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雾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述了莲雾的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分析,引种,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生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等方面的研完,提出了莲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莲雾;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etPerry.),又名金山蒲桃、洋蒲桃、辈雾、琏雾、爪哇蒲桃、水蒲桃等,是桃金娘科蒲桃屑热带常绿乔木果树,原产马来半岛及安达曼群岛,17世纪我国台湾最早引种,是著名的热带水果,目前,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和四川均有栽培,其中台湾栽培最多,也成为该省的四大水果之一,莲雾的用途很广,莲雾树速生快长,周年常绿,树姿优美,花期长,花浓香,花形美丽,挂果期长,果形美,果色鲜艳,果实有乳白、粉红色、大(深)红色、血红(大红)、暗紫红色、淡绿、淡红色、青绿色等多种颜色,是庭院绿化、观光果园和盆景栽培很好的树种。果实营养丰富,是营养全面的水果,被称为“水果皇帝”。果实是清凉解渴的圣品,在宴会上有解酒的作用,果肉可加少许食盐作凉拌食用,可做莲雾汁、莲雾蜜饯(具酸味、甜味、咸味三种)、莲雾罐头、莲雾果酱、莲雾醋(包括调料和饮料两种)。同时在食疗上有清热、利尿、安神。润肺、止咳、除痰等功能,能辅助治疗咳嗽、痔疮、腹满、肠炎、痢疾、糖尿病等常见疾病。莲雾含水量最多,故台湾人又称其为水蒲桃和水石榴,而广州人却一直管它叫做“水翁”。
  
  1、莲雾研究进展
  
  1.1 种质资源研究 开展莲雾种质资源基础性研究有助于品种选育工作的开展,对莲雾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目前,在莲雾种质资源研究上已有部分报道,王家保等利用同工酶技术对华南分布的部分莲雾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以期从生化标记上鉴别莲雾品种,并对莲雾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作初步评价。他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1份莲雾资源叶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11份供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可区分供试的不同品种和品系,但同一名称不同来源的试材除青莲雾外未表现出酶带多少的变化。聚类分析显示,红色果皮的各类资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是红色果皮的资源和白皮莲雾,而绿色果皮的资源与红色果皮和白色果皮的资源亲缘关系则较远。
  何桥等以黑珍珠莲雾为试材,对ISSR反应体系中各个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筛选,建立了适合于莲雾的ISSR反应体系,25 LISSR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lxBuffer(不含Mg2+)、2.0mmol/LMg2+、0.2mmol/LdNTPs、Taq DNA聚合酶1.5 U、引物0.2μmol/L、模板1.0 ng/μ L。利用此优化体系对12个连雾类型和2个近缘种进行了ISSR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稳定可靠,他们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莲雾资源和2个莲雾近缘种进行了ISSR分析,18条引物共扩增出4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35个(94.77%),利用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蒲桃、马六甲蒲桃与莲雾分属于3个不同的组,12个莲雾品种和品系又分成4个亚组,这与传统分类学上按照果实成熟期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还发现,来自澳大利亚的澳洲淡红种与国内的莲雾资源亲缘关系较远。第二、三亚组中红、绿、白色果皮类型混杂。果皮颜色与各类型间亲缘关系并不相关。同时,研究发现国内的莲雾资源中,第二亚组的黑珍珠、二十世纪、海引1号的果实成熟期都在6月中旬,属于中熟类型。第三亚组中除白色棒状种莲雾果实在6月上旬成熟外,福建紫果种、文昌青皮种,广西深红种、海南大红种和福建青果种的果实成熟期都在5月下旬,归属于早熟类型。第四亚组中海引2号和海南淡红种果实成熟期都在6月下旬,为晚熟类型。因此,成熟期可能在莲雾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中有重要作用,这与刘成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荔枝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得到的聚类结果与果实成熟期相关的研究结果类似。
  1.2 营养成分分析 对果实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对科研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参考。目前,对莲雾的营养价值进行较为详细地评价的报道较少,王晓纽141采用分光光度法、靛酚滴定法、碱滴定法、考马斯亮兰染色法、手持糖量计和快速水分测定仪等方法对潮州市潮安县某农家庭院的一深红色品种莲雾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是:维生素C 78.07mg/kg,有机酸0.205mg/kg,蛋白质0.690%,总糖7.680%,含水量90.75%。杨世诚[8]报道,每100g莲雾中,含有热量34卡,含粗蛋白0.5g,粗脂肪0.2g,碳水化合物8.6g,粗纤维0.6g,膳食纤维1g,维生素B1,0.02 mg,维生素B2 0.03mg,烟碱素0.03mg,维生素B60.03mg,维生素C 6mg,钠25mg,钾340mg,钙28mg,镁13mg,磷35mg,铁1.5mg,锌0.2mg。
  1.3 引种试种及品种选育研究 我国台湾省很早以前就开始引进不同的莲雾品种进行试种,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近些年也相继引进试种,并都试种成功,台湾省于1624~1662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占据台湾期间,从爪哇将莲雾引入台湾岛。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广西大学农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自台湾屏东引进黑珍珠在南宁试种。海南省农科院热带果树研究所于2001年5月从泰国引进印泰莲雾(也叫印度红莲雾)在海南试种。广东省潮州市果树研究所于2001年春引进大粉红莲雾品种,云南省的元江县和元谋县也都积极引种试种,元江县于1999年从台湾引进黑珍珠等品种,元谋县于2002年7月从台湾、厦门等地引进二个莲雾品种苏玉钻石和绿莲雾品种,今年已大量结果,其中苏玉钻石表现较好。
  我国在品种选育工作方面做得较少,只有莫善文报道,十几年前台湾培育出两个莲雾新品种,即黑珍珠和黑钻石,果大紫色或紫红色,质地坚实爽脆,甜度高,风味好,如珍珠、钻石般值钱。黑珍珠最佳,黑钻石次之。黑珍珠有时给人带点红得发紫的感觉,又称黑度红,目前,屏东县多种黑珍珠,高雄县多种黑钻石。
  1.4 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研究 韩剑等对引进的印泰莲雾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观察了印泰莲雾在海南省的物候期和生长量,同时调查了开花结果习性。印泰莲雾一年抽梢4~5次,分为早春梢或晚冬梢、夏梢、秋梢和冬梢。在海南省抽蕾期在4月初,初花期在4月底,盛花期在5月上旬,末花期在5月中旬。曾两顺等在广东对大粉红莲雾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大 粉红莲雾叶为单叶对生,椭圆形,革质,无毛,全缘。萌发力强,成枝力也强,故每次抽梢多,一年可抽发新梢4~5次,生长量大,易迅速形成树冠,调控得当,易早结丰产。
  叶大振对屏东县5个莲雾生产乡镇共9个果园叶片无机养分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g及Zn浓度自6月至翌年4月均维持在一较稳定的浓度(P0.12%、Mg0.2%、Zrdoppm)。然而N、K浓度有上升的趋势(1.5%至2.1%),Ca(2.1%至0.7%)、Mn(75ppm至15ppm)、Fe(90ppm至50ppm)等浓度均有下降趋势。但一般而言莲雾叶片各种有机养分的季节变化均有相同的趋势,即N、P、K浓度自1月起上升而Ca浓度则下降,而以12月至翌年1月较稳定。
  杨光盛利用莲雾园进行肥料试验,并取样对试区土壤,植株和果实、叶片中的各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计算三者间相互之相关性,结果显示,除土壤中元素与叶片元素含量间各元素除Na呈负相关外,N、P、K、Ca、Mg均呈正相关。从而说明叶片中元素含量受同期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影响不大。但莲雾叶片和果实中元素含量间N、P、K、Mg呈负相关,尤以P在叶片及果实中的含量与果实糖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上述证明莲雾施肥期及施肥量及各种养分之间的平衡对果实品质影响极大,若要提高莲雾果实中的糖度,P肥要当基肥施,避免莲雾于结果期对土壤P肥的大量吸收。
  蔡永嗥等进行了田间调查,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糖度进行了相关分析;认为土壤钙、镁、锰以及钠含量与果实糖度的关系密切,对叶片和土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台湾地区根据高品质莲雾叶片元素和土壤分析,制订了叶片元素含量的适宜标准和推荐施用量。
  叶大振于莲雾催花前进行环状剥皮、敲头、断根及浸水等不同耕作处理,然后果叶分析无机养分浓度,了解其变化,其结果显示,环状剥皮后两个月叶片中Ca浓度减少约40%,Mn浓度减少约25%,其它无机养分浓度的变化不明显。敲头处理与环状剥皮处理对Ca及Mn浓度的影响结果相似,均导致浓度降低,但K和Mg的浓度则升高,断根处理后,叶片中的N、P及Ca浓度降低而Fc的浓度升高。浸水处理后两个月K浓度升高,而Ca、Mn浓度则显著下降,其它元素无多大影响,综上所述,莲雾在催花前经各种耕作处理两个月,其叶片除Ca浓度显著下降(环剥后下降40%、敲头处理减少25%,断根处理下降10%,浸水处理下降40%)外,其它无机养分变动略小,说明催花前后要追施Ca肥以迅速补充树体中的Ca素,才有助于增进莲雾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Shu Zen-hong等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光照、蔗糖浓度的处理及三个因素组合处理对莲雾果实颜色、重量、直径、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等外部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Jung-Mao Lai研究了莲雾裂果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研究表明,裂果发生在树冠的不同位置,生长在树冠外部位置的果实,两批果实的裂果率均最高,第一批裂果少,而第二批裂果多,并发现钙的含量对裂果有影响,所以给莲雾树施用含钙量高的肥料则显著降低裂果率。Yu-Mei Hsu等研究了不同灌水持续时间的处理对莲雾嫁接苗的根的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研究发现多肽在5个不同灌水时间处理中都有变化。
  1.5 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
  1.5.1 育苗技术 莲雾的育苗方式有实生、高压,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五种方式。压条要选3年生生长健壮的枝条,在每年6~8月高温多湿雨季进行,选直径约3cm的枝条环状剥皮后用湿润土壤与杂草切碎混合的泥团包扎,上下两端用塑料绳紧缚。1个月后有新根在剥皮处上端长出,3个月后就可移植。目前,以嫁接繁殖为主,取1~3年生充实枝条做接穗,一年四季都可嫁接,春季嫁接成活率较高。
  扦插繁殖有绿枝扦插和硬枝扦插。陆玉英等进行了绿枝扦插研究,该技术在自动喷水措施大棚内,利用莲雾一叶一芽(一对复叶)扦插,通过叶面喷施生物型营养液,扦插后10天左右即可长根,发根成苗率达95%以上,既省料省工,繁殖系数又高。所繁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抗性强,育苗时间短,从扦插至长成完整植株需30天左右,移植到大田培育6个月左右即可达到出圃规格,大大缩短了育苗时间。王令霞等利用 生根粉2号。IBA、NAA和国光牌生根粉等不同激素处理莲雾插条,扦插后观察其生根成活情况,发现用国光牌生根粉处理生根率高达76.67%,一、二轮根数分别达8.53条和27.67条,根量多且发根早。
  张爱加等对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以莲雾未萌发带顶芽茎段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莲雾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WPM。带顶芽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0.5 mg·L-16-BA+0.02 mg·L-INAA。通过腋芽增殖途径的适宜培养基为WPM+0.8 mg·L-16-BN+0.4 mg·L-IIBA;壮苗适宜培养基为WPM+0.2 mg·L-16-BA+0.4 mg·L-IlBA,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WPM+0.5 mg·L-1NAA+0.2 mg·L-lIhh,组培苗驯化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张爱加等还对莲雾组培苗动态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利用组培苗的幼态的顶梢和萌芽条作插穗扦插育苗培育苗木,作为组培快繁的配套技术,能提高繁殖率,降低了成本。幼态扦插生根成活率达80%以上。
  1.5.2 产期调节和栽培技术 莲雾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多,有北方温室栽培、设施栽培、盆景栽培、高产、丰产、合理化、“三避”技术栽培技术等研究,其中产期调节技术研究最多。产期调节是莲雾生产上最关健的技术之一,果树产期调节的关键是花芽分化的控制,莲雾产期调节技术关键有二:一是抑制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提高碳水化合物蓄积量,诱使提早分化花芽。采用的措施有:①控制施肥,催花前1~2个月,采取不施氮肥或有机肥,仅施钾,磷肥及叶面喷施各种微量元素。除非树势衰弱或贫瘠的园地,才可酌情施少量氮肥。⑦灌(浸)水处理。新梢停止生长时,经常性灌水20~30天。在沿海地区黏性土壤的果园采用较多,在催花前1.5~2个月,进行全园灌(浸)水,每浸3周放水2~3天,再浸3周,浸水程度以树势和地势确定。催“自露花”和“小雪花”或“冬至花”不需要浸水处理。③断根处理。催花前2~3周于树冠周围约60cm处深耕20~30cm,切断部分根系,④环刻或干基环伤。催花前35~45天,在主干距地30厘米处左右,行干基锤打或环状刻伤,环刻的宽度依树势的强弱调整在2~2.5cm之间,若催花前伤口已愈合应再适度处理一次,以催花时刚好愈合最理想。⑤敲打。⑥干旱处理。用 于山坡地水源不便之地,⑦遮光处理。根据株行距的大小、树冠幅度的大小、树冠茂密的程度、树势的强弱、遮光期的长短及催花日期的早晚等诸多因素,采用单株包覆、覆盖树顶,全面覆盖及围盖四周等不同的遮光方式,遮光日数因气候因素及催花日期而定,一般在40~60天之间,但10月份以后,因气温已转凉,遮光日数可缩短成30天,树冠非常茂密的植株几乎可以不用遮光,小修剪的植株更可缩短到只遮12~15天。遮光网应选择黑网较合适。⑧适当的拉枝、曲枝及“剃光头”法等修剪方法,对幼龄树直立的主枝用绳索拉至下垂。“剃光头”法在果实采收后进行一次强修剪。将主枝短截,把分枝及细弱枝全部剪除,摘除所有叶片等修剪方法;二是化学药剂催花处理。催花期应为花芽分化期,但目前尚无可靠方法鉴定莲雾枝条是否完成花芽分化的情况,一般均由经验判断,从树势、叶色,抽梢情形而定。一般认为抽梢停止和枝叶成熟期时催花,处理后保持全园湿润,约2-3周便可萌出花芽。常用的催花药剂有CCC、Alar、Ethel、NAA200ppm、50%速灭松乳油200~500倍液。50%甲基巴拉松乳油200~500倍液,98%萘乙酸钠5万~10万倍液、1.95%爱多收300~500倍液、甲基对硫磷乳油300~500倍液和尿素50~100倍液等,催花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上几种搭配使用。
  催花时间可分为四种:①催7~8月的大暑花或立秋花或处暑花。一般约于1~2月间即剃光头,提早结束上一季产期,再于5~6月间盖黑网遮阴处理,并在于基环状剥皮,再于催花前10~15天进行断根处理。②催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白露花。这时期催花时间于白露节前开发,自莲雾花芽出现至成熟,采摘约需3个多月,约元旦前后采收。在催花两个月前进行浸水或环状剥皮,并于催花前10~15天作断根处理。③催双十节前后的寒露花。此期花芽到成熟期因气温低,约需3~3.5月,农历过年前方能釆收。④催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的立冬花或冬至花。此期花芽至成熟采收约需3.5~4个月,约3~5月采收。
  台湾的莲雾实行矮化栽培。用断根、浸水、催花等技术可获丰产,利用这一套技术,台湾的莲雾一年开花结果三次,产期从11月至4月,长达6个月,通过矮化栽培等技术措施后使得莲雾的产量高、投产早、品质优、效益好。
  1.6 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研究 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研究的报道较少。张福平研究了莲雾采后贮藏期间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莲雾采后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先降后升,果肉细胞膜透性在釆后初期急剧上升。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室温贮藏4d后莲雾的商业品质迅速下降,王晓红,邵远志等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莲雾的耐贮性、釆后生理及贮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果实在室温(25℃~33℃)下的贮藏寿命为4d,低温(10℃)贮藏能够降低莲雾果实的水分散失,减缓果实中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的下降,抑制其呼吸速率,维持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贮藏寿命延长8d,10℃贮藏有效抑制果实水分蒸发,降低失重率,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减轻病原物侵染,抑制果实酸含量和维生素含量的降低,更好地维持果实的风味与品质,延缓果实的成熟与衰老。如果在10E贮藏下对果实用薄膜单果包装,更有利于维持果实的风味与品质,延长贮藏寿命与新鲜度。韩继成等对莲雾乙烯受体基因保守序列进行克隆及分析。他们根据乙烯受体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了一对引物从莲雾的基因组DNA中克隆了乙烯受体基因的保守片断,目的是进行莲雾果实发育及采后保鲜储藏等方面的研究,他们通过实验获得了目的片段全长为1400 bp,并推测该片段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片段组成,外显于总长为972 bp,编码324个氨基酸,其中第197~324氨基酸残基与组氨酸蛋白激酶的磷酸基团接受域有同源性。
  1.7 病虫害防治研究 莲雾病虫害研究报道较多,果实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果腐病、软腐病和疫病,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果实发育期间果园环境高温多湿有关。叶片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和藻斑病等,主要与高温多湿的果园环境有关,莲雾害虫有29种,即(1)三刺角蝉,(2)碧蛾蜡蝉,(3)眼斑广翅蜡蝉,(4)莲雾瘿木虱,(5)桔鳞粉蚧,(6)桔臀纹粉蚧,(7)红蜡蚧,(8)中稻缘蝽,(9)角盲蝽,(10)长尾蓟马,(11)淡红蓟马,(12)绉绿天牛,(13)蓝绿象,(14)小绿象甲,(15)棉条蓑蛾,(16)大蓑蛾,(17)褐蓑蛾,(18)白裙赭夜蛾,(19)猩红雪苔蛾,(20)丽绿刺蛾,(21)广东油桐黑刺蛾,(22)潜叶蛾,(23)桔大实蝇,(24)桔小实蝇,(25)棒角莲雾姬小蜂,(26)毒蛾,(27)金龟子,(28)蚜虫(29)红蜘蛛等,主要有莲雾瘿木虱、角盲蝽、蓝绿象和白裙赭夜蛾等危害。
  病害主要防治炭疽病、果腐病,综合防治方法:①清洁果园;②及时喷药控病。可用50%施保功1500倍液、25%乳油力泽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500~6000倍液+10%水分散粒剂世高1500倍液或80%可湿性粉剂大生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1000~1500倍液和50%多菌灵500~800倍液等防治。
  防虫应抓好保护和利用天敌,松土灭蛹、灯光或性外激素诱杀,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等环节,莲雾瘿木虱用90%0的敌百虫2000倍液,角旨蝽用8%敌敌畏2500倍液,蓝绿象用90%的敌百虫2000倍液或800敌敌畏1000倍液,白裙赭夜蛾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2、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关于莲雾树种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多为介绍性文章,研究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引种试种,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观察,生理、营养成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等方面均有报道,而对莲雾的起源、演变,品种选育等方面研究的报道较少,莲雾全身都是宝,虽然在我国栽培的时间比较短,但它的果实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在栽培技术,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品种选育,病虫害预测,贮藏保鲜,加工等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
  (1)加强丰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研究,总结精细管理技术,开展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生产无公害莲雾水果。
  (2)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步伐。目前,各地对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盲目引进的问题,应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步伐,杜绝盲目引进。减少损失。
  (3)各地应进一步投入研究资金和人力,加快新品种选育及繁育工作进程,尽快选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当家品种。
  (4)加强莲雾的起源、演变等遗传多样性及生理生化基础性研究。
  (5)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研究。目前,莲雾病虫危害非常严重,应加强研究,
  (6)加强贮藏保鲜研究,进一步探索莲雾的深加工问题。
其他文献
12月12日,200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的开幕,与此同时,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150多人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海南省农业厅王宏良副厅长主持了论坛仪式,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屈建民代表海南省致辞,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出席会议并演讲。  屈建民副秘书长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致辞,他介绍了海南省近年来推
期刊
1、西瓜枯病    1.1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从后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尤为明显但早晚可恢复,3~6天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能复原。茎蔓基部绮缩,有的病部出现褐色病斑或琥珀色胶状物,病根变褐色腐烂,茎基部纵裂病茎纵切面上维管束变褐。  1.2 防治措施  1.2.1 种子消毒50~60℃的温水对成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40分钟,也可用40%甲醛配成150倍液浸种
期刊
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于2008年10月19日~23日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2120名业界代表参加了此次全球食品科技界最重要的综合性盛会,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食品科技大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承担的“苦瓜中降血糖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苦瓜降血糖产品的开发’项目在本届大会上获中
期刊
榨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茎用变种。浙江省宁波市种植榨菜具有悠久的历史,榨菜已成为宁波市传统优势农业产业之一。传统的栽培方式在9月底播种,有的年份由于气温偏高,导致榨菜病毒病发病较重,瘤状茎空心、变长等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榨菜瘤状茎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本课题以“甬榨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榨菜不同播种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报道该项研究结果。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期刊
冬日的海口,暖阳高照,瓜果飘香,客商云集,200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经过3天繁忙交易,于12月14日在海口市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海交会”组委会用“规模宏大、洽谈订货、成果丰硕’三个词评价本次农产品交易会。据统计,本届冬季农产品交易会签订单444万吨,成交金额123亿元,出口订单7.7亿美元。  本届“海交会”订单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订单实在,体现“洽谈订货”主题。突出合同订单,
期刊
1998年我们从中国果树所引进了早熟葡萄品种87-1,进行了保护地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品种特性和保护地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品种特性    87-1葡萄在枣庄市6月底7月初成熟,是目前我市最早熟的品种,果穗较大,平均穗重480g,果穗圆锥形,果粒着生较紧密,圆形,紫黑色,单粒重6~8g,有果粉,皮中等厚,耐运输,含可溶性固形物16%,品质上等,具有浓郁的香味,采前不裂果,
期刊
孢菇在生物分类学上隶属于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俗称洋蘑菇,简称蘑菇。双孢菇质地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无污染,为绿色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及、产量最大的菇种之一。2796双孢菇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高产、优质、高效食用菌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其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在市场上售价4~6元/kg,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菇棚建造    跨度8m,长56m,脊
期刊
1、绿盲蝽    1.1 为害特点: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疯”、“破天窗”,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幼果受害后,出现黑色坏死斑或小疱,严重影响枣的产量。    1.2 发生规律:在我县1年发生5代,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
期刊
无公害葡萄套袋栽培技术  赵振艳    葡萄果穗套袋技术,已经在我县东城区、练集镇、固墙镇红提、黑提、美人指等高档果品的生产中广泛应用。套袋可以减少果实受农药、尘埃的污染、病虫害侵害和避免鸟害,有防止裂果、口灼和机械摩擦的作用,果实着色好,果粉保存完整,能有效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是生产优质绿色果实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套袋
期刊
黄秋葵营养价值高,其嫩果中含有由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使黄秋葵有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或腌渍、罐藏等,黄秋葵花果期长,花大而艳丽,花有黄色、白色、紫色,因此台湾等地也作观赏植物栽培。老熟种子晒干后磨成粉,煮成饮料,风味与咖啡相似,可作咖啡代用品,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疗有疗效。    一、生物学特性    黄秋葵根系发达,分布于50-60cm深的土层,茎直立,高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