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实用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葵营养价值高,其嫩果中含有由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使黄秋葵有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或腌渍、罐藏等,黄秋葵花果期长,花大而艳丽,花有黄色、白色、紫色,因此台湾等地也作观赏植物栽培。老熟种子晒干后磨成粉,煮成饮料,风味与咖啡相似,可作咖啡代用品,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疗有疗效。
  
  一、生物学特性
  
  黄秋葵根系发达,分布于50-60cm深的土层,茎直立,高1-2m,成株木质化。单叶互生,掌状3-5裂,叶柄长,叶大。花单生,两性,每叶腋着生一朵花。果实为朔果。羊角形,长约15-20cm,有棱5-8条。嫩果深绿色,成熟后变黄褐色,种子千粒重55g左右。
  黄秋葵是喜温性植物,耐热,不耐霜冻。种子发芽温度10-35℃,以25-30℃最适,生长发育适温25-28℃,只要水分充足,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旺盛生长,开花结果。喜光,不耐荫。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但因其根发达,因此不必经常灌溉。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不论粘土或砂壤土菌能生长。
  从播种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约需10-15天,从2片子叶展平到始花开放为幼苗期,约需40-45天,从第1朵花开放到釆收结束并拉茬为开花结果期,约需90-100天,黄秋葵播种后50-60天,在主茎第3-9节处开放第1朵花,开花后4-7天釆收嗽果;果实成熟约需30-40天,长江中下游收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盛收期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中下旬以后开始拉茬。
  
  二、类型与品种
  黄秋葵品种较多,根据茎秆高度可分为矮秆型和高秆型;根据果实长短又可分为长果品种和短果品种。目前中国栽培的主要品种是日本的五角、绿星,美国的妇人指、找果绿,台湾省的五福等。
  
  三、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黄秋葵多露地栽培,气温13℃以上时即可直播,一般5-6月播种,7-10月收获。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过后,再定植于露地。
  2、整地施肥 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为获得高产,须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种植,切忌与棉花等锦葵科作物连茬,播前或定植前将土壤耕翻,深扣厘米,1.4m连沟作畦,畦宽1m,沟宽约40cm,深25-30cm。在畦中央开沟施肥,667m2施腐熟厩肥2000-3000kg,钙镁磷25-50kg,氮磷钾15-20kg,并与土壤充分拌匀,然后将畦面整平。
  3、播种育苗 直播:断霜后进行;每畦播2行,穴距45-50cm,每穴播种2-3粒,出苗后-一穴留一棵壮苗。为提高地温、提早出苗,早春播种可进行地膜覆盖或小拱棚覆盖。
  育苗:北方地区可于3月上中旬在阳畦或温室内进行,待断霜后定植,苗龄一般30~40天。采用塑料育苗钵育苗,可以保护根系,提高定植成活率。
  4、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间苗,分别于破心、两、三片真叶时各间苗一次,三四叶时定苗,每穴留两三株。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在第l朵花开放前应中耕1-2次,以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封行前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雨季植株发生倒伏。追肥视植株长势而定,苗期长势差的在缓苗后可追施速效氮肥1-2次;开花座果期则每采收2-3次迫肥1次,每亩每次追施复合肥10kg,穴施。
  生长期间保持水分供应,高温干旱及时浇水,种植过密或生长中后期,可将基部老黄叶摘去,侧枝过多的,可适当整枝,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结果。
  黄秋葵病虫害较少,间有蚜虫发生,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5、采收 植株开花后4-7天,嫩果长7-10cm,即可采收,此时果实尚未纤维化,品质好,釆收时宜用剪刀剪断果柄,采收期可从5月一直延至10月中下旬,肥水充足,每亩产量可达150-200kg左右。嫩果采收后,如要贮藏,应在0-5℃的条件下,时间不超过5天。
  
  四、食用方法
  
  1、做汤:将黄秋葵嫩果洗净,切成片或丝,用旺火将汤烧开后,人锅沸煮2分钟左右即可。汤中可加入鸡蛋或肉丝,风味更佳。
  2、炒食:嫩果洗净,切丝或片,素炒或与肉丝、鳝丝、鱼片、肚片、虾仁等共炒。
  3、凉拌:嫩果切丝或片,用沸水烫1-2分钟,捞出沥干,盛盘后加入调料即可,
  4、油炸:嫩果切成条,外裹面粉,用油炸至金黄色捞出,锅中加入糖、醋,用火收浓后倒人炸好的嫩果条勾芡,装盘即可。其特点是色泽余黄,外脆内嫩。
其他文献
12月18日上午,海南省农业厅举行第二批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启动仪式,10辆配有先进快速质量检测仪器的专业车辆驶往琼中、乐东等市县。至此,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覆盖全省18个市县。  据介绍,今年4月,海南省农业厅启动第一批217个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到田间地头,对海南全省瓜果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进行了定期监测,共抽样11364个产品,合格率达97
期刊
12月12日,200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的开幕,与此同时,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150多人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海南省农业厅王宏良副厅长主持了论坛仪式,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屈建民代表海南省致辞,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出席会议并演讲。  屈建民副秘书长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致辞,他介绍了海南省近年来推
期刊
1、西瓜枯病    1.1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从后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尤为明显但早晚可恢复,3~6天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能复原。茎蔓基部绮缩,有的病部出现褐色病斑或琥珀色胶状物,病根变褐色腐烂,茎基部纵裂病茎纵切面上维管束变褐。  1.2 防治措施  1.2.1 种子消毒50~60℃的温水对成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40分钟,也可用40%甲醛配成150倍液浸种
期刊
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于2008年10月19日~23日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2120名业界代表参加了此次全球食品科技界最重要的综合性盛会,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食品科技大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承担的“苦瓜中降血糖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苦瓜降血糖产品的开发’项目在本届大会上获中
期刊
榨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茎用变种。浙江省宁波市种植榨菜具有悠久的历史,榨菜已成为宁波市传统优势农业产业之一。传统的栽培方式在9月底播种,有的年份由于气温偏高,导致榨菜病毒病发病较重,瘤状茎空心、变长等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榨菜瘤状茎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本课题以“甬榨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榨菜不同播种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报道该项研究结果。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期刊
冬日的海口,暖阳高照,瓜果飘香,客商云集,200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经过3天繁忙交易,于12月14日在海口市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海交会”组委会用“规模宏大、洽谈订货、成果丰硕’三个词评价本次农产品交易会。据统计,本届冬季农产品交易会签订单444万吨,成交金额123亿元,出口订单7.7亿美元。  本届“海交会”订单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订单实在,体现“洽谈订货”主题。突出合同订单,
期刊
1998年我们从中国果树所引进了早熟葡萄品种87-1,进行了保护地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品种特性和保护地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品种特性    87-1葡萄在枣庄市6月底7月初成熟,是目前我市最早熟的品种,果穗较大,平均穗重480g,果穗圆锥形,果粒着生较紧密,圆形,紫黑色,单粒重6~8g,有果粉,皮中等厚,耐运输,含可溶性固形物16%,品质上等,具有浓郁的香味,采前不裂果,
期刊
孢菇在生物分类学上隶属于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俗称洋蘑菇,简称蘑菇。双孢菇质地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无污染,为绿色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及、产量最大的菇种之一。2796双孢菇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高产、优质、高效食用菌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其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在市场上售价4~6元/kg,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菇棚建造    跨度8m,长56m,脊
期刊
1、绿盲蝽    1.1 为害特点: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疯”、“破天窗”,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幼果受害后,出现黑色坏死斑或小疱,严重影响枣的产量。    1.2 发生规律:在我县1年发生5代,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
期刊
无公害葡萄套袋栽培技术  赵振艳    葡萄果穗套袋技术,已经在我县东城区、练集镇、固墙镇红提、黑提、美人指等高档果品的生产中广泛应用。套袋可以减少果实受农药、尘埃的污染、病虫害侵害和避免鸟害,有防止裂果、口灼和机械摩擦的作用,果实着色好,果粉保存完整,能有效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是生产优质绿色果实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套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