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岁,我是一个讨人嫌的丫头,尽干些调皮捣蛋的事,街东的王好婆状告我欺负他们家的孙子张大少,西边的刘爷爷对我爷爷说我把他家的花给拔了。我妈恨铁不成钢,暑假里叫小姑家跟我同岁的小笠来监督我。小笠娇小玲珑,耳聪目明,教她做什么一学就会,自己的衣服从来不要我妈操心,每回都是自己洗,识相得很,什么都肯让着我,不满意顶多睁大眼睛看着我,不分辩,外人看,倒像她是姐姐。
  对岸的马伟家有盆长势很好的君子兰,我眼馋了好久,这次决定拉着小笠去偷。小笠跟着我走到马伟家门口,突然瞪着大眼睛说,“这是犯法你啊懂!”你想,我本来就知道做贼不好,被她这样一说,从小不怕吓,这次却被吓得灵魂都跳出来了,拉着她逃回家里。好久没有邻居告状,我妈开心得每天下班回家都要亲小笠,向小姑讨教教女秘诀,小姑说只是从小给她听评弹开篇呀。晚上我妈好奇地叫小笠哼哼,她果然能哼得有模有样。小姑是奶奶的传人,唱得一口水灵灵的评弹,可惜没有合适的搭档,她后来就改行,而且一嫁嫁了好远,哭得奶奶心都碎了。
  九岁,我开始与河对岸的马伟一起学评弹。马伟第一次来我家,就抬着那盆君子兰,放在了我的书桌上,臊得我无地自容。我想呢,他家的院门怎么老是关着的,原来他早就注意我盯上了那盆君子兰。幸亏小笠喝住,否则肯定被躲在暗处的马伟逮个正着。据马伟的妈妈说,给我和马伟算过命,两人的属相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因为评弹双档一般都是夫妻档,我的爷爷跟奶奶就是。可惜奶奶刚挨过六十大寿,就病死了,我妈说奶奶死得早,多半是被小姑气的。
  我家是一座二层楼的老房,屋后是一条长长的小河。我喜欢爬上二楼。现今的二楼加了一个阳台,是父亲改造的,走上木阶梯,一级一级走上去,仿佛能听见老房子呼哧呼哧地喘息。坐在阳台上可以看河港,河上高高的老桥,河对岸成排的老房子。河对岸的老房子也是二层古房,斜对岸的马伟家也造了跟我们一样的阳台,他们家建造阳台,向外人轻描淡写地说只是让马伟跟小蔚便于交流。小蔚就是我啦。而我家为加这个阳台,却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爷爷住在临河的后屋,妈妈成天跟爸爸躲在房间里轻轻地吵,要爸爸在爷爷房间外架一个阳台,因为这样的老房子收晒衣服在后窗,二楼沿河有一根晾衣服的横木,用长钩子把衣服挂出去收进来,急了或不小心了,就会掉到河里去。我听出了爸爸妈妈的吵架因子,就对一直挂念小姑的爷爷说,“爷爷你不走,我爸爸妈妈的战争就不会停,你还是住姑姑家去吧。”气得爷爷没走成,就突然中了风,徐州的小姑急匆匆把爷爷接走,剩下我一个人空落落地呆在家里,假如爷爷这样死去,我一定成为像姑姑害死奶奶一样的罪魁祸首。我心里悔恨交加,夜夜梦见奶奶来找我索命。爷爷接走不久,爸爸立刻招来泥水匠,终于咬牙给祖房架上一个阳台,与周围的景观多少有点不伦不类。阳台是我和马伟交流的好地方,尽管我们只要走过家门边的高楼就可以碰见对方了,但我们还是乐于在阳台上见面。
  “马伟——”我一叫,马伟端了凳子,拿着三弦就出来了,我就坐在阳台上,手弹琵琶唱,“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哎呀哎哎呀,哎呀两处好风光。正月里梅花开,哎哎呀二月里玉兰放,哎呀三月里桃花满园尽开放。四月里蔷薇花开,牡丹花儿斗芬芳……哎呀四季好风光,哎呀,哎哎呀,哎呀,说不尽的好风光。”
  马伟坐在阳台上手拉三弦,而后他也唱,“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晚霞照在我们身上,很多经过高桥上的人都停下脚步听,摇船路过的乡下人索性泊在桥洞里,听我们唱。他们在桥洞里淘米做饭,不时羡慕地张望着我们,这是农村没有的表演。
  晚上做好功课,马伟在阳台上叫我,“小蔚。”
  我应一声,告别妈妈掩上门,走进夜的小巷,月夜里,高桥上,那个熟悉的身影守候在那里。九岁的时候,我便和马伟一起学评弹。也许是君子兰事件,也许大人们说的属相作祟,或者是因为评弹的浸泡,在马伟面前我真的逐渐少了那份野气。马伟话不多,但说起来很让人发笑。老师是我爷爷的徒弟,他那里有六个人。我和马伟是唱开篇功底最好的一对,所以我们一般都是他们的示范。我仗着老师是我爷爷的徒弟,更是有恃无恐。马伟就没有骄横的表情,他看到我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不挑明,只是智慧地审视我一下,他好像一下子能洞察我的心思,让我觉得心虚。
  我不管,还是不把其余四人放在眼里。特别是王好婆家的孙子张大少,只要我眉毛一挑,他就看出我不高兴,手里的三弦都会跟着抖一下。他一定还记着六岁暑假的事情。他向奶奶告状我欺负他,我妈把我骂得半死。我整个暑假都“惦念”着他。我在后窗看见他到河对面小店买东西,就立刻跑到高桥上守候。他看见我“母仪天下”般站在高桥上等他,害怕地想逃,我大声说,“张大少,你敢逃?”他回头看看我,又自动折回来,我把捉到的毛毛虫吊在他的头顶上,只想吓吓他,没想到毛毛虫真落进了他的领子里,他跪在桥上哭了几个小时。张大少自此见我像见老虎。说起来,这群人里张大少是最白净、最乖巧、话最少的一个,却是师傅最不喜欢的,评弹要人听,说话最关键,必须要有噱头,才引得听客,跟他搭档的是一个像小笠一样漂亮斯文的女生,人也蛮聪明,就是戴副眼镜,说话也死板。我呢,虽然有些黑,大人说黑只要化一下妆就可变白。原本胖胖的我学了评弹,人就苗条婀娜起来。依我和马伟的功底早就可以学说长篇评弹,可我总是后一回学会了,前一回却忘了。有时我说完白,轮到马伟说白,下面的听客还没笑出来,我自己却忍不住笑出来了。马伟瞪大眼睛看我,像是在发话:什么叫表演,你啊会表演的?师傅拍着我的小脑袋,笑我脑子里一片糨糊。师傅常常哀叹后继无人。
  几次三番后,我和马伟尽管看上去还是那样默契,却无形间隔了一堵墙。
  我是有点愣头青的,记性出奇差劲,平常老师叫背课文,一气背下,过两天就忘个精光,妈妈也哀叹我是吃糠长大的,一点不像小姑家的小笠。妈妈说小姑家的小笠记性好得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过目不忘。我跟马伟说双档评弹《杨乃武与小白菜》,就卡在我身上,但师傅说我们两个相当有气韵,所以不舍得把我们拆开。
  谁不想让自己的技艺永远传承下去呢。
  小笠是我妈嘴里的天才,成日唠叨着小笠的事情,早就生了老茧。我把餐巾纸做成耳塞,老妈的唾沫还是源源不断地朝我脸上喷过来。
  我终于忍无可忍,“妈,如果你觉得她好,把她带到我家来做个女儿呀。”
  “那你呢?”
  “我呀,给隔壁的马伟家呀。”
  “还不给我轻点声!你一点点大的,就想着嫁给马伟呀。”
  “我才没有呀,是你不要我,马伟的老妈真的好喜欢我。”我噘着嘴,向妈妈示威。
  “小蔚——”
  我探出头去,窗外看见马伟在向我招手。妈妈打了我一下小屁股。
  小笠真的来苏州了!
  小笠还是那副耳聪目明的样子,整个人比以前出落得更加漂亮挺拔。
  我准备举起接小笠的牌子,小笠已经很飘逸地站在我面前笑吟吟地看我。我去车站接她,妈妈再三叮嘱我,小笠是个很善良的女孩子,不要吓着她了。我把牌子扔掉,“爷爷还好吗?”
  “嗯,外公可以起床了。”
  我抢过小笠的行李,把脸转过去,不想让她看见我潮湿的眼圈。
  穿过梧桐古巷,两排梧桐树和童年时代一样,依然像巨伞,把整条街遮得严严实实的。童年的友谊和亲情,把我们一下子拉得很近、很亲。两个人开始有说有笑了。她的记性果然非凡,就六岁来过这里竟然还能记得路,还记得路两边原来的样子。她忽然指着一个水果店兴奋地说,“小蔚,你啊记得我们经过那个水果店的时候,你溜了一个桔子,我走过去给小店老板五毛钱,你骂我傻,还赏我吃了个‘毛栗子’。”
  我哈哈大笑,“什么呀,我全忘记了。”我倒是记得张大少家有棵很大的桃树,有一年趁他家没人,我把他家的桃子一下午采个精光,不敢让妈妈知道,分几次偷运在我的被子里。哪个孩子敢偷那么多桃子呀,张家怀疑是大人,所以骂了半天。我又哪吃得了那么多桃子,结果都烂在被子里,我妈帮我晒被子发现后,也不敢声张。
  晚上,一家人为小笠的到来,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活动。
  妈妈告诉我,小笠这次来,和我们几个一样,也是来报考评弹学校,晚上要跟我一起去师傅那里训练。
  马伟来接我,在高桥上看见我边上多了个女生,惊愕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我走上去,生气地偷偷踹了他一脚,“她是我同岁的妹妹,小笠。”
  “哦,小笠?”他摸摸头说,“就是那个和你来我家偷君子兰……的小笠!”
  “哈哈……”小笠笑了。他们两个人像早就认识一样。
  师傅对小笠的到来一点也不惊讶,估计和爷爷早已事先通气。我有些气愤,原来大人们早已安排,就是不让我们小孩子知道。
  师傅让小笠先弹一曲开篇,示意马伟坐上去伴奏。小笠拨弄一下琵琶,袅袅的乐声响起来,小笠说唱的是《杨乃武·杨淑英探监》。
  小笠唱得惟妙惟肖,游刃有余,而且唱词优雅,师傅陶醉在小笠凄婉动听的唱腔里久久不能自拔,马伟肯定也听出小笠出类拔萃的唱功。
  过了好久,老师问我,“小蔚,小笠的开篇唱得怎样?”
  我憋红脸,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师傅轻轻地单独跟我说,“小蔚,小笠的开篇跟你不分上下,试着让她跟马伟一起说唱《杨乃武》好吗?”我故意轻松地说好呀,可是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我希望马伟说“不,老师,我要跟小蔚合作”,可是终究没有听见马伟的声音。现在轮到我坐冷板凳了。
  评弹讲究说、噱、弹、唱四样基本功,说表尤其重要。一方桌,一醒木;一方帕,一茶壶。醒木一拍,三弦一拨,马伟身穿银灰长袍,那一腔朗朗清晰的吴侬软语,我再熟悉不过了。小笠穿着一身丝质旗袍,在三弦与评弹声中,显得越发高贵端庄。一个姿势洒脱,一个举止优雅,两人眉目传情,旁白幽默,极具韵味。尽管马伟是掌舵的,他想把噱、弹、唱、演的智慧全部发挥出来讨好听客,但在我看来完全是为讨好小笠,可是没有经验,听客没觉出他的噱头多少滑稽,表的情节却滑到了书外,这时小笠反倒得帮他收边。小笠像天生的表演家。师傅常要求我们配合书中人物用动作、手面、面风、表情来使人物更加立体化。这就大大丰富了评弹的表演手法,加强了一个“演”字。唯小笠可以把人物演得出神入化。她在表演葛三姑时的擤鼻涕和拎裤子等特有的动作设计,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入木三分。表到精彩之处,师傅激动地直鼓掌。
  马伟说表的时候,目光不小心飘到我的脸上,我读不出其中包含的内容。内向的张大少,这两天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坐在我边上,偶尔看一下我。我分辨不出,是关心还是在幸灾乐祸?我没有心思去想,也无力去回击。
  “小蔚,我说表得怎样?”
  “很好啊。”我装作很开心地大声说。
  “其实,这不仅有我妈的心血,还有爷爷的很多指导,爷爷要我继承奶奶的风格,同时也要继承他的风格,他要我把严老师的艺术传下去。”爷爷的师傅是大名鼎鼎的严雪亭老师,严老师把《杨乃武》传给了他,临死前还嘱咐爷爷一定要把《杨乃武》发扬光大。
  下课回家的时候,师傅再三关照,“马伟,回去后还要跟小笠多磨合,特别是说表上要下工夫,自己要不断琢磨琢磨。”
  回家的路上,马伟跟小笠有说有笑地研究表演,把我完全冷落了。我落在老远,聆听走在清冷的石子路面发出“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小笠和马伟停在桥边等我,还在有声有色地谈着说表。当两个人寻到同一个观点的时候,会有很多说不完的话题。这么多年来,不知为什么我跟马伟自始至终没有找到共同的观点。我走近的时候,马伟也许注意到了我的变化,拉住我,“小蔚,你是不是感冒了?”
  小笠说:“哦呦,你表演时这么差劲,原来心全在我姐姐身上!”因为同岁,小笠从来没叫过我姐姐,今天说起我这个姐姐来,却让我听起来那么酸。
  我挣脱他的手,马伟看看我,手在我额上摸摸,脱下外衣披在我身上,我把肩一耸,衣服掉在地上,我往桥上走,我不想让小笠看我的脸。小笠跟过来,依然开心地说:“小蔚,马伟可真关心你。”我不跟她说,打开门先进去的时候,我把门狠狠往外关,“砰!”门撞到跟进来的小笠额上。
  “啊呀!”小笠立刻痛得蹲下来。
  我妈听见叫声,立刻跑出来拉亮灯,她拉着小笠问:“怎么啦?”
  妈妈看我呆立在那里,立刻责问我,“小蔚,刚才怎么回事?”
  “不关小蔚的事,是我自己不小心撞了墙。”小笠含着泪说。
  小笠额上长了个“灯泡”,整日呆在自己的房间闭门思过。晚上,马伟等在高桥上不无遗憾地问:“小笠呢?”
  我的内疚顿时一扫而空,咬牙切齿地说:“你自己问她去!”
  师傅失落地问我,“小笠呢?”
  我低下头说,“你问马伟。”
  “小笠呢?”
  所有的目光都盯着马伟,“不,不知道。”马伟慌张地说。只有张大少意味深长地看着我的眼睛。
  师傅打电话关心地问小笠,“小笠,你怎么啦?”师傅从来没有为我们缺课打过一个电话。
  “师傅,我不舒服,下次我会来的。”
  师傅看看我,松了一口气,终于很放心地挂掉电话。那目光,让我像吞了一只苍蝇。妈妈、马伟、张大少,还有师傅,爷爷……好像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定时炸弹,随时会害人一样。
  我的心被这样的目光刺了一下,有点痛。我突然决定不考评弹学校了。我要考高中,我要读大学,我要忘记马伟,忘记所有用这种眼光看我的人!
  
  晚上,妈妈坐在客厅里等我回来。
  我不想跟她说话,正想独自进里屋,妈妈叫住我,“过几天,你姑姑、姑父,还有爷爷要回家里来了。”
  我不知道妈想告诉我什么,这好像与小笠有关,与我没多大关系。
  爷爷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已经不去师傅那里训练了。师傅再三挽留,但我去意已定;马伟、小笠的苦苦哀求,让我觉得他们是猫哭耗子。我讨厌他们的眼泪!晚上我把桌上那盆君子兰,偷偷放回了马伟家的院子。
  我去读夜校了,我要考大学!
  爷爷并没有怪我。面对我的选择,他和妈妈一样开心。我开始痛恨妈妈痛恨所有人,包括马伟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没有来哀求我跟马伟一起继续学评弹。
  所有人都成了我的敌人,要离开他们只有破釜沉舟。结果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住校的重点高中。
  在高中三年里,我几乎没有回过家。马伟和小笠同时给我写过几封信,马伟说,其实他一直难以忘记我们在一起学习的美好时光,他会等我大学毕业;小笠说,她跟马伟只是搭档,让我放心。从张大少那里,我晓得家里腾不出地方,爷爷要亲自点拨马伟和小笠,行动不便的他就住到师傅家里,可是两人都没提。我读完,立刻把他俩的信撕了,我不要他们假惺惺的安慰,只是搭档,搭档能有那么多话题?张大少的信就比较真诚,所以我保存了他的信件。他说:“小蔚,我是偷偷给你写信的,你走了以后我们都很难过。虽然跟你说话不多,但你说一不二的作风让我记忆犹新,希望你考上大学后不要把我忘了,我会经常告诉你我们的近况,现在你爷爷住到了师傅家,他们要马伟把严老师的评弹艺术发扬光大……”
  我一气之下,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似乎在彻底忘却评弹。
  但毕竟从小耳濡目染,加上长达八年的苦练,我对评弹始终怀着割舍不去的情结。评弹网上浏览一下最新消息,半导体里听听熟悉的评弹,在张大少那里探来马伟的近况。一年后,我成为学生会的活跃分子,操着琵琶,在学校文艺汇演时唱起了开篇。读理科的同学晕了大半,连我也没想到自己的音色还能那样纯美。爷爷病危的电报拍到学校,准备回家的时候,家里又发来一张电报,爷爷去世了。我终究没能见上他老人家最后一面。
  张大少也终究没有选择评弹的江湖之路,而是通过关系留在了评弹学校。他源源不断地给我写信,终于感动了我。
  我们开始了漫长的通信,直到我回到苏州工作。
  爷爷去世时,因为我没有回家,马伟和小笠来北方看我,他们有说有笑的,还给我们宿舍表演了一回《杨乃武·密室相会》。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表演更加炉火纯青不同凡响。
  在这么多年的生活中,我对他们渐渐忘记了仇恨。但我不想告诉他们。
  毕业回到苏州,马伟和小笠来找我,小笠问:“姐,你跟马伟什么时候结婚呀?”
  我吓了一跳,打了小笠一下,“什么呀?我有男朋友了,你们怎么还不结婚呢?”
  “什么!”轮到小笠和马伟傻掉了,“你有男朋友了?”
  “嗯,嗯。”我使劲点头,其实只是想骗骗他们。
  上班后,我很快厌烦了枯燥的机器声,毅然选择了评弹考研,毕业后调到了评弹学校任教。
  马伟和小笠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评弹演员,两人却迟迟没有结婚的迹象,急死了马伟爸妈,姑姑姑父,还有我爸爸妈妈六个人。他们实在搞不懂为什么。
  小笠和马伟来看我,三个人在房里推心置腹地拉家常。问起他们什么时候结婚,马伟平静地说:“我们两个人永远不会结婚。”
  “为什么?”我愕然地问。
  马伟说:“我们两个人拉过一百年不变的勾勾,永远只做评弹的搭档。”说到这里,马伟的眼圈微微发红,“我也答应小笠,这辈子只娶一个姑娘。”
  “哪家姑娘这么有福呢?”
  “是小蔚呀。”小笠笑眯眯地说。
  我像疯了一样笑,“哈哈……傻瓜,为了我,收回你们的承诺,好吗?”只是不想让他们听见伤口崩裂的脆响。
  发稿/金晶shuiyouyou823@163.com
其他文献
梁由之兄来电,说他编的《众说钟叔河》已出版了,可以送我一本。我在电话里听不亲切,以为那是梁兄一直在写的《钟叔河传》,想不到这么快已成书,而且还可以先睹为快,当然是大喜。  到见面时接书一看,原来是一众名家写钟老的《众说钟叔河》,虽非期待已久的钟老本传,但见厚厚一册,装帧精美,心中甚是喜欢。书刚摊开,梁兄便解释道,这书的装订采用的是“裸脊拉线”之法,书脊是裸露的,另外包以封面,这样的好处是装订牢固,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们呼吸的频率。正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中国巨龙飞腾于九霄之外,华夏巨人屹立于民族之林。正
“你以为她会感激你吗?”连笑四下看不到人,还以为是土地神在说话,便把耳朵贴在地上听。“笨蛋,我在这儿。”连笑这才在湖里看到沐垂阳的倒影。他站在湖的另一边,人是仿古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夏日的一个午后,云朵似奶油般极不均匀地涂抹在天空上,太阳被盖住了,毒辣的阳光也从云缝中投下酷热,像个倔强的士兵,始终炙烤着大地。  我走出空调房,到门口的信箱去取报纸,没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信箱里除了每日必有的日报外,还有本杂志以及一封笔友的来信。信箱似乎还有什么,我下意识又低头看了看信箱,发现里边还有东西。  把那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片叶子。应该是被风吹进去的吧。正准备把它扔掉,却又发现上面好像
在中国现代史册刻太多不破颠簸历史,道路难以磨灭的印象留在地球上,并宣布在中国犯下的日本的罪恶。直到1949年,中国的春天终于来了。为了不重复的悲剧,我们应该提高警惕,牢
ice cream:凡荣登“翻译优胜榜”者,均可获得一份好礼!所以请参与者务必写清真实姓名、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I’m Going toLet My Chauffeur Answer it A famous scientist w
如水流年,看花开花落。我们站在岁月的河边,看流水轻轻滑过,河面上是落英缤纷,以及逝去的光阴。弹指一挥间,我的高考已经离我快十年了。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才能准确地把那一
在马哲史的研究中开拓新境界——访张翼星教授本刊记者张翼星,男,湖南平江县人,1933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改革之路的哲学沉思》(...
发展舰队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宽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思路与视野;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围绕贯彻主题主线发挥功能作用;建立完善科学配套机制,推动先进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