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不再错过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过预实验分析实验用时,让实验用时了然于胸
  科学的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别在于科学课堂是由一个个实验构成的,而实验用时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把握。如果以预实验为依据,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各实验环节的用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进行各个实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用水测量时间》一课,用饮料瓶制作简易水钟的分组实验,需要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准确性,四种情况的滴漏实验,每组做三次,再加上“古代水钟的介绍”,差不多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如果按照教参的课时安排,把“实验数据分析”、“水的流速分析”、“选用滴漏进行计时的原因”等讨论挤进这一课时,那么时间就完全不够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采用“半卖半送”的形式,大多由教师“传授”了事。这样做,无疑违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因此,将本课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进行滴漏实验;第二课时重点分析滴漏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分析“水的流速”、“滴漏的好处”,从而再次分析并认识古人水钟中的控制水流速度装置的妙处,并结合《我的水钟》,组织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我的水钟”的制作,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这样,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从容不迫”地完成,学生学得也非常得扎实。
  二、通过预实验改进实验材料,让实验探究别样精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科学实验材料是顺利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经过预实验的检验,教师或能找到最佳的实验器材组合,或能进行原有器材的改进,或索性根据实验要求自制实验器材。
  以《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为例,对“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进行预实验时,首先采用了在金属片上涂蜡的方式,结果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于是向同行请教,将蜡替换成了凡士林,实验下来不禁感叹,实验效果好多了,反复试了几次都很成功,通过凡士林的融化过程能清晰地认识到热的传递。可是面对凡士林燃烧后难闻的味道以及带来的清洗的困难,我又有些不甘心,心想着如果能够找到不用涂抹、不用清洗而实验效果却一样明显的材料该有多好呢?回办公室喝水时,我的魔法水杯让我灵光一闪:加入热水后,原本黑色的杯壁上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变成了白色。这不就是我要的材料?于是百度了这种杯子的制造原理,原来奥秘就在于杯壁外的“热敏涂料”。于是网购“变色杯”将其切分成几块,成为实验用的“热敏材料”。加热后,金属片上原本的黑色会随热的传递而扩散变成白色,待冷却下来又恢复成了黑色。实验效果明显,操作却更简便,且能反复使用!如果事先在金属片上印上图案或文字,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通过预实验预见教学意外,让探究成果如期而至
  教学意外是我们课堂中的“不速之客”,它同样“埋伏”在我们的实验探究中,很多时候因为它的出现使得我们一些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符,甚至“南辕北辙”,让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预实验就能帮助我们预见这些教学意外,做到心中有数、解决有道,周密的防范措施保证学生的实验探究获得“预期”的效果。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胡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更小,还会浮吗?”这一探究活动。依照教材所示进行预实验,一开始胡萝卜是沉的,当被切得小到一定的程度时,竟然浮起来了!纳闷之余拿起一整个胡萝卜放入水中,胡萝卜一头浮一头沉,将其切成小块放入水中观察,也是浮的;重新选了一个胡萝卜继续实验,发现这个萝卜不论大块的还是小块的,都是沉的。这一实验结果会令每一个人傻眼,这种结果如何说明“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其轻重、大小无关”的论点呢?于是仔细观察各个胡萝卜,发现胡萝卜切面上各个部分疏密程度不同,用手压,疏的地方手感较松,密的地方手感较实,用放大镜观察,切面上有的地方气泡多,有的地方气泡少。原来,不同的胡萝卜密度不同,甚至同一个胡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也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沉浮不一样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引起不必要的争执,经过实验,最后确定以苹果代替胡萝卜,课上学生的实验开展顺利。试想,假如没有预实验,学生拿着这些胡萝卜进行实验,那这节课就变成另一个探究主题了。
  总之,做好预实验是实验教学顺利有效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反复的预实验,才能保证实验教学按时、优质完成,让我们跟着预实验这一先行者,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之路上走的更快、更稳、更远!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作为少先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能使少年儿童在实践、体验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引导少年儿童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生活,在集体中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一、让少先队小队活动“活”起来:班主任做好引路人  1、发展学生自主性不等于完全没有老师的指导。在小队活动中,班主任要建立一个理念:重视小队活动,并且认为小队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厚积薄发,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对作文望而生畏
学习钢琴,是一种很高雅的活动。人的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的成形时期从幼儿开始,学习钢琴能培养孩子坚韧的个性,灵敏的反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音乐修养,对幼儿听觉,知觉,触觉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典的音乐能使每个人心灵深处潜流的情感找到流淌的河床,使之或如涓涓细流,或如浩浩长江,生生不息。我一直致力于幼儿的钢琴教学,希望每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和我一起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 
新课程改革特别指出, “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门课程要渗透德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寓思想教育与语言教育之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思想道德上也受到良好的教育,使英语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机结
反思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感觉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与教师的“恐吓”有关。什么意思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第二、三学段(3~6年级)的写作均称为“习作”,也就是练习写作文的意思,到初中才开始正式称呼为“作文”。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一词直接被“作文”一词代替,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习作”,甚至连这个词语也没有听说过,却从三年级开始就知道有个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的、可怕的“作文”。表面看,这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并主动的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对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  一、“教学做合一”活动的切入点  1、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其目的是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帮助
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这个思想。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孩子发展独特性和全面性的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有位学者这样说过:生命教育在于协助儿童成为一个有“知性”与“人性”的人,“知性”是指有知识,“人性”是指珍视自我、体恤他人、关心社会。  一、我从哪里来——了解生命的起源  当过父母的成人都知道,在孩子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素质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看,现今的孩子,可以说是被爱包围着的。大人们就像卫星般围绕着孩子这颗太阳,通常是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因此在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常常会察觉到有的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规则。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整个幼儿园
前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体育产业伴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迅速发展起来,在欧美体育产业发展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其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已经初步建立。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体育市场的日益繁荣,体育产业开始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生力量之一,并表现出巨大的市
爱儿坊以小班化、区域活动为载体,在自主发现、互动式操作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得到口语能力的运用和发展,为了拓宽孩子与材料、与情境、与人群的交往能力,让家长了解孩子特殊的学习方式,彰显亲子教育的价值和更多的创意,本学期开展亲子区域材料分享漂流活动。  一、漂流开序——精精心心准备  (一)材料的选择是活动的基础  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每一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重点研究的区域以及最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