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产业是怎样让安徽“逆袭”的?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科技创新”的底牌,安徽正在打出“王炸”!rn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8位,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日报》盘点2021年中国科技10项重大突破,4项来自安徽;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跃居全国第6和第9位,连续5年实现“进”大于“出”……rn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安徽打出了一场漂亮的“逆袭战”.
其他文献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后扶贫时代面对的贫困治理任务转变为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具有普遍性、动态性和长期性.在新阶段,人民立场和共同富裕的政治逻辑统一性以及主体和行为上的实践逻辑耦合性,决定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的必然性和有效性.根据精准扶贫个体视角和结构视角下的“精准”认知,以及乡村振兴“保障性”和“建设性”的阶段性话语,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时期贫困治理的五个“精准”内涵,即循序渐进、制度建设、分层分类、统筹整合、多元主体.针对上述意涵,本文提出了后扶贫时代贫困“精准”治理的五个方向.
老舍在世时未公开发表的《秦氏三兄弟》是他在当代文学阶段创作中最能体现思想深度和广度的一部作品.从写作目的而论,此剧本系处于北京高层政治圈内的老舍为了歌颂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而写,老舍思想在具体的政治活动中怎样地受到时事政治的影响,需要从《秦氏三兄弟》中去琢磨.就戏剧的题材而论,该戏剧以百日维新、民国初年南北谈判、1927年国共合作分裂、1948年“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示威游行运动为题材,对四个历史节点的选择与思辨,透视出老舍对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这段现代史的思想认知.就写作成果而言,以思想认知为核心的《秦
文章对中文版《大学教学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信度以及效度检验,并探索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分别使用样本一(n1=342)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样本二(n2=205)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样本三(n3=67)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大学教学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1个因子,包括15个项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以及信度,并且大学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结论:该量表适宜在我国高校教师群体中使用.
关于陈白尘戏剧作品的研究,人们通常较多提及他在“左联”解散后的创作,而其“左联”时期的作品则易被忽视.因而,考察和分析陈白尘在“左联”时期的戏剧创作全貌,有助于丰富和加深研究者对其戏剧生涯的认识与评价.陈白尘“左联”时期戏剧作品在主题呈现上表现为左翼阶级意识下的政治启蒙与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他承受牢狱之灾后寻求自由与光明的人文追求.在政治启蒙与民族救亡的总纲下其戏剧创作特点囊括了现实主义、爱国主义、批判意识三个方面,此三者不仅共同构成了陈白尘这一时期戏剧主题下的主要特点,更是他作为一名“左联
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周作人作为“小品文第一人”的经典性地位基本确立.这个过程含有自我阐释与他者论述双向推进的迹象.1929年之后,苦雨斋师生闭门聚合,惺惺相惜,以序跋书信互为唱和,开始他们闲适的个人主义文学的自我阐释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周作人”被悄然推出.1930年以后关于周作人的论述热潮到来,周作人作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代表,引人注目,成为各路文化人论争的“话题”——被讨论,被甄定,被责难或被赞美.在受指责与受推崇的平分秋色中,周作人成为一座不可绕过的山,其权威性在这场文化论辩中确立.
当前有关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从现状来看,安徽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在政策覆盖、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上具有明显的融合优势,且总体融合基础更加扎实、融合业态日趋成熟;就问题分析,仍然存在融合法规不健全、融合型人才匮乏、融合创新不足和受众较少等发展瓶颈;就策略而言,尝试从健全法律法规、培养专业融合型人才、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建设和加大产品融合宣传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安徽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开拓发展的基本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客观需要.
新文科建设是我国文科教育应对世界变局寻求创新发展的一项改革举措.研究以CNKI中“新文科”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关于“新文科”的研究热点、演进过程.已有的“新文科”相关研究,热点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点领域的分类研究以及专业建设研究三个方面,经历了起点、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此外,新文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福昭创业记》是穆儒丐在伪满时期创作的历史小说.小说以历史演义的形式,讲述清入关前满洲崛起的历史.由于伪满的特殊语境,《福昭创业记》是满洲民族史还是附逆文学,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分析《福昭创业记》满汉同源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观及小说中历史自豪感与现实屈辱感扭结的叙述情感,论述在伪满特殊语境下的旗人历史叙述与伪满建国所盗用的旗人历史间的区别,呈现旗人叙述本身就带有消解伪满洲国合法性的意义.
在考虑绿色建筑绿色度的基础上,以开发商和消费者为绿色建筑利益相关者的关键主体,运用博弈论构建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复制动态方程,比较分析开发商和消费者在政府激励政策下的决策影响.运用MATLAB基于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以及绿色度的变动情况进行数据模拟仿真,探究绿色建筑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政府对消费者实行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不完善导致其对消费者决策影响甚微;政府政策方式单一,绿色建筑核心技术匮乏导致推动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发展缓慢.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充满歧义性的过程,而“表达”是译者将自己对原文文本内涵的理解与作者意图、文本字面意义、翻译行为的价值进行权衡的结果,反映了译者的“理解观”.翻译批评者需深入“表达”背后,检视译者的“理解”,因而批评者关于“何为理解”和“如何理解”的认知,对于其批评方法和结论起着决定性作用.诠释学在其衍变和发展过程中,围绕作者、文本、读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理解观”.这些关于“理解”的论述对于建立多元化翻译批评标准、解释译本多样性,以及拓宽翻译批评理论建构视野的实践具有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