要尽可能地柔缓,在造型基础准确的情况下完成每一笔,使色彩与色彩之间自然融合。
维米尔的用光同样也与众不同,在对光线的把控方面,他作品中的人物是以形显光的。
四、伦勃朗与维米尔处理光线的异同
通过伦勃朗与维米尔在用光方面的对比,可以发现其整体的相同点:第一,都是善于表现光下的重点;第二,伦勃朗早期的油画的笔触与维米尔都是走平滑风格的。
不同点是伦勃朗多数描绘是灯光下的人物,而维米尔描绘的是阳光下的人物。在笔触方面,维米尔的笔触特别细腻平滑,而中后期伦勃朗的笔触相对粗糙些。相对于伦勃朗而言,维米尔的选材方面比较狭窄,创作手法也更加朴质严谨、细密精致。维米尔在造型、色彩、画面的处理上给人一种天然形成的感觉。伦勃朗在创作方面较为奔放,作品充满活力,尤其是他晚期时笔触的变化更明显,笔触更加狂野大气。 古典油画技法主要有三点。首先,先粉灰后饱和。这种技法对于透明画法来说非常管用,也就是说,在绘画时,画面效果的形是不够具体的,在图案大致定型后将含油量少的颜料附于之上。从素描的意义上讲这是从整体出发的观念,因此大的平面感是古典油画体积秩序的总体原则,对于细节或亮部都是颜色覆盖多次,使整个画面效果看上去立体感十足。其次是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在油画绘画中,色彩是繁复多变的,而色相是色调和色彩结构关系上的决定因素。在绘画过程中所画之物的本身的固有色是自然物体上的色彩特征,所以固有色是一种原始的色彩观。古典油画根据这个色彩观来处理色彩中技法的手段的。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是一个从简至繁、从整体至局部的色彩表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各异的颜色统一起来并明确到所画之物的固有色上,有利于把握大色块的整体关系,使色相在对比与互补中产生力度。最后是先柔和、后肯定。古典油画通常是将画面的肌理与体积、明暗相结合,从而形成极其和谐的美。
欧洲的油画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后大都采用透明覆色画法和不透明覆色法。首先是透明覆色法,这个技法是指将油稀释后的颜色多次覆盖着色,即在每层颜色干透后再依次描绘。每层颜色比较稀薄,下层颜色可以隐约透出来,这样的绘画方法能使上下层的颜色融合,形成微妙的色彩变化。再就是不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是指用单色画出轮廓,再调和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刻画少,较薄,亮部刻画多,较厚,以此形成厚薄不一的空间质感。这种方法在刻画亮部时色彩的饱和度高,视觉冲击力强。在此,伦勃朗的油画技法主要是采用透明画法,而维米尔则是不透明罩色法。
伦勃朗与维米尔的油画技法各有所长,结合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学习了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后对光的感悟,所以说继承也是学习美术中不可避免的道路。至于如何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五、光影在油画技法中的发展意义
油画发展的初期大多数都是围绕着人物绘画,这时的油画创作者已经在人物刻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从细节来看,其把握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互动、人物与场景的互动,技法上、构图上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突破。
油畫在技法的表现力方面是有其独特性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影响下,油画技法也有不同的特点,而光影技法在油画创作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掌握的。从前人的绘画作品来看现在的油画发展,可以发现如今的人物绘画作品,大到刻画人物背景,小到刻画人物心理,都是从人物的动态中找静态,从静态中找神态。我们要在构图造型的基础上刻画能表现出人物整体的细节,特别是写实人物油画的创作与光影技法联系紧密的,而光影处理好的情况下能展现出油画的主要特征。油画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达到了顶峰,我们吸纳借鉴以往大师的成果,在对颜色的掌控、布局、构图以及技法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对于油画技法的传承,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要学会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王茜.论油画技法与情感表现[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66-167.
[2]刘阳.浅谈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J].艺术评鉴,2018(19):47-48.
[3]郑婷婷.油画技法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增刊1):119-121.
[4]王治.油画人物创作表现技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7(7):59.
[5]刘姝玲.关于中国现当代油画技法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8):39.
[6]雷秀平.油画技法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初探[J].陶瓷研究,2012(2):76-78.
[7]蔡园园.伦勃朗油画技法对我创作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