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酬的媳妇VS多疑的婆婆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应酬多,妈妈很心疼,可是媳妇的应酬一多,做婆婆的就不高兴了,心里不免还会起疑。怎么沟通解决呢?看看下面媳妇们的做法——
  
  间接汇报型
  齐峰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他的妻子却是一家国企的财务处副处长。两个人结婚快7年了,因为妻子工作的缘故,一直都没要小孩。年近70的婆婆越来越着急,搬来和齐峰一起住,照顾儿子媳妇的饮食起居,希望早日抱上孙子。平日,一个月有七八天晚归的妻子,到了年底,几乎一半的时间有饭局,婆婆越来越频繁地向齐峰抱怨。齐峰夹在中间,也很难做,便试探性地对妻子说:“我妈这些天一直喊着腰疼,不知道是不是家务干多了?要不你这几天早些回来,帮妈做做饭?”妻子迟疑了一下:“我也不想去那些饭局,但如果不去,难免被人说三道四。”
  第二天,妻子给齐峰一个信封:“我取了5000块钱,你帮我给妈。”齐峰不肯,坚持要两个人一起去给。结果,婆婆接过钱,还是有些不高兴:“我知道你们工作忙,没时间陪我,可你们也要注意身体,早点儿要个孩子啊!”回到自己的房间,妻子皱起了眉:“齐峰,不如以后你帮我和你妈多说说我的工作,省得她不理解,还埋怨我。”
  齐峰想了想,特意找了个时间跟老妈说了说自己妻子的工作。别说,还真有了些效果。一次,齐峰下班回家,听到婆婆在房里打电话,“……她也不容易,要不是她,我家小峰哪能住这么大的房子,开这么好的车……”
  
  丈夫有话讲
  自己的老婆应酬多,其实心里挺不踏实的,担心她在外面吃亏,担心她酒喝多了遭罪,也担心被我妈知道了,两个人都不高兴,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身为男人,面对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只能多做一些协调工作。
  
  曲线救国型
  阿婆是一位寻常老太,自从老伴去世后,就搬来和儿子媳妇一起住。儿子是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媳妇在外企上班。
  阿婆平时帮忙带带孙女,做做饭。阿婆最近注意到,媳妇“加班”的次数越来越多,儿子似乎有点儿不太高兴,便和大院里的老太太们念叨这件事。大家都说:“该不会是你媳妇有情况了吧?”阿婆心里更有压力,又不敢问儿子,便有事没事地问媳妇:“最近忙些啥?”媳妇大概猜到阿婆的想法,便让儿子告诉阿婆:“快到年底了,她们公司要答谢一些客户,出去吃饭是常有的事。”
  媳妇很聪明,让阿婆的儿子带着阿婆和孙女多出去逛逛,特别是媳妇自己要出去应酬的时候,就会叮嘱丈夫:“今晚带妈去外面吃饭吧,省得在家还要做饭洗碗,我回来很晚,还帮不上忙。”巧的是,有一次媳妇的饭局正好在阿婆和儿子吃晚饭的饭店。媳妇公司请的是一个文化公司的老总,一个香港人,很注重亲情。媳妇便把阿婆拉到包间,向大家介绍:“这是我妈妈,特别支持我的丁作。”那位香港老总很郑重地向阿婆道谢,还敬了阿婆一杯酒。
  现在,阿婆不但不多心,还叮嘱媳妇要注意身体,好好工作。
  
  媳妇有话讲
  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是和自己老公的亲娘在同一个屋檐下。工作上出去应酬,那是没办法的事。身为女人,作为媳妇和妻子,不能照顾老公和婆婆的饮食起居,多少有些愧疚,所以,要怀着弥补家人的心态,去安排老公和婆婆的一些活动。否则,总是理直气壮,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日子可就过不好了。
  
  提前铺垫型
  作为一个“80后”的媳妇,素兰真的不太能理解“50后”的婆婆。素兰还记得2008年的这个时候,因为年底聚会多、饭局多,婆婆和自己不止一次地拌嘴。甚至有一次,婆婆嚷着让自己搬出去。尽管不理解,可为了减少家庭矛盾,至少是免得自己的老公左右为难,素兰这一次想了一个办法,提前演了一出戏。
  从2009年10月份开始,素兰就在婆婆面前长吁短叹:“现在经济形势太不好了,隔壁的技术部前几天刚炒了一个硕士。我只是大专生,这可怎么办啊!”念叨多了,婆婆流露出担心的表情,开始经常问:“你们公司最近又炒人没有?”素兰就皱着眉头嘟哝着:“又炒了。现在可不好找工作呢,这可怎么办?”
  到了11月份,素兰故意装出气哼哼的样子回家:“这什么破公司,动不动就让人加班!真不想上班了!”婆婆一听这话,急忙安慰她:“现在工作不好找。你看新闻上动不动就说多少人竞争一个岗位。你要珍惜这份工作啊!”
  到了12月,饭局、聚会纷纷而来的时候,素兰只要一打电话回家说今晚要加班,婆婆一定全力支持,还帮着素兰劝自己的儿子:“你老婆的工作也不容易,你就别给她添麻烦了!”
  
  婆婆有话讲
  其实我知道媳妇并不一定会被人炒鱿鱼,也不一定有那么多班可加。想想自己做姑娘的时候,和同事、同学吃个饭,是个挺高兴的事。何况,我也有女儿在别人家做媳妇,怎么会不知道做媳妇的难处。所以我就装作不知道,不过就是年底这两个月罢了。(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其他文献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爱你80次!”但是,很快她又改口了:“我爱你100次!”女儿是想借助她刚学会的知识来表达她的爱,对于一个才会数到20的孩子来说,恐怕100在她的认知中就是最大的数字了。  用数字去计量爱?天真无邪的孩子往往总能给我们
期刊
我叫张红梅,是河北省文安县永庆精致婚纱摄影的经理。1988年,我和本镇酷爱摄影的农村青年纪永庆结婚,开办了一个小照相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创业初始我们一无所有,住的房子是租来的,照相馆用的相机是跟我父亲借了1000元买来的。生活的重压逼迫我们只能选择踏实苦干。还记得炎炎烈日下,我挺着怀孕7个月大的肚子,和丈夫在北关小亭子那摆摊照相。由于怀孕肚子太大,有些弯腰拍照的姿势十分费劲,经常要折腾得满头
期刊
我有一女友,结了两次婚,在围城进进出出,整整花了10年工夫,才算整明白婚姻是怎么一回事。  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因为爱情,她勇敢地走入了围城。她是生性简单、不善交际的人,偏偏夫家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都在同一座城市,逢年过节要吃团圆饭,隔三差五有人情来往。老公的狐朋狗友有一打,今天这个找他打牌,明天那个找他喝酒,后天那个找他K歌,压根儿不管你是不是有家室的人。阅历浅薄的女友抱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冷不丁接
期刊
常言道: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对每一位爱美的女性而言,包不仅是搭配衣服的需要,更是彰显个性、搭配心情的必备品。但由于季节与潮流的轮换,再漂亮的包也很容易被淘汰,因此它们常常在还是八九成新的时候便被主人遗弃在衣柜的角落里,由此造成浪费。  在大连,就有一位眼光敏锐的女孩,她注意到女孩们在用包时都有喜新厌旧的消费习惯,于是巧妙地推出了租包业务,从而让女孩在花钱很少、十分便捷的情况下每天换一个甚至几个包,
期刊
因经济不景气,有一个男子被公司裁员,心情一直郁郁寡欢,一天到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他的妻子看了非常心疼,一直鼓励他去找新的工作,但男子总是拒绝,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面对问题。  有一天,男子又闲在家中,妻子见状,递给他两件脏衣服,请他协助清洗,两件衣服都沾满大片污渍。  妻子说:"这两件衣服都沾满了酱油,请你帮我洗一下。"  男子将衣服沾湿,抹上肥皂,用力地刷洗起来。奇怪的是,不过轻轻刷了几下,第一件
期刊
好友小颜,相亲归来,拣着宝贝一般心花怒放,问其原因,逮着一个帅得令人窒息的男孩,跟他一起去逛街淘碟看生物化石展,帅哥脾气不大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又不间断地有女孩给他打电话,她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当真变成了一种煎熬,约会的甜蜜变成了煎熬的毒药,发誓再也不找帅哥,嫁个丑男也不错。  我结婚数年,老公仍然是一丑男,并没有进化成帅哥的迹象,他自有理论:幸好我没有进化成帅哥,一直停留在丑男的级别上,这些
期刊
那两年亲戚朋友家都装了座机,电信局接二连三地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家家户户安装电话,不管是打15元免月租,还是免初装费,父亲一直无动于衷。  我每次打电话不是打到邻居家就是打到叔叔家,邻居或叔叔再一路小跑去喊父亲或母亲,我总是举着话筒等很长时间。  那年春节我带着女朋友回家,因为火车晚点,下了火车已经没有通往乡镇的班车。那一天邻居和叔叔家的电话总是打不通,我和女友在汽车站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找了一辆摩
期刊
平时忙,路也远,探望父母一般都在春节。那天,母亲突然打电话说父亲来了,已在车上。我又惊又喜,赶忙奔往车站。  如潮的人流中,年近古稀的父亲肩扛编织袋,手拎旅行包,蹒跚挤出了站口。我迎上前:“爸,你拿这么多东西干吗?我们什么都不缺。”父亲一脸按捺不住的喜悦:“丫头,这都是咱家产的,你娘说你们爱吃呢。”  回到家,父亲忙不迭打开编织袋和旅行包:“这些石榴是你娘一个个挑的,怕挤着,套了塑料袋还包上报纸;
期刊
早有诗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可是当我们夫妻不得已将朝朝暮暮化为两地相思时,却没感觉到美,那一段阻隔我们的距离不知不觉撼动了原本的温暖甜美,婚姻变得危机重重。    两地分居 满腹幽怨  口述:梅丽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老公是青梅竹马。从情窦初开、芳心暗许到考上同一所大学分回同一座城市,再到开花结果,几乎没分开过。可是突然之间,他就要抛下我和女儿去内蒙古任职了。
期刊
他比她大8岁,没什么钱,但她不介意。她看中的是他的成熟稳重,还有诚实善良。她自信地以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只要有他一口吃的,他就绝不会让她饿着。为着这份感觉,她不惜与家庭决裂,嫁给了他。  婚后3个月,因为她强烈的妊娠反应,他坚持让她辞去了工作。孩子出生后,他又借口家里琐事太多,不让她出去工作。  她知道,他是好意。她文凭不高,做的事情都很辛苦,他不想让她吃苦。  清贫的日子不是没有过过,她不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