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杂谈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蒙自出发,列车驶向昆明。看着长长的车厢,心里说不出的感觉,似乎这火车的另一头,是一个不同于蒙自的大大世界。
  我自小在昆明长大,但离开昆明后,每一次来,都会有许多新的感触。最近看了一篇关于上海人与外地人异同的文章后,异乡人的感受更是说不出的深。
  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昆明。从那时开始,我对大城市就有了一种向往而又恐惧的心理,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我想,是因为我对大城市生活的向往渗入了骨子里,但又担心融入不了那种城市的氛围。人是有虚荣心的,到昆明我就会不自觉地说起“红河味道”的昆明话。即使不标准,但它仍然像一剂镇定剂,让我觉得自己是站在“本地人”的行列里。
  对大城市强烈渴望,让我会不经意地去观察、留意城市人的生活、品位。作为一个小城市来的人,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感受,但我确实会有自卑感,特别怕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我明明深知这种想法很物质,甚至有些瞧不起自己,但我从骨子里就是这样想的,以至于我不想去克服它,而是很奇怪地觉得,唯一能让我消停、安宁的方法,就是跻身成为其中的一员。
  几度思考后,我发觉这种感受是根深蒂固的。大约可以追溯到小学的一个假期,妈妈带我上昆明玩。我在麦当劳点了儿童套餐,得到一个用塑胶袋密封着的玩具。找到座位后,我就开始拼命撕那个袋子,可怎么都弄不开,最后在牙齿的协助下,我终于把它撕开了。可是高兴之余,我却察觉到旁边的大人同他的孩子一起看着我。那家长对我指指点点,教训那个孩子别学我。我实在记不得妈妈当时是去哪儿了,但我深刻地记得,当时的我独自陷入了一种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窘境。那也是我能记起的较早触动到我内心的事情。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几个小动作,但我的心确实被触痛了。在小城市里,没有人会留意这种小细节,我每天上下学在小卖部买吃的,从来都是狼吞虎咽,大大咧咧,从来没有人站出来说过我的行为有失文雅。好像大家都习惯了,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心快乐。只有到昆明,我才发觉自己站另一边了。事情发生了那么久,我似乎没向任何人提起——只是从那天开始,在公众场合甚至在家里,我开始学会了优雅地撕东西,绝对不用牙齿。
  大城市带给我的这种不自信,在昆明极其强烈。因为到其他地方旅游,吃住行都是导游安排好的。每天光顾着绕旅游景点,根本没时间看看这个城市的人是怎样生活的。而在昆明,我不是旅游,就能深刻体会到周围人的生活状态。待在昆明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事物,在小城市时,我觉得我自己是最耀眼的一个;但到了昆明,光鲜亮丽的事物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也就慢慢被湮没在人海中了。
  我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我的内心也特别骄傲。我也相信,我所属的这一类人绝对不是少数。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强烈心理感受,丝毫不亚于农村孩子进城所感受到的。
  就说这一次旅行吧,第一次从蒙自坐火车到昆明,出站之后我就迷茫地乱窜了。出发前,妈妈告诉过我要坐几路车能到姐姐家,我对自己的能力也深信不疑。可事实上我却掉链子了。我忘了要坐几路车,还把小花园记成了小菜园,最后走出了站口好远一直找不到坐车的地儿,才又求救于妈妈,被老妈告知在站口就可以坐2路车回家。无奈折回站口,看到2路停在火车站进站的地方,我飞奔过去,上了车,被司机大声呵斥下车,让我去前面等车。可我一个外地人以前从没来火车站坐过车,我找了那么久又没找到站牌,我知道去哪里等啊……无奈又心酸,我就背着包追着那2路车跑啊跑……那一刻,小城市带给我的骄傲,前行无阻的感觉荡然无存,而大城市的压迫感让我无所遁形。
  可笑的是,我还自诩为半个昆明人。可想而知,还有多少小城市来的人,在刚踏出火车站的时候就会碰个头破血流,然后在灯红酒绿、车流光影中与这大城市渐行渐远。
  我的经历,仅仅是小城市人来到大都市所遭遇的种种不堪的一个缩影,而这还仅仅是昆明,并非北上广深。我有一好朋友通过自主招考从蒙自考入北京一所大学的附中,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念高中。每每通电话时,都能听到他感叹在大城市的艰辛。特别是他刚到北京那会儿,就觉得很难融入“帝都”的这种一线城市氛围,再加上在北京念书的压力,他有时甚至压抑到崩溃。但在学生中,这种大城市的“恶意”还不是那么明显,若真是作为职场一员踏入“帝都”的战场,我敢说那时是十分难适应的,不论是周围人的谈吐,或是这座城市本身高贵的气质,都难以让人靠近,以至于多少“北漂”最终坚持不住,退居二三线城市。
  在大城市里,你能看到高楼大厦,你能看见大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你能看见早高峰地铁站里人来人往,你能看见夜晚城市的霓虹闪烁,你能体验到小城市没有的不一样生活,你能看见你在小城里想象不到的一切。而这一切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边。
  虽然谈了那么多小城市人在大城市的不易,但我内心仍然有一个大城市梦,而正是这个梦一直激励着我前行。我希望有一天我不仅仅是大城市的一个过客,而也是能流连于这些华灯初上、车流光影的人。
  当然,我也很珍惜在朴素的小城度过的无邪岁月。每次回忆起在弥勒的时光,想到与哥哥姐姐一起去东风摘葡萄,到竹园的田野中去捕蜻蜓,我又有一种自豪之情,因为这些也许是大城市孩子一辈子体会不到的快乐,而他们的快乐,以后我一定是能感受到的。
  我想做一个爱做梦的人。
  我要努力,要把梦做进现实来!
其他文献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蓉  记得一个老师曾说:“你们十七八岁,正处于青春期的末期,要好好珍惜。”不知怎的,我方觉得席慕蓉的那些诗句,很有道理。  青春像一本书,无论是我细读、精读,还是粗读、略读,它都显得那样仓促。每当我睁大眼睛希望抓住它的一切时,它却又顽皮如泥鳅般挣脱滑走。只剩我一人梦若方醒般惊讶地看着它留在我手中的黏液。可是,我还没有玩够它,看透
小村生活,古韵悠悠。年华似梦,岁月如影。  守望陌陌小巷,聆听轻轻跫音,积淀于岁月中的悠深古朴的气息慢慢弥散。  这一刻,因为春节,我们回归了我们,平静而不匆忙,每一人,是的,在并不久远的过去。除夕,就是仓廪丰收、农耕暂歇、一家人把酒言欢的时刻。我们驻足回望,品味那一抹悠远古朴的气息,在每一个圣光披露的早晨,在每一个云霞萦绕的黄昏。  抬起头,仰望星空,烟花绚烂,耳边回荡着鞭炮的喧嚣。环顾老屋,古
哪怕是平凡的人的一生,也需要有人尽可能地去描绘出其一生之中如夏花般绚烂的那一刻。  ——前 记  时光如洪,席卷所有。  我永远觉得我的奶奶慈眉善目。幼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我童稚不明事理,印象中的阿爷总是很威严。是奶奶每周都来幼儿园接我,牵着我的手走过大街小巷,穿越车水马龙。  那时我是全托,好不容易周末回家一次。一周最爱的一天就是奶奶早早来到,比其他小朋友家长更早地接我离开幼儿园。我会欢呼雀跃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业成本法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主要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
读周大新的小说是从《湖光山色》获奖开始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把周大新和《湖光山色》一起从幕后推到台前,深沉的颁奖词为其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感。“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不朽名句,恰是阅读《湖光山色》最真切的感受。  (编 者)  作家介绍  周大新,当代作家,河南邓州人。1985年毕业于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