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永不言败的“乒坛小魔女”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亚萍,1973年出生于中国河南,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金牌,是乒乓历史上最杰出的女子选手。2002年她在国际奥委会担任职务,2003年成为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
  邓亚萍 5岁起即随父亲打球,15岁入选国家队,经过苦练,练就了一套“正手快、反手怪”的绝技,是乒乓球运动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
  一双永不服输的大眼、一脸横扫一切的霸气、跳跃着挑战的脚步——大赛上的邓亚萍向世界展示了乒乓大国的风范。从她身上,人们寻回了久违的中国乒坛宿将们沉着冷静、敢打敢拼、叱咤风云、永争第一的气度。透过她紧盯对手那咄咄逼人的眼神,你会把绷紧心弦的比分抛到脑后,甚至在20:20的风口浪尖上,你不必担心中国队输球,只须认真地欣赏她如何把扣人心弦的比赛演绎成美的艺术,领略她自成一体的忘我境界。当她以精湛的球艺和罕见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将对手打得颠三倒四时,外电惊呼:中国杀出了一个“乒乓小魔女”。
  邓亚萍的乒坛运动生涯可谓战功赫赫,名扬世界,她是我国夺取乒乓球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女运动员;除1994年外,自1990年至1997年当选过7次全国十佳运动员,是十佳运动员的佼佼者;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体育50星”,现在身为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然而,人们之所以喜爱她,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世界大赛中过关斩将所向无敌,为祖国屡立战功,更主要的是,她使人们领略了奥运精神。80岁高龄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这位身高只有1米49才19岁的中国小姑娘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所折服,他说:“奥运精神在中国小姑娘邓亚萍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萨马兰奇在接见邓亚萍时说:“我非常愿意看你打球,如果你获得奥运会乒乓球冠军,我要亲自为你颁奖杯致敬。”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女子单打比赛在中国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之间展开,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时,赛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守信的西班牙老人萨马兰奇走进了体育馆,他履行了自己曾许下的诺言,邓亚萍也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誓言。萨马兰奇亲手将金牌授予邓亚萍,并亲切地握着她的手倾心交谈。我们不曾知道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他们说了些什么,萨翁身边没有翻译,但看得出足足一分多钟的交谈是那么自然、流畅,显然,说些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史上书写了一段佳话,此后,每逢邓亚萍在世界大赛上夺冠,这位在20世纪末期将乒乓球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奥委会主席都亲自为邓亚萍颁奖。萨翁同中国小个子姑娘结下了忘年之交。国际奥委会致电邀请邓亚萍到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邓亚萍不愧为中国人的骄傲。
  自古英雄出少年,邓亚萍出生在乒乓之家,当邓亚萍咿呀学语刚会走路的时候,球拍和乒乓球就成了她心爱的玩具。父亲用线把乒乓球吊起来让小亚萍练习挥拍……
  1982年,刚满9岁的邓亚萍在河南省第5届运动会上就获得了少儿甲组单打第3名。同年邓亚萍入选郑州市乒乓球队,教练针对她身体较矮,反应快,球感强,反手快且速度快的特点,为她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方案。从此时起,她懂得了“勤能补拙”的道理,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就是节假日、星期天也要坚持训练上三四个小时。她终于茁壮成长起来。
  1983年8月,邓亚萍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全国“跃进杯”比赛的团体冠军,她还获得了单打冠军。1984年10月,她又获得了中西南青少年乒乓球邀请赛的单打第一名。1986年13岁的邓亚萍在无锡举行的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单打亚军。同年11月,在郑州全国锦标赛上,小亚萍转借到河南队挑起大梁。在比赛中,她又不负重望,力克了李惠芬、耿丽娟、乔红、陈静等老将新秀,为河南队首次登上全国女子团体冠军的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她还获得了女子双打的亚军。1987年邓亚萍入选国家青年队,参加了39届东京乒乓球锦标赛,14岁的小亚萍力夺成年组双打冠军;在平壤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上,她力克朝鲜名将,夺得双打冠军,成为赛场上最受欢迎且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进入国家队后,在教练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下,她更是如鱼得水,加倍发愤苦练,有时一天下午就要打十几筐乒乓球,经常是在教练的命令、监督下才收拍。她打球非常认真,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有一股拼到底的劲头。一分汗水,一分成绩。15岁时邓亚萍获亚洲杯单打冠军;1989年16岁时,在第40届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与乔红合作)的双料冠军,1990年,在群英荟萃,具有世界水平的第11届亚运会女子乒乓球比赛中,当我国女队面临险境时,17岁的小将邓亚萍挑起了中国队的大梁。她在比赛中遇险不乱,处事不惊,像一团青春的火焰,在球台前燃烧跳跃。她以大智大勇,奋力拼搏,一举夺得了女子团体、混合双打、女子单打3块金牌和女子双打的银牌。
  这个身材条件并不像干体育的小姑娘,靠一种永不服输争第一的精神,克服战胜她自身的局限,一步步迈进乒乓殿堂的最高点。1991年,18岁的邓亚萍在41届世界锦标赛上与乔红合作获女双亚军;1992年,在第25届奥运会上获女单冠军、女双冠军(与乔红合作);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42届世界锦标赛上与队友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枚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领导了世界女子乒坛的“邓亚萍时代”。此后,她便与冠军殊荣“捆绑”在一起,将乒乓殊荣集于一身,几乎囊括了近年来所有国际、洲际大赛的女子桂冠。她不仅是奥运乒乓史上唯一一位蝉联两届冠军的运动员,而且是唯一的奥运会4枚金牌得主。《河南日报》体育栏目资深记者高山1993年曾撰写《邓亚萍传》,在全国引起轰动。谈到出这本书,高山深有感触地说:中国自古盖棺定论,为一位20岁的年轻运动员写传记,这是建国以来罕见的。
  邓亚萍没有在荣誉中迷失自我,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更高的荣誉。她以攻为主,一攻到底的球风威镇乒坛。自国际乒联采用电脑排名以来。邓亚萍曾连续7年稳居榜首。
  邓亚萍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勤奋和她过硬的心理素质,而这些正是浮躁的现代青年需要加强学习的。
  1998年2月,邓亚萍告别乒坛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同年5月底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奥委会运动委员会上,大会安排这位中国姑娘就未来奥运会上增加混合双打比赛项目的议题发言,邓亚萍用熟练的英语发表演说,使奥委会委员们感到惊讶,这些委员是她的老朋友,知道她原来的英语水平。萨马兰奇主席首先起身带头鼓掌,随后,与会的委员们也都站起鼓掌,在一个不寻常的赛场,邓亚萍又一次为祖国赢得了骄傲和荣誉。
  
  (摘自《奥运风云人物》)B12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隨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书写
“坏男人”是一剂无法抗拒的药么?那郭晓冬怎么也令人无法抗拒。“好男人”可以活活把人闷死?可郭晓冬怎么依然魅力不可挡。不懦弱、不愚孝、不小家子气、不醉酒好赌、不吝啬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学科,其所学知识内容在生活实践中都随处可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实现知识迁移,是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及小学生思维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对“问题解决能力”的
秦汉时期的黑龙江地区 ,有鲜卑、乌桓、橐离、夫余、挹娄等少数民族及微少汉人。其中的后三个少数民族 ,分别建立了王国。这些少数民族部落或王国已进入向阶级社会过渡或奴隶
日前,公司与沙特水泥公司签署了2.3亿美元的工程承包合同,至此,公司目前手头上的合同储备达到165亿元左右。充足的合同储备为公司未来业绩快速增长提供保障,维持公司“推荐”
在荞麦资源研究中,人工隔离保种技术,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往往投资大、收效少。近年来,我们研究了养麦的开花、结实与保种工作,现将简况介绍如下:一、花器中柱头类型据我
简要介绍了一般FED(场发射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非晶金刚石薄膜低场发射特点,讨论了金刚石薄膜制做场发射器的可行性;指出利用金刚石薄膜和阳极选择的方法可对Spindt FED进行改进,从而使平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内涵往往得不到重视和挖掘,存在着一些不可取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多方面的深层渗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策略;氛围;分析;循序渐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