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思维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o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实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因为美术思维不仅能解决绘画等美术造型问题,而且能极大程度地拓宽视野,触类旁通地启发思路,从而解决其他学科乃至更为广泛的其他领域的问题。通过学习形成美术思维才是中学美术教学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所在。只有站在这个高度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中学美术无效教学的问题。
  美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是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各种方式认识、掌握世界,是自觉地运用其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进行的,艺术家运用的艺术方式或者造型手段,体现了美术思维特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就能够自如地“动手画或制作”;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更不可能与考试科目抢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美术。但是,如果我们在每一课时、每一环节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美术思维去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程目标的落实,而且能使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地思考,用艺术的眼光去认识和掌握世界,从根本上去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1.人文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它使我们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作品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即是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如在讲民间美术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借“文化”的概念,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使思想道德的教育寓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之中。接着,教师指出美术在认识表现客观世界时,是把一切放在文化的范畴上思考的,体现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教学中,学生对这种充满美术学科人文精神魅力的跨学科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的讲授。
  2.敏锐的洞察能力
  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也是重要的能力。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生活都非常有用。在美术学习中, 不断让学生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实质是培养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学科也重视整体观念,但在美术学习中,自始至终都贯注着对整体感的强调,更利于整体思维的形成。
  整体思维在于对比与联系的自觉的不断运用。对比与联系,求同存异,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明白并运用对比与联系的方式,学生在写生和书法的临摹等活动上,更能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要的是,在美术教学中, 通过直观图形和各种美术现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联系,并形成习惯,比教他们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更有价值。
  3.抽象概括的能力
  说到美术思维,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形象思维。对于形象,我们的学生,包括不少教师, 首先想到的是具体的形象,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赖对具体形象、情节的想象。这些都不是美术最根本的语言,美术的根本语言是图形思维。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这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美术学习中,不从美术语言的本质去理解作品,就不能举一反三, 只能是一件件作品地去解释,去揣测作者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 其实是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致力去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面去培养。
  4.创新意识与习惯
  在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维上的发散,来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
  在教学中,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在绘画及摄影模块的教学里,笔者总是强调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物象,将平常的物象表现出不一般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上创造独一无二的画面结构,创造“视觉惊奇”。事实表明,能坚持这样实践的学生,在任何时候,思维会更敏锐、思路会更宽广。
其他文献
2020年年初至今,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肆虐。2020年2月,在中国的抗疫过程中,武汉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完工,引起全球关注。两座医院的施工过程
文章将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置入知识社会学的代际研究视角,分别从观念、实践及影响等若干方面,考察其与第四代建筑师形成的代际差异,论述了第四代建筑师的价值理性偏向与第五代
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当前观光农业园存在问题,基于智慧技术构建智能观光农业园建设框架;以河南佳多琵琶寺生态农林园为例探讨智慧技术
文章将1965—1975年之间出生的中国本土“第五代”建筑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代际研究的视角下,运用“远读”的方法,从社会背景和话语生产机制的角度,尝试描述作为一个模糊整
上小学数学课,只要教师掌握方法与技巧,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教师就会很轻松,学生就会很快乐。小学数学教学要紧贴生活,创设生活化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无论
在迅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第五代中国建筑师展现出大量的建筑实践与动态的思想变迁,传统的归纳解读方式难以窥见这一处于动态网络中的群体特征全貌。文章基于一种媒体的视域,
【目的】研究新疆玛纳斯县周边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不同采收部位籽粒品种的影响,为红花种质资源选择、良种繁育等育种手段提供一定理论支撑。【方法】选用新疆红花主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