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医生”蒋晓娜:不靠颜值靠手艺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年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大江南北,截至目前,它在豆瓣上的评分依然遥遥领先。电影中,每一个文物修复者匠人般的精神,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无数人肃然起敬。在辽宁朝阳,也有这样的一个女孩,她叫蒋晓娜,不爱红妆只爱旧物。用她的话说,自己有着二十岁的面孔,却有双六十岁的手。在文物的世界里,她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做一个和过去快乐对话的“文物医生”,而经过她手修复的瓷器,即使经过专业的仪器检测,也丝毫检测不出曾修复的痕迹。这样一个牛人女孩,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别样的梦想 不爱红妆爱旧物
  28岁的蒋晓娜,家住辽宁省朝阳市。作为颜值和才华齐飞的“文物医生”,蒋晓娜小时候的梦想可不是修复文物,而是当一名建筑师,可是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让她注定和修复文物结缘。
  那时,她经常去表哥家里玩,表哥家有很多古董,虽然看不懂都是些什么东西,但蒋晓娜特别喜欢这些瓶子的颜色。表哥见她看得很入迷,总是绘声绘色地跟她讲这些古董背后的故事,听得她一愣一愣的。此后,每次到了休息时间,蒋晓娜都会嚷着要去表哥家。父亲问她:“是不是又要去疯呀?”“不是,我是去听故事。”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蒋晓娜慢慢长大,而对古董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她喜欢看这些老东西,也喜欢静静地跟它们对话,更愿意去揣测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它们曾经历了什么,就像是一场精神穿越,让人感到快乐。
  有一天,表哥兴冲冲地告诉她:“晓娜,我哥们家里进了一批瓷器,你要不要去看看?”正在看动画片的蒋晓娜一下子站起来,拽着表哥就往门外跑:“当然要去,走,快点去。”刚到表哥朋友家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吵闹声。进去一看,原来是其中一件名贵的瓷器摔坏了。“摔坏了,难道不能再粘起来吗?”蒋晓娜望着一地的碎片问道。表哥忙把她拉到了一边:“当然不行,就算粘起来了,也没法完好如初。”“那这碎的瓷片怎么办?”“只能放在一边当垃圾处理了。”蒋晓娜听后惊讶地张大了嘴,这么好看的东西,就这么处理了实在可惜,她心里特别难受。
  2007年9月,蒋晓娜考上了朝阳财经大学法律专业。从小就喜欢各种古董文物的她,专门选修了历史。听过几堂历史课后,蒋晓娜不满足书本上简单介绍的古董,她开始学起了古董鉴定。
  2008年7月的一天,蒋晓娜进了一批瓷器,满心欢喜地开着车往家走,结果一个急刹车,后备箱里的好几对瓷器都碎了。看着一堆碎片,蒋晓娜欲哭无泪。回去后,难受得几天吃不下饭,整天都在惦记着这事。最终想来想去,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博物馆里也有很多文物是重新修复好的,跟新的差不多,那自己的瓶子只要找到高人也应该能修复好。可跑遍整个辽宁省,又去了北京和天津,发现能修补瓷器的能人特别少,修补的价格也远超过瓷器本身的价格。蒋晓娜实在拿不出这些钱,只能败兴而归。回到家后,她不死心,把这些碎片粘连起来,真的那么难吗?别人能修复,自己也可以去学,学会了不仅可以修复自己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古董爱好者。
  为了把基础打好,多从民间高手那里拜师学艺,蒋晓娜通过“陌陌”建了个小群,名字叫宜心阁。随着加入进来的古玩爱好者越来越多,蒋晓娜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可依然没法深入古玩修复的精髓中去,只学到了一些皮毛。要想成为真正的“文物医生”,必须找大师拜师学艺。
  小石头和大石头“比倔”
  “名师”是这样得到的
  2011年,蒋晓娜通过网络认识了瓷器修复方面很有造诣的王文生先生,他曾修复过罗浮宫里面的辽三彩、青铜器、象牙、明朝彩,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修复大师”。得知她要去拜王文生为老师,家人都劝她放弃这个打算,蒋晓娜却自信满满,她觉得自己可以说服王老师收自己为徒。
  没想到,去拜访王老师的当天,蒋晓娜就被狠狠地打击了一次。听说她的来意后,王文生客气地当即回绝了:“作为忘年交,我们可以交流交流,但是拜师不行,我暂时不想收徒弟,更不会收女徒弟。”蒋晓娜忙问:“为什么?女孩子差哪了?”对方笑了笑:“我丝毫没有轻视女孩的意思,你也知道干文物修复这行特别苦,有时需要安静地待上半年或者一年,年轻人很难静下来。”
  从王老师家出来后,蒋晓娜一点也没觉得失望或灰心,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她这才刚开始,心里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果说王老师是块大石头,那么自己就是块小石头,大石头碰上小石头,看谁倔。回去后,蒋晓娜经常在微信上跟王老师沟通,不管怎么样,先在王老师面前混个脸熟。每次聊天到最后,她都会腆着脸皮问道:“王老师,收徒的事能再考虑考虑吗?”对方每次回答都是“不考虑”。蒋晓娜依然不失望,下次找了机会还会继续问。一次,王老师笑着揶揄她道:“你這个蒋晓娜,怎么这么倔呢?”“没办法,跟你一样。”蒋晓娜不知道,她的努力和认真,全被王老师看在了眼里,只不过王老师怕她只是一时热乎,需要再考验考验她而已。
  2012年年底的一天,王文生从一家拍卖行接到一件需要修复的瓷器,瓷器上的花纹非常多,必须要有懂绘画的人才行。突然他想到了蒋晓娜,这些年,蒋晓娜一直在学绘画,绘画技术也达到了专业水平,没准她能行。接到电话,蒋晓娜高兴坏了,她隐隐感觉,这是王老师给自己的一次机会。
  去了之后,蒋晓娜才发现,想象和现实差距太大了。王老师先按照景德镇的烧制瓷器的办法,让蒋晓娜先在纸上把图案画出来,然后再在瓷器上画。蒋晓娜一向对自己的绘画技巧很自信,她从小就写书法、学国画,并且师从名家,可在纸上作画和在瓷器上作画完全是两个概念。正常写书法,都是站着,书法台不能过人的腹部,用腕力书写,而在瓷器上作画,虽然也是用腕力,可是瓷器的面非常的滑,就需要非常快的走笔。
  看她一筹莫展,王老师问她:“还有信心吗?”蒋晓娜紧握着笔,放出了大话:“行,你等着看吧。”为了作好瓷器上的画,蒋晓娜不知在纸上先画了多少次,可画来画去,依然没法掌握诀窍。思来想去,她决定去景德镇一趟,找老师傅求教。在景德镇待了半个月,每天跟着老师傅后面察言观色,蒋晓娜才琢磨出其中的门道。回去后,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出色完成了王老师交给她的任务。   任务完成了,蒋晓娜又要回到朝阳。临走前,她又不死心地追问了一遍:“王老师,你还是不收我吗?”王老师看着她,给出了新鲜的答案:“我考虑考虑吧。”蒋晓娜听后一下子反应了过来,高兴地直跳:“我可好了,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听话又聪明,这样的徒弟你去哪里找。”王老师听后哈哈大笑:“真是服了你了,这样调皮的徒弟确实难找。”就这样,蒋晓娜经过层层考验,最终拜到了满意的师傅。
  跟着王老师一起,蒋晓娜才真正走进古董文物修复的世界中。王文生丝毫不会怜惜蒋晓娜是个小姑娘,做得不好拿起戒尺就往手背上打。蒋晓娜首先要学习的是修复青铜器。需要用残品青铜器去补要修复的青铜器,这就要在无数的碎片中寻找能用的残品,非常难。每次拿到碎片时,蒋晓娜就会想它是哪个年代的?哪个人用的?一片一片对比,直到找到能用的那片为止。而修复的工作更是枯燥乏味,一般修复瓷器要有七八道工序,每一道工序至少需要几个小时,完成一件普通的修复工作,至少也要将近半个月时间。
  除此之外,修复瓷器需要用特质的药水清洗,它会对皮肤有腐蚀性,所以每次操作都要特别小心。即使这样,原本光滑白皙的手也变得粗糙起来。每次聚会,蒋晓娜都会举着手对朋友说:“看我脸也就二十来岁,看我手怎么着也有六七十岁了。”没办法,这就是修复文物需要付出的代价,她心里很清楚。最后,修复好的瓷器需要打磨,圈里有句话说:七分打磨,三分上釉和画画。打磨时灰尘飞扬,让人喘不过气。可蒋晓娜给家人打电话时从来没提过一句,在她看来,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吃点苦就要死要活,不是她的个性。
  做个和过去对话的人
  在文物世界快乐飞翔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王文生让大家选择修复的方向,其他同门师兄弟们都选择了比较简单入手的瓷器瓶身修复,蒋晓娜不一样,她选了难度最大的接瓶底。在修复行业内,一般缺底的瓷器,都是不修复的,因为只有瓶底才能证明这个器物的价值,如果连底都没有了,这个瓶子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蒋晓娜却有自己的考量,如果因为失去瓶底,就否定掉一个瓶子,实在不公平,她发誓要把接瓶底学好,让更多精美的瓶子被世人看见。
  很快,王老师就交给她一件需要接瓶底的破损瓷器。这个瓷器的瓶口非常小,手没办法伸进去,只能用玉器打磨的针一点一点的去打磨,一旦磨多了,之前的辛苦全都白费了,需要重新开始。蒋晓娜打磨了131次,也失败了131次,第132次的时候,她的颈椎实在受不了,眼睛也生疼,望着瓶子,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师兄见到后,走过来安慰她:“晓娜,你先休息休息再弄,这样急也不是办法。”蒋晓娜就是不信邪,拿起针又开始打磨,没想到第132次依然失败了。她生气地把东西扔到桌子上,看着瓶子默默掉眼泪。
  这时,王老师从外面走了进来。见到王老师,蒋晓娜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怎么弄都弄不好,不弄了。”一边哭一边收拾东西就要离开。王老师把她摁到椅子上,劝她冷静:“当初你要我收你为徒,我劝你冷静,现在你要放弃,我还是那句话,冷静冷静再冷静,你已经完成了70%,不要因为最后的30%就放弃。”可那时的她心里充斥着满满的失败感,她需要重新汲取力量再度站起来,跟老师请了几天假,她独自一人去了苏州。
  在苏州的几天,蒋晓娜虽然说是散心,可心里却始终放不下那个没有修复好的瓶子。如果就这样离开,想再回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心里也会一辈子背负一个失败的阴影。恰好这时,王老师给她发来了信息:“休息好了就回来,大家伙都等着你呢。以前你总说自己是块小石头,石头那么硬,如果自己不认输,谁也打不垮它。”顺着王老师给的“台阶”,蒋晓娜第二天便回去了。
  回去之后,花了整整一个礼拜,试验了上百次,终于把这个没底,又没瓶口的瓷器修复完成了。打这以后,蒋晓娜就像是闯过了一个瓶颈,技艺突飞猛进。
  之后,王老师带着她参与了很多博物馆文物的修复工作。其中甘肃博物馆送来的“宋代影青”,是迄今为止蒋晓娜修复的最贵重的古董,这件影青是皇帝用過的脉枕,至少价值千万元。拿到手后,蒋晓娜心态和以前一样,没有觉得价值昂贵就好好修复,对她来说,每一个破碎的瓶子到了她手里,目的只有一个:修好它。
  一次,一对外国友人夫妇,拿着一件瓷器找到了王文生,蒋晓娜见到这个破损的瓷器却爱不释手,这件瓷器是德国的梅森瓷器,专门给当时的皇宫贵族烧制的瓷器,它的外型是拿破仑骑在一匹马上,下面跟随了几条猎狗。瓷器送来的时候,猎狗已经全部破碎完了,根本看不出狗的形状和颜色。为了修复得逼真,蒋晓娜泡了很久的图书馆,回来就在网上寻找当时的历史资料,看了大量的博物馆官方网站。等一切都快完工时,瓷器上面还有一个小美女头上戴的蒙纱,让蒋晓娜犯了难。没有办法,只能继续问人。经过细致的修复,四十天后,蒋晓娜将完整的瓷器呈现在国外友人面前时,外国友人连连竖起大拇指,说:“你真了不起。”
  如今的蒋晓娜继续跟着王文生走南闯北,有时也会单独承接修复破损的文物。更多的时间,蒋晓娜是在不断充实自己。日子简单却又不平凡,对于蒋晓娜来说,修复者匠人般的精神,是她一辈子的追求,要想学精,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拿出永不放弃的精神来,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其他文献
年轻的大连调酒师夏海,能调制500余种极富创意的鸡尾酒,被大连酒吧业尊称为“鸡尾酒大王”。2016年12月,夏海遭遇一场婚变,曾深爱他的洋妻琼丝与他伤情离别。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对他们离异起最终决定作用的竟是一家离婚事务所……  “鸡尾酒大王”深坠欲海  2004年9月,辽宁师大外语系学生夏海和一帮同学相邀到市内一家酒吧去玩,突然对吧臺里制作鸡尾酒的调酒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以后,夏海经常利用课
期刊
事发突然流浪老人牵动众人心  事情还要从2019年3月16日说起,当天下午,有群众报警称:有一流浪汉晕倒在遂川县城北门的一废弃窑厂前。接警后,遂川县公安局泉江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出警,赶到事发地后,发现一流浪老者躺在路边。与老人交谈后,发现老人操客家口音,却不纯正,让人很难听懂。老人生命无忧,神智却不太清楚,似有脑梗症状,手脚不灵,无法站立。  民警立即与120联系,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
期刊
一宗蹊跷离奇的失踪案  2014年1月20日15时许,江西省瑞金市私立英才学校教师唐汶丽到瑞金市公安局报案,称她当日上午放假回到武阳镇老家村,发现丈夫柳倒真不在其经营的村诊所,家人和亲友均不知其下落,其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也一直关机,离奇失踪。  唐汶丽随后称,1月18日晚10点多,她的同事丛民岳到诊所找其丈夫柳倒真看病,因第二天学校要举行休业式,所以她就顺便搭乘丛民岳的摩托车回市区,直到第三天放假
期刊
2017年10月8日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世界综合格斗锦标赛上,中国女孩林荷琴一举夺得女子52.2公斤级金牌,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这一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消息传来,所有人都为之高兴,林荷琴的照片迅速登上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照片上的她甜美可人,网友们纷纷笑称她为格斗界的“林妹妹”。常人无法想象,小小的身躯究竟哪来这么大的力量,在赛场上像一只猎豹,将对手KO。林荷琴说当初学习散打和格斗,最反对的就是
期刊
江苏苏州五旬男子文某为了多挣钱连续加班,某日加班4个多小时回家,结果出现身体不适,送医后终告不治。因无法认定为工伤情形,文某家属索赔起诉。日前,苏州市虎丘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适用侵权责任法认定用人单位须对文某猝死承担相应责任,赔偿20万元。(9月10日《扬子晚报》)  文某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他从事工作的报酬也会随工作时长而增加,这对急于多挣钱的文某来说,加班就很有吸引力,也成了家常便飯。对于文
期刊
2017年5月下旬,一段6000名非洲女工齐唱《团结就是力量》的视频,一夜间爆红网络。这些女工多为文盲,连本国文字都认不了几个,为何能字正腔圆地唱中文红歌?原来,她们的老板是江西人张华荣,平时善用中国文化管理非洲员工:他教大家唱中文歌、打太极拳,还认了6个埃塞俄比亚干儿子……更为传奇的是,包括COACH、GUCCI、UGG等在内的全球众多大牌女鞋,都找张华荣的工厂代工。连美国“第一女儿”伊万卡,都
期刊
点赞是种病  宋石男  本韦努托·切利尼曾说,一个人若打算描述自己的生活,至少应该年满40岁,而且还要在某方面取得斐然成就。不过,如今任何一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根本不会搭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古怪规矩。  是微信,使中国人得以大规模呈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窥探他人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生活却又常带着表演的气息,就像一位国家首脑的新年讲话,或者一个过分友好的推销员的笑容。  在微信朋友圈中,人们用各种
期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那天,我在小区楼下等顾客下来拿外卖,我旁边的一男生估计是在等女友,他抽了口烟,忧伤地说道:“有时候啊真羡慕你们送外卖的,一个电话姑娘就下来了,不像我,每次都要等半小时,还不敢打电话催。”这一刻我竟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你回去等通知吧  有一次去面试,负责招聘的人对我说:“嗯,你各方面条件我们都很满意,你回去等通知吧!”等了两三天,发现一直没动静。然后打电话给那个负责招聘的人员
期刊
出国留学已不是稀奇事,可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根本不用上学,只要花钱,就能直接拿到国外某所大学的毕业证,这个毕业证还能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官方认证,您信吗?在网上,有一些中介公司声称能帮一些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人进行认证。一家名为谦和嘉业公司的负责人称,任何东西都没有,只有一张旅游签证,办一份留学学历的认证需要10万元钱。留学服务中心官方网站上做一份认证只需600元,而这家公司却要10万元,靠的就是弄
期刊
担任河南省卢氏德丰村镇银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一年半时间的杨振富,以能为他人办理村镇银行审批手续为噱头,私刻银行公章做担保,向他人“借款”5800多万元。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这位在当地风光无限的银行董事长,竟然是一位因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于2009年刑满释放的经济犯。日前,犯合同诈骗罪的杨振富被河南省三门峡市中院终审裁定获刑十四年。  刑满释放犯担任银行董事长  2012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