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戒毒师顾瑛 想把自身经厉拍成电影劝诫后人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瑛是上海市阳光戒毒中心的一名资深戒毒师。穿上白大褂,在一间粉刷成暖黄色的心理咨询室里,她敲开了近百位毒品上瘾者的心门,倾听他们的隐秘。然而,人们很难想象,坐在这些染毒者对面的顾瑛,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数次尝试自杀的她,手腕上至今留有刀割过的疤痕。
  从远离社会、躲在阴暗角落里吸了十年毒,到快乐地生活在阳光下。如今,16年未碰过任何毒品的顾瑛,形容自己已是“百毒不侵”,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经历拍成电影,以劝诫后人远离毒品——
  男友怕分手诱使她染毒
  优秀女孩从天堂跌入地狱
  顾瑛1972年4月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她自打懂事起就不愿呆在家里,一直希望早日工作,脱离硝烟弥漫的家庭。
  15岁那年,身高1.73米的顾瑛瞒着父母考入上海中华时装公司,经过3个月的培训考核,顺利成为一名时装模特。为此,她放弃考大学,偷偷在外靠演出挣钱,父母知道后也无法阻止她。90年代初,“万元户”还不多见,顾瑛月收入就过万了,家里的条件也因为她的高收入有了很大改善。4年后,顾瑛退出模特界,做起了外资企业业务主管,单从公司的一笔地产交易中,她就挣到了33万元。在很少有人炒房的年代,顾瑛还买了一套上百平方米的高层公寓。漂亮、时尚,收入颇丰的她成了父母的骄傲。
  当顾瑛过着令人艳羡的品质生活时,老天给她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让她遇到了这辈子都痛恨的男人。
  1991年秋天,顾瑛结识了一个叫杨飞的男孩,杨飞在与她交往之前就吸上了海洛因,得知顾瑛有出国的打算,杨飞怕女友离开他,便听从朋友的怂恿,引诱顾瑛吸食了海洛因,第一次吸食毒品的感觉让顾瑛终身难忘:整个人飘在云端,房子都在转,一觉醒来一天就过去了。海洛因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镇静感,让顾瑛无力抵抗,于是,她忘记了工作、忘记了自己的追求,整日与“瘾君子”为伍。
  直到三年后,顾瑛在姐夫家吃饭,因为毒瘾发作,她躲到房间吸食海洛因时,被姐夫发现了,姐夫清楚吸食毒品会害死人的,便告诉了顾瑛的父母,父母听后很是震惊。
  姐夫把顾瑛关在家里,一家人轮流看住她,不让她跑出去,并让做护士的表姐给顾瑛吊水补充营养。被关在房间里,顾瑛第一次有了比死都难过的感觉。整整十多个小时,她不停地流鼻涕掉眼泪,明明是大夏天,却感觉自己掉进了冰窖,盖三床被子还是冷得浑身打颤。过了一会儿,她又觉得热,感觉像被火烤,五脏六腑都要炸裂了,皮肤上渗出的每一滴细汗,都像针在扎自己的毛孔,同时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啃她的骨头,猫爪抓挠她的心房。熬到第二天晚上,顾瑛冲破家人的阻挡,发疯似地往外跑,直奔男友家找毒品,几口下去,痛苦感立马消失了。等平静下来,回想那几天所经受的痛苦,顾瑛第一次有了恐惧感。然而,毒瘾发作时那种痛苦使得她又不顾一切扑向了毒品。
  1998年,顾瑛和男友所有的积蓄、房子、首饰全部变卖光了,甚至把父母也掏空了。有一天,顾瑛发现自己当初花四万块钱买的貂皮大衣被杨飞偷偷卖掉,仅换回5克海洛因时,和男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此时她才感觉男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下决心要离开他。
  有一天,杨飞说同意分手,让顾瑛过来谈谈。到了杨飞住处,没想到他上来就和顾瑛要20万元分手费,因为杨飞清楚顾瑛刚卖了套房子,顾瑛不答应,杨飞居然一拳把她打晕,然后用领带绑了她的手脚。
  顾瑛醒来后,看到杨飞狰狞的面孔,知道他已经失控,作为女人不能硬碰硬。于是,她拿手机随机拨了个接近家里号码的电话,真巧,接电话的是个中年妇女,顾瑛自说白话地说:“妈妈,我朋友需要20万元资金开饭店,答应2年付很高的利息,我等会回来,你帮我准备好。”
  顾瑛打完“电话”,杨飞给她松了绑,带顾瑛到门口拦车,然后跟她一起去取钱,一辆出租车驶了过来,顾瑛猛地推倒杨飞,疾速上车后关上车门,对的士司机大喊:“师傅快走,他是坏人!”杨飞爬起来要拉车门,被顾瑛反锁了,在汽车启动的作用下,杨飞被摔倒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眼睁睁地看着载着顾瑛的出租车绝尘而去。
  回到家后,顾瑛简单打了个包去了嘉定亲戚家。此后几年,顾瑛和父母为了摆脱杨飞的纠缠,先后搬了两次家,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
  在家人的帮助下,顾瑛第一次去了自愿戒毒所,当时的戒毒所条件差,管理也比较混乱,治疗的十天里,顾瑛遇到了更多的毒友和毒贩。脱毒治疗结束后,尽管顾瑛的尿样呈阴性,但是,她一回到上海就心瘾发作,连家也没回,就找毒友吸了几口过过瘾。
  此后,顧瑛每次毒瘾发作都靠编造谎言向父母要钱。父母除了语言责备和沮丧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次次戒毒的失败,让顾瑛彻底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她觉得应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来换取父母的安宁。打定自杀的主意后,顾瑛在戒毒所割腕自杀未遂,又在家中吞下过量安眠药,医生用针扎她的大动脉,给她做血液透析,才把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最后一次绝望后,顾瑛租了问简陋的屋子,先好好地吸了几天毒,只剩下最后一克海洛因时,她特意化了淡妆,穿上最喜欢的大红色小礼服和新买的喇叭裤,然后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现在很好”。挂了电话,顾瑛平静地将1克海洛因推进自己的静脉,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72小时后,她还是醒来了,床单上干燥的血迹和插着的针管,告诉她仍活在人间。
  当时,顾瑛躺在床上感叹老天又一次作弄了自己,她想,既然老天不收她,她就该好好活下去。回家后,顾瑛真诚地跟父母沟通,让他们最后一次送她去戒毒所,下决心把毒戒了。父母觉得顾瑛连死都不怕,相信她这次能有决心,便再次借钱把顾瑛送去嘉兴的自愿戒毒所。
  十天后,父母特地来接顾瑛出所,并在一家酒店定了包间,邀来亲戚为她过29岁生日,说为女儿冲冲喜。没想到,顾瑛在酒店外面碰到了毒友,毒友一使眼神,她想也没想就去了他家吸毒,忘了饭店里还有家人、亲戚在等自己。   一次次的欺骗一次次的失败,父母彻底绝望了,他们选择了报警,希望顾瑛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彻底把毒戒了。随后,警察赶来,把顾瑛送进上海市女子劳教戒毒所,被强制戒毒后,顾瑛住在16人的房间里,十天才能用肥皂洗上一回澡,在家连筷子都没洗过的她,每天在车间里做毛绒玩具。毒瘾犯了,她仍要飞快地抖着手穿针引线,因为完不成指标,便会受到惩罚,要么笔挺地坐在小板凳上吃囚餐,要么顶着38℃的高温跑步。第一次会见妈妈,顾瑛只能以嚎啕大哭发泄内心的悔恨,妈妈说了一句让顾瑛铭记终生的话:“只要你把毒戒了,你还是妈骄傲的女儿!”
  在劳教所前半年,顾瑛的内心从起伏到平静,每一个不眠的夜晚,她想得最多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可面对同伴一次次的进来出去,有的甚至几进宫,让顾瑛感到毒是没这么好戒的,因为毒瘾易戒心瘾难除。
  2002年1月,上海市阳光戒毒中心的专家来劳教所作宣传,并带来一个出所半年没有复吸的青年,这位青年给戒毒人员讲了自己戒毒成功的经过,这给了顾瑛决心戒毒的信心,她希望借助这一年半的劳教生活,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于是,顾瑛写信告诉妈妈,说上海有这么一个机构,是专门防复吸的,虽然身体脱毒了,但是心瘾时刻都会复发的,请妈妈帮她去该机构了解情况。妈妈去了几次,经过专家的耐心指点懂得了很多,毅然借钱帮顾瑛报了名,参加了这个机构的服务项目,为以后走出戒毒所作准备。
  2002年9月26日,顾瑛一年半劳教戒毒期限到了,她重新获得了自由。回来第一天,上海阳光戒毒中心的专家为她制定了戒毒和初步回归社会的方案。戒毒专家使用物理治疗仪,刺激顾瑛的穴位,来改善身体的不适症状,治疗一个多月后,顾瑛明显感觉睡眠好多了,食欲有了,内分泌失调得到了改善,这更坚定了她戒毒的信心。
  2003年上海成立了禁毒社工站,顾瑛作为闸北区的特殊人员,经常和社工打交道,她把与禁毒社工打交道的体会跟戒毒中心的专家探讨,也把她的心得体会与社工们分享。时间一长,顾瑛有了创办“女子禁毒沙龙”的构想,在专家老师的帮助下,顾瑛在闸北区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女子禁毒沙龙,顾瑛成为沙龙的组长。在她的主持下,沙龙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给回归社会的姐妹们营造了一个暂时的避风港,也给她们提供一个能倾诉的地方。
  在禁毒社工的帮助下,顾瑛在沙龙上排练了许多小品,小品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姐妹们如何回归社会、面对社会,演员都是沙龙成员也包括社工。渐渐地,顾瑛的女子禁毒沙龙有了名气,顾瑛也從不爱说话,被历练成能说会道的人。
  成功戒毒三年后,顾瑛多次以个人的亲身经历,给高中生、老师们、警察做禁毒宣传,并去了曾经呆了一年半的女子劳教戒毒所,面对全所劳教人员,顾瑛这样讲:三年不代表戒毒成功,但是我会每年都来,我要让大家每年都看到我,给大家信心,毒是可以戒的!
  融入社会之后,顾瑛仍不时受到毒品的诱惑。2006年的一天,几个小姐妹带着朋友和顾瑛去KTV唱歌,唱到兴致高昂时,一个男人突然拿出了一包K粉,说咱们一起玩玩,吸后会很嗨。顾瑛犹豫了一会儿,对那个男人说:“把东西收起来吧,我爸、我哥都是干公安的,让他们知道了,你说会有怎样的后果?”听了这话,那几个男人的眼神里全是惊恐。顾瑛淡定地说:“放心,我不会来害你们,你们也别来害我,你们走吧,我不会报警,不过请以后不要再出现了。”面对顾瑛的警告,那几个男人急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为了防止自己复吸,顾瑛不给自己留一点点退路,因为心瘾在戒毒十年内随时都会出现,情绪低落时,很有可能就会先想到毒品。凭着多年吸毒经验,顾瑛较为留意那些情绪古怪,面部特征有异的人,遇到这类人,她会回避,或当面挑明,这样她的身边就不会有定时炸弹了。
  回归社会以后,顾瑛仍会抽时间参加沙龙活动,但比较回避面对媒体,只在小范围内做点不露面的报道。有一次,央视心理访谈找她做节目,虽然节目播出是打马赛克的,但声音未做处理,导致很多朋友认出了她。不过,让顾瑛意外的是,她们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顾瑛,你真伟大,我们钦佩你!”此时,顾瑛无比感动,朋友对她的支持,支撑着她敢于撕开自己的伤口,勇敢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和流言。
  从那以后,顾瑛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抛头露面也不再遮遮掩掩。2010年8月的一天,顾瑛到上海阳光戒毒中心做志愿者,正好碰上一对母女来这里咨询,那位50多岁的母亲听了顾瑛的事迹后,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抓住她的手,求她帮着救救女儿。她的女儿佝偻着腰,大腿跟顾瑛的胳膊一样细,女孩抱住她,哭泣着说:“姐姐,救救我吧,我好冷!”
  顾瑛下决心帮助女孩重获新生,这也是她第一次介入个案的治疗。在顾瑛的倾力协助下,一年后女孩儿变得白白胖胖,之后顺利地结婚生子,这件事情让她意外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能量。戒毒中心负责人发现,有了顾瑛参与,戒毒人员防复吸变得简单了许多。于是,他说服顾瑛加盟阳光戒毒中心,成为一名专职戒毒师,顾瑛没有过多考虑,便同意了。
  从此,顾瑛成了一名专职戒毒咨询师,作为过来人,她清楚,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容易,最难摆脱的是心瘾。她常常半夜3点接到戒毒人员的求助电话,说是心瘾又犯了。面对病人的心理渴求和身体反应,顾瑛会紧急干预,告诉他们自己的经验,因为她知道,如果戒毒人员十分钟顶不过,可能就滑到另一边去了。
  在顾瑛的戒毒咨询室,她接待的吸毒者有的已经上瘾20年,对戒毒感到无望,有人产生了“被害妄想”,身边两个人同时拿起手机,便以为他们要合谋害自己。顾瑛很少直截了当地劝他们戒毒,总是试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有一个女孩在朋友的请求下被迫来到咨询室,但她没有强烈的戒毒意愿,顾瑛买了水果和蔬菜,亲自上门给她做饭,陪她聊了七八个小时,女孩终于向她打开心扉,同意在顾瑛的指导下戒毒。
  2016年底前,已经16年未碰过任何毒品的顾瑛,说她已经百毒不侵。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她要么陪母亲和姐姐买菜做饭,要么去养老院看望一位98岁的老奶奶。顾瑛还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被拍成电影,作为教育片在社区、学校和戒毒所反复播放,以劝诫后人远离毒品。
其他文献
一宗蹊跷离奇的失踪案  2014年1月20日15时许,江西省瑞金市私立英才学校教师唐汶丽到瑞金市公安局报案,称她当日上午放假回到武阳镇老家村,发现丈夫柳倒真不在其经营的村诊所,家人和亲友均不知其下落,其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也一直关机,离奇失踪。  唐汶丽随后称,1月18日晚10点多,她的同事丛民岳到诊所找其丈夫柳倒真看病,因第二天学校要举行休业式,所以她就顺便搭乘丛民岳的摩托车回市区,直到第三天放假
期刊
2017年10月8日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世界综合格斗锦标赛上,中国女孩林荷琴一举夺得女子52.2公斤级金牌,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这一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消息传来,所有人都为之高兴,林荷琴的照片迅速登上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照片上的她甜美可人,网友们纷纷笑称她为格斗界的“林妹妹”。常人无法想象,小小的身躯究竟哪来这么大的力量,在赛场上像一只猎豹,将对手KO。林荷琴说当初学习散打和格斗,最反对的就是
期刊
江苏苏州五旬男子文某为了多挣钱连续加班,某日加班4个多小时回家,结果出现身体不适,送医后终告不治。因无法认定为工伤情形,文某家属索赔起诉。日前,苏州市虎丘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适用侵权责任法认定用人单位须对文某猝死承担相应责任,赔偿20万元。(9月10日《扬子晚报》)  文某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他从事工作的报酬也会随工作时长而增加,这对急于多挣钱的文某来说,加班就很有吸引力,也成了家常便飯。对于文
期刊
2017年5月下旬,一段6000名非洲女工齐唱《团结就是力量》的视频,一夜间爆红网络。这些女工多为文盲,连本国文字都认不了几个,为何能字正腔圆地唱中文红歌?原来,她们的老板是江西人张华荣,平时善用中国文化管理非洲员工:他教大家唱中文歌、打太极拳,还认了6个埃塞俄比亚干儿子……更为传奇的是,包括COACH、GUCCI、UGG等在内的全球众多大牌女鞋,都找张华荣的工厂代工。连美国“第一女儿”伊万卡,都
期刊
点赞是种病  宋石男  本韦努托·切利尼曾说,一个人若打算描述自己的生活,至少应该年满40岁,而且还要在某方面取得斐然成就。不过,如今任何一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根本不会搭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古怪规矩。  是微信,使中国人得以大规模呈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窥探他人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生活却又常带着表演的气息,就像一位国家首脑的新年讲话,或者一个过分友好的推销员的笑容。  在微信朋友圈中,人们用各种
期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那天,我在小区楼下等顾客下来拿外卖,我旁边的一男生估计是在等女友,他抽了口烟,忧伤地说道:“有时候啊真羡慕你们送外卖的,一个电话姑娘就下来了,不像我,每次都要等半小时,还不敢打电话催。”这一刻我竟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你回去等通知吧  有一次去面试,负责招聘的人对我说:“嗯,你各方面条件我们都很满意,你回去等通知吧!”等了两三天,发现一直没动静。然后打电话给那个负责招聘的人员
期刊
出国留学已不是稀奇事,可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根本不用上学,只要花钱,就能直接拿到国外某所大学的毕业证,这个毕业证还能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官方认证,您信吗?在网上,有一些中介公司声称能帮一些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人进行认证。一家名为谦和嘉业公司的负责人称,任何东西都没有,只有一张旅游签证,办一份留学学历的认证需要10万元钱。留学服务中心官方网站上做一份认证只需600元,而这家公司却要10万元,靠的就是弄
期刊
担任河南省卢氏德丰村镇银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一年半时间的杨振富,以能为他人办理村镇银行审批手续为噱头,私刻银行公章做担保,向他人“借款”5800多万元。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这位在当地风光无限的银行董事长,竟然是一位因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于2009年刑满释放的经济犯。日前,犯合同诈骗罪的杨振富被河南省三门峡市中院终审裁定获刑十四年。  刑满释放犯担任银行董事长  2012年
期刊
2017年年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大江南北,截至目前,它在豆瓣上的评分依然遥遥领先。电影中,每一个文物修复者匠人般的精神,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无数人肃然起敬。在辽宁朝阳,也有这样的一个女孩,她叫蒋晓娜,不爱红妆只爱旧物。用她的话说,自己有着二十岁的面孔,却有双六十岁的手。在文物的世界里,她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做一个和过去快乐对话的“文物医生”,而经过她手修复的瓷器,即使经过专业的仪器检测
期刊
借钱  今天问一同事:“如果你中了500万,第一件事做什么?,’他拿著手机说:“打电话借钱,向所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借个遍。”我好奇地问:“你不是中大奖了吗,怎么还问别人借钱?”他给我来了句:“他们不借给我,我看他们到时候还有脸问我借不!”  听话的下场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同学借给我一盘录像带。回家看的时候,看到开头有一行字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请在父母的陪同下观看”,于是赶紧跑去找父母。然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