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语文教材建设的忧思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改革后的中学语文教材虽然有所改进,仍然存在不少弊端,难以满足中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与适应中学生迅速增长的知识面,从而妨碍了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如此质量的教材影响了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对母语的学习中。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如何能够更上一层楼,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单一性仍然明显存在,严重妨碍了教材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任何一种优秀母语教材的来源。因此,任何一种优秀母语教材的内容、形式、主题应该缤纷多姿,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形式、主题仍然显得单薄,英雄意识过于突出。
  
  (一)作者来单一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圣人孔子(初中语文第一册《论语》)、苏轼(高中语文第二册《石钟山记》),现代大家鲁迅(初中语文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朱自清(高中语文第一册《荷塘月色》),当代大家刘白羽(初中语文第二册《白蝴蝶之恋》)、吕叔湘(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的演变》)等名家名作占据了约70%以上的篇幅。其中,鲁迅的“面孔”频繁出现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共七篇,如图1;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共五篇,如图2)。而且,在同一册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数量竟然可以达到两篇之多(初中语文第五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故乡》,高中语文第六册《藤野先生》、《故乡》;高中语文第一册《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
  难怪每次改革后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学生们遇见的总是“熟悉的面孔”。不可否认,名家笔下总是出佳作。但是,新生代作家中也不乏值得品味的好作品。走进不同时代、不同思想作家的心理世界,更能唤起中学生们的激情。
  
  (二)主题单一
  近年来,尽管编者对中学语文教材实施了大“手术”,但是改革后的主题仍是教会中学生如何做人。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王安石的《伤仲永》(初中语文第二册)、鲁迅的《风筝》(初中语文第一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初中语文第四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陆游的《书愤》(高中语文第三册)、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高中语文第五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中语文第一册)。
  在这点上,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的“文道统一”已被实施得过犹不及了。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选材范围的八大主题和相应的副题。八大主题为人际关系,社区与国家、外国文化与事物、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想象与幻想、科技天地、自认世界、卫生与健康。在人际关系主题中,相应的副题是个人、家庭、学校、朋友。
  因此,少一些英雄形象,多一些平凡人物,更能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兴趣与共鸣,使他们爱不释手。这样,中学语文教材方可真正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例子”(叶圣陶言)、学习母语的范本,而非政治读本。
  
  (三)形式单一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21世纪改革后的中学语文教材主要形式仍然是文学作品,初中133篇,占初中语文课文总数的78%(人教2004年版);高中129篇,占高中语文课文总数的93%(人教2004年版)。而且,在最近的中学语文教材里,诗歌篇幅呈上升趋势,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已经达到了50篇(人教2004年版),高中语文教材38篇(人教2004版)。
  心理学研究表明,物体形式的多样化更易吸引个体的注意力。中学语文教材是静物,本来难以引起个体兴趣。加之如果缺乏丰富的形式,那么更易降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学语文教材的形式应以精炼短小为主,适当增加电影、戏剧、心理小说等文体,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改革出现依附高(中)考趋势
  
  自从2001年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出笼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发生了相应变化。就阅读文章的体裁而言,中学语文教材的科技文章数量明显增加:最新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等,还有爱因斯坦和梁思成的文章,估计修订时还会增加,当前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的说明文已经达到15篇之多。就写作题裁而言,科技主题练习数量增加:高中语文第五册“写作”第二单元是“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第三单元是“自然科学小论文”。从表面看来,这样虽然可以丰富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但是却带上了浓重的为考试服务的意味。
  作为教学的媒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富于个性。换言之,任何一种富于生命力的教材都不是考试的“附属品”。否则,这样的教材难以真正起到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而且短暂易逝。
  
  三、教材的教化色彩呈上升趋势,加速了中学生眼高手低的恶性循环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代中学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已经转变为致力于提高中学生的母语综合素养。换言之,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不是培养眼高手低的个体——新时代的“低能”。
  上海教材中一篇名为《跨越百年的美丽》(梁横)的课文中,对于其中的杰出人物,作者大多赞美有加,说教太多,例如对于居里夫人的评价似乎言过于实。课文还提到了毛泽东、诸葛亮在许多重大战役中不带一兵一卒就轻易取胜的事例,这样的评价不能不令人怀疑历史的真实性。最新版的初中与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不少佳作,而主题仍是通过名人佳作熏陶中学生的心灵,教会学生做人。其中,不少名人佳作都是文学作品。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初中语文第一册)、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初中语文第二册)、宗璞的《紫藤罗瀑布》(初中语文第二册),高中语文教材: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高中语文第一册)、沈从文的《边城》(高中语文第四册)、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第五册)。
  为了学习语文而学习语文并非中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当代综合语文素养更注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践表明,经过厚实的六年文学作品熏陶后,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变得十分扎实,但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却没有“水涨船高”。相反的,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能力已经不断“萎缩”,甚至蜕化。一言之,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没有突现语文的实践效能。为了有效改变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局面,中学语文教材责无旁贷——不断改进编写结构,适当增加利于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篇章。
  英国、新加坡的英语课程目标里都有“分清事实与观点”的阅读要求。美国的各州、各学区基本一致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百科全书、政府资料寻求信息”,初中《今日语言艺术》的“语法和写作”两本教材里,第14单元均为“调查与写作研究报告”,启发学生“像侦探一样”去采集、分析准备所需要的信息。教材告诉学生“一个研究报告的目标就是给予读者关于某一课题的消息”,然后以多个事例、多个主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资料、作笔记、集体讨论、拟订提纲、撰写报告、核查效果。
  中学语文教材应该充分体现当代语文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充分注意吸收近年来来自社会各界改革的新成果,深入分析、借鉴、吸纳中学教学实践的教训,不随外界评论之风而乱动,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子。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社科基础部教育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最近强调,当前企业管理要突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位领导说,现在很多改革处在试点阶段,大多数企业的主要工作还是加强管理。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取代不了
我厂在生产资金紧缺、企业负担增加的形势下,为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实行了全面效益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就是以实现利润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为基础,成
刘禹锡的诗歌题材非常丰富,在政治讽喻诗、咏史怀古诗、民风民俗诗和酬答唱和诗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他所提出的境生于象外说及虚静说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独特贡献,在当时乃
近日,有记者通过调查山西临汾市多个贫困县发现,农村幼儿园比小学消亡得更快,很多农村没有幼儿园,即使有,也基本是小学附设园。农村幼儿园消亡快,客观因素是城镇化建设使农村
奶香虽然浓厚,但也属于淡香系列,如果烹饪的食材本身有极重的味道,往往会淹没奶的香气。即便海鲜有着尊贵的出身,但依然无法忽视它不喜奢华的滋味,奶香的小清新更容易爱上它
六百多年前,一位名叫牛顿的科学家为世人建造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物理殿堂。所有的人都为之叹服,为之倾倒,后世的物理学家都把他视为神,把他的物理殿堂视为圣殿。 More than 60
咯吱,嘎吱,咯吱,嘎吱。这个男人在微亮的晨曦中听着,有那么一小会儿,他怀疑自己的左脚每次踩在结冰的砾石路上时,是否真的发出与右脚不同的声音。尽管脚步声听起来一样,但是
一、西方第五次兼并浪潮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一步加强,全球企业兼并之风再起,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斥资之巨皆超过以前各
幼儿新闻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学前幼儿新闻教育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幼儿的新闻意识,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本文主要阐述采用国内新型硼酸萃取剂—支链伯醇A—1416,以某地卤水为原料萃取硼酸的工艺条件试验和指标。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回收率高、无三废等特点。 This article 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