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思维训练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风景写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观念是该专业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的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明显缺少设计思维引导,加之人天生对客观物象真实感的思维惯性影响,导致学生的设计思维落后。文章通过对设计思维的解读及制约当前学生风景写生设计思维形成因素的分析,总结了设计思维训练条件下,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对学生观察、想象及创意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几点有利于学生色彩风景写生设计思维形成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设计思维色彩风景写生教学
  课题:陕西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引言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观念,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奠定基础。因此,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塑造形体、表现物象的色彩变化、塑造物象的空间关系等,更需要引入设计思维训练,注重对色彩的主观意象表达、解析与重构以及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建立一种自觉的设计思维习惯。本文对设计思维训练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是在剖析设计思维及其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设计思维训练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为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引入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分析和创作过程,包括实验、创造、收集反馈、重新设计等,创造力是设计思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创造者以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特韦尔斯基认为这一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应表现出的特征,是以专业技术支持为依据渐进式的开发,并具有整合全部元素形成解决方案或创意的洞察力。这一特征暗示了设计思维并非与生俱来,但却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来获取,特别是专业知识和技术会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这意味着在色彩风景写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像设计思考者一样开发他们的初始能力,从而变得更熟练,展示出专业设计思考的能力。将设计思维训练引入到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意能力及想象能力,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设计思维习惯。
  制约学生色彩风景写生设计思维形成的因素
  1.缺乏设计思维观念的引导方法
  国外关于设计思维观念的研究已经不少见,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设计思维概念、内容、意义、技术方法等,而对于色彩风景写生转换至设计思维写生的意识引导方法研究还很少。该方法实际上就是将人客观真实的物象感意识,转化为具有一定抽象成分意识的、较为具体的引导方法,而这一过程中就是发挥人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的过程。但是,由于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缺乏这种设计思维观念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在色彩风景写生中单纯注重形体的塑造、表现物象的色彩变化等,而忽视了对色彩的主观意象表达、解析与重构以及思维方式的转换。
  2.人天生对客观物象真实感的思维惯性影响
  每个人都置身于真实的客观世界中,种种自然景象都与人时刻保持着亲密接触,并与人的审美需求相契合。这些物象内在的本质属性,强化了人的辨识力,并深深地融入到人的意识之中,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在审美感受上也受这种潜意识的影响,忽视抽象物象的美,无形之中扼杀了主观创造的能动性,也就无从实现设计思维训练。究其根本,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审美态度是以真实的客观物象为基础,而色彩风景写生对自然属性的认知需要打破这种“真象”,形成鲜明的主观创造性思维意识。因此,受到人天生对客观物象真实感的思维惯性影响,很难在色彩风景写生中自觉形成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训练对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包括两种,即有意识与无意识,前者是积极主动的,可在观察中获得更加全面、系统、本质的信息;后者是跳跃被动的,在其观察中获取的仅是一些零散表层的信息,其偶然性比较明显。在色彩风景写生中,有些物象往往会在某一瞬间给人带来感觉触动,但若仅停留在表层的无意识观察,便无法形成系统的、可用的信息资源。而设计思维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这种无意识观察中逐渐转变为有意识观察活动,让学生形成色彩风景写生的设计思维。
  2.想象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形成应以想象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它是设计思维训练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思维方向和概念一般都是由形象所固有的形、色、质等内涵要素激活联想,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外延想象,并最终表现为人们所熟知的各种概念、形象和表现形式。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进行设计思维训练,需注意色彩感性价值的体现,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知识和表现规律的积累,通过想象能力从写生对象中提炼出抽象的图形、色彩、结构空间等,为其进行其他方面的设计培养想象能力。
  3.创意能力的培养
  任何艺术形式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意,所以,创意能力的培养是色彩风景写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设计思维引入到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将有利于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创意能力主要通过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和复合思维方式来体现,使学生在对真实客观物象进行抽象提炼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得到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形成色彩风景写生设计思维的教学方法
  1.从意识上引导学生摆脱实景审美束缚
  面对自然景观,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被真实客观物象所吸引,形成對客观物象真实感的思维惯性,进而束缚其对抽象物象的创造与思考。从意识上引导学生摆脱实景审美束缚,能够转变学生对自然真实感的认知态度,排除物象客观存在的轮廓和细节对学生的影响,为设计思维形成扫清障碍。在具体的设计思维训练中,教师一是可采取图形幻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透过真实客观物象去感受抽象审美感受;二是可通过全方位搜索特异形态方法,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多角度探索各种形式美,积累对抽象形态的审美经验。
  2.色彩风景解析与重构下的思维方式转换   客观自然风景在主观设计改造影响下转变为平面化形态,此时可对色彩风景进行大胆解析与重构,转换思维方式,融设计思维到色彩风景写生过程中。实际上,本文所提出的色彩风景解析与重构就是在对风景整体形象中局部形态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然后运用形式美法则及抽象设计思维,改变自然真实形态的组合方式。具体来讲,一是将分解的风景各部分元素在意识上沿着点、线、面抽象元素方向延伸,并注意点、线、面形态性格影响下的视觉诱惑力;二是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身审美需求,以相应主题为引导,对各分解的基本元素用合适的图形进行组合,大胆创造,充分体现抽象形式美内在规律的审美;三是针对整体构图进行相应调整,找寻心理感受的力点平衡,审视新形象张扬的力量。
  3.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打破想象僵局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的设计思维训练,要讓学生在创造力的发挥中描绘出不一样的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无论是北方山的雄伟壮观,还是南方水的静远流深,都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情怀。设计思维训练在色彩写生教学中的应用,可借助于传统文化元素来打破学生的想象僵局,让其眼界与想象力不仅仅局限于眼前事物及空洞的抽象探索。具体来讲,一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认识;二是要避免学生刻意、有意在对风景的雕琢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这种设计思维应是一种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融合。
  4.应用逆向逻辑开拓设计思维
  客观自然物象的本质属性应与正常逻辑相一致,但这种规范再现自然的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在色彩写生中的设计思维建构。打破正常逻辑思维,应用逆向逻辑开拓设计思维,主要是借助于夸张、变色、变形、变调、借物联想等手法,通过一种创新方式创造出非现实画面,去除科学理性的结构、透视、空间、光色变化等,通过不同形式创造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色彩风景写生作品。具体来讲,应用逆向逻辑开拓设计思维,一是要求在形态上利用形式美规律重组客观图形图像,在这一过程中,需注意学生对各形态特征敏感度的培养与训练;二是在色彩上需要注意关联画面主题与色彩象征意义,强调色彩风景写生中的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秩序,合理应用色彩构成基本法则,求新求异。
  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思维作为通过思考与映像体现出创造力的行为,可提高色彩风景写生中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及创意能力。对于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引入设计思维训练的方法,本文认为可从意识上导引学生摆脱实景审美束缚,通过色彩风景解析与重构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打破想象僵局,应用逆向逻辑开拓设计思维四个方面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甘兴义:《水彩画风景写生课堂教学探究》,《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149-151页。
  [2]吴向东、刘志良:《高职高专〈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模式的探讨》,《才智》2014年第2期,第106页。
  [3]翟敏超:《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初探》,学位论文,中国美术学院,2013。
  [4]刘奇伟:《动画设计专业风景写生的主观色彩表现》,《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第8期,第97-98页。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要】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的基石就是地方基础性教育。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地方教育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功能也不断拓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文化建设、数字化资源系统建设以及高校学生人格教育等方面都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关键词】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3个基于市场的"灵活"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在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方面
【摘 要】文章在简要论述榆林小曲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实现对榆林小曲有效传承的角度,系统总结了榆林小曲的课堂教学价值,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榆林小曲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由此为当前的音乐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榆林小曲 课堂教学价值 教学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
1事故前的运行方式美国洛杉矶市的城市电网为230kV多回路环网(见图1、2),环网上有8个变电站(包括发电厂的升压站).与外部系统联系的线路有:Rin-RS变电站的2条500 kV线路、RS-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承担着学前儿童教育的重任,音乐审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审美角度入手,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对音乐教育目标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对
校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校歌中宣誓着贤才志士的立校宗旨与承诺。《毕原放歌》是咸阳师范学院于2005年创作的一首校歌,蕴含热烈积极向上的气氛,
文章结合目前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了基于市场人才需求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基于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出了该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对课程体系的建
【摘 要】针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八所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并以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深入研究现行成绩评定机制的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设计 成绩评定机制 校外盲审 弹性末位淘汰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2014
【摘 要】在《正蒙》中,张载通过对“德”与“道”、“德”与“福”、“德”与“礼”之关系的分别探讨,系统阐发出了形上之“德”与形下之“德”的内在关联性,为“德”在伦理生活世界中的落实厘清了认识上的混沌之处。“德”蕴于身而达于生活实践,呈现出以“德”为标准的三个不同的人生境界:学者、君子、圣人。张载的这种“德”论思想,对我们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既具有本体论层面又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思想启迪意义。  
本刊讯(杨希)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评选结果在京揭晓。此次评选结果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评选专项工作和项目公示等流程后最终得以确定。  据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8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