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芳烃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四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

来源 :化学试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杯芳烃在四氯对苯二甲酰氯氟化制备四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发现以杯芳烃作相转移催化剂使产品收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杯芳烃的催化性能为杯[6]芳烃〉杯[4]芳烃〉杯[8]芳烃,与传统法相比,用杯[6]芳烃催化使反应收率提高了18.32%。
其他文献
以腺嘌呤为起始物,分别和丙烯腈、富马酸二甲酯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了两个9-位腺嘌呤衍生物,即6-氨基-9-β-氰乙基嘌呤和2-(9-嘌呤基)富马酸二甲酯,产率分别为97.86%和83.
[摘 要] 把剛体的平面运动分解为随质心的平移和绕质心的转动两部分叠加,然后通过假设接触面光滑,得到接触点的相对运动趋势,进而得到均质圆轮在纯滚动时的多种情况的摩擦力方向,为具体求解摩擦问题,快速判断静摩擦力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圆轮;纯滚动;静摩擦力方向  [作者简介] 陈 伟(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力学博士,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休假制度的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旅游的产生了强烈需求,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来进行休闲旅
微波辐射下合成了4,6-二甲基嘧啶葡萄糖硫苷、氧苷类化合物及阿拉伯糖硫苷、氧苷类化合物,收率分别为80.3%、76.0%、78.4%7、5.2%,其结构经IR与^1HNMR表征。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已深入到包括大学校园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接受
设计和合成了G1-G1′和G2-G2′两种A-B型树枝状化合物,即以三(羟甲基)甲氨为起始原料,分别合成了3枝和9枝结构的A和B部分,并通过与丁二酸酐的反应,将两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了外
以荧光编码微球为免疫反应载体,通过流式细胞仪的荧光信号检测,对试剂加入顺序、加入量、反应时间进行优选,建立流式微球免疫检测克伦特罗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0.01ng/m
以3,4-二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和溴代合成标题化合物。溴代反应以液溴为溴化剂,操作简便、收率较高。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出一条较为理想的工艺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联吡啶钴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co—piny-CMCPE),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pH4.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对苯二酚(HQ)具有电催化作用,同时利用线性溶出伏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