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层出不穷,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全面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概念,分析了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人员 职业倦怠 问题 改善对策
  近几年,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高校呈现出不断扩招的发展态势,虽然这增加了中国高素质人才的数量,降低了中国文盲率,但是在扩招工作顺利开展的当下,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尤其是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导致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学生工作中花费了较多时间。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范畴,向着更加系统、复杂的工作性质转变,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岗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心态会影响高校的工作效率,他们不仅是高校教学信息的传递者,还是沟通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纽带。可以说,教务管理人员良好的教学心态能够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当前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极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呈现出的身心疲劳、工作积极性差等状况。最早提出职业倦怠概念的是弗鲁顿伯格,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人们在长期工作中,难以激发工作热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后,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拉池将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厌倦情绪称之为职业倦怠综合征。一般而言,职业倦怠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为长时间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的工作理念及个人工作成就感的降低。从上述三个方面对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使职业倦怠概念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由此可见,职业倦怠不仅仅是身体倦怠的表现,因为身体劳累并不能导致个人工作成就感降低,关键是心理上的疲劳导致人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当前,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高校教育,这大大增加了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尤其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往往因为工作任务量大、上升空间小等因素,出现职业倦怠情绪。在工作中,他们常常表现出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执行力差、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低、对教师服务浮于表面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在高校发展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形成的原因也呈现多元化。为了分析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该从不同侧面了解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以便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认清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本质特征。
  1.日常工作量大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执行者,其工作范围广,工作量较大。一方面,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内容涉及高校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人员需要及时整理高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参与学校高层领导之间的讨论,分析高校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并且参与高校相关对策的制订与执行工作,可以说,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始终;另一方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参与学校的课程安排,定期制订考试计划,并且承担一定的教务工作责任。通过上述描述,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繁重,他们必须认真负责,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因为稍有疏忽,便会降低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精神壓力较大,容易形成倦怠、焦躁的工作心态。
  2.职业认同感低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往往因为过度重视科研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教务管理工作,误认为教务管理工作比较轻松,只需认真执行领导的工作决策,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即可,与科研工作相比简单容易,所以在工资待遇上及队伍建设上,教务管理人员都比不上科研工作者,这导致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尽管平时工作较为努力,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是工作成绩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严重影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容易出现浮躁的心态,使得教务管理人员个人职业认同感低,影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上升空间小
  良好的工作激励机制有助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调动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坚决执行激励机制,使得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自主意识不足。
  除此之外,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上升空间小,与学科教师相比,没有晋升的平台,难以量化的工作给他们的晋升带来了较大的难题。久而久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影响了整体工作水平。
  三、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改善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高校的高层领导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调整他们的工作心态,有效防治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改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1.增强人文关怀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之所以出现职业倦怠问题,与当前高校缺失人文关怀相关。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对他们复杂、烦琐的工作多一些理解与关爱,少一分苛刻与抱怨,营造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围。这样,既能够调节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教学心态,又能够拉近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认同感,进而激发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2.转变思想观念
  多年来,中国高校一直比较重视科研工作,轻视教务管理工作,导致很多教务管理人员缺少职业认同感。科研工作虽然对高校的学术发展和高校等级晋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教务管理工作在维持高校秩序方面同样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高校的领导阶层要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找到科研工作与教务管理工作的平衡点,转变思想观念,充分给予教务管理工作一定的肯定,并且通过制订相关政策,有效保障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挖掘他们工作中的亮点,给予他们一定的信任与支持,增强他们工作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为高校做出更多的贡献。
  3.完善奖励机制
  合理的奖励机制对提升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激励机制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绩效考核、评定职称、福利待遇等,这些激励机制能有效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教务管理工作,并根据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制订相应的晋升机制,完善绩效工作的各项措施,克服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倦怠感,提高教务管理岗位的待遇,增强教务管理岗位的吸引力,从而吸引大量有能力的人才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推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在本质上,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属于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为了改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心理指导,多举办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座谈会等,用轻松的环境指引教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类似的活动,能引导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认识到这一工作的价值,从而转变工作理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四、结语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出现工作倦怠已经成为客观现实,表现出性格暴躁、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等特征。之所以出现工作倦怠感,与教师职业认可度低息息相关,包括日常工作量大、职业认同感低与上升空间小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造成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出现心理问题,还威胁着高校的师生关系,甚至造成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崩溃。
  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高校应该结合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特点,增强人文关怀,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奖励机制,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有效解决他们职业倦怠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苏文军,余光颖,黄慧芬,许克祥.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徐艳.高校教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6).
  [3]谢万杰.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探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4).
  (作者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给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与实验室,很多高校提出从实验室管理人员教育、实验内容与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着手,建立开放式实验室。本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案,探讨了实验室建设对大学生科研的重要性,旨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建设 大学生科研 重要性  为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扩大实验室规模,使学生在开放、宽松
摘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各方面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保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保险学科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热词,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2014年3月,“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201
摘要:相对于传统德育而言,“体验式”德育是一种快乐的教学,不是空洞的说教、灌输,它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德育过程中,从过程中获得品格和道德观的升华,使学生入脑入心,产生共鸣。而以“绿色志愿服务”为载体的“体验式”德育,是在体验式德育的基础上,试将绿色的专业内涵和专业理念融于志愿服务中,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会感恩、责任、沟通、交流,在志愿服务中塑造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获
摘要:本文对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从多方面探究了DEA方法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评价中的具体应用,这对于优化实训基地评价模式,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DEA方法 实训基地 评价 应用  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是高职院校开展常规性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作为高职院校要能够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借助于DEA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评价工
虽然讲授、演示、练习等教学方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也十分突出。以黑板、粉笔、声音、投影仪为主的传统教学媒体传播死板、抽象的信息,学生被动与机械地接受。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及各种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有了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也令众多学生头痛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校计算机房相继加装了多媒体套件,建立了多媒
摘要:本文通过筛选可适用于铅矿区修复的水生和木本园林植物,提出了在德兴废弃铅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应先通过富集植物与固氮植物积累重金属,而后利用先锋植物进行边缘修复。  关键词:园林植物 德兴铅矿区 生态修复  解决江西省德兴市废弃尾矿污染是矿区企业面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景观绿化是减少和防止矿区污染的有效途径,选择适宜的富集植物同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贯穿人们日常生活的七件事,这一句诗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茶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乃至审美思维,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当代,识茶品茗活动日趋兴盛,甚至成为现代人享受慢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人们在苟且的现实中寻找“诗和远方”重要的精神媒介之一。  茶,又名“茗”“荼”。自《茶经》问世以后,人们将“荼”字减去一横,正式称之为“茶”。唐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创新与完善。本文分析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运用,以期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三段式”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任。为了发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三段式”教学模式
摘要: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备受体育爱好者的青睐。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乒乓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本文论述了乒乓球教学方法,以期为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 教学方法 归纳 运用  现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高校乒乓球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乒
摘要:作为我国初中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就必须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对此,本文探讨了把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路径,即立足点,课堂教学资源、数学价值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史 融入 路径  目前,不少教师已经逐渐把数学史的相关内容穿插到数学教学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