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归属与国有资产流失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 密在《国富论》中告诫我们,财富来源的问题是经济学的本质问题,明确了财富的来源,才可能解决财富的归属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大量的社会净财富,这些财富的来源是什么?解决了这些财富的来源问题,也就解决了谁应该获得这些财富。这是目前郎咸平先生与内地经济学家争论的关键所在。
  郎咸平先生讨论的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假设了形成资产要素的国有性质,而现在财富归属于非国有要素,财富的归属性质发生了转移,由此推出国有资产流失的结论。如果不考虑改革开放前国有资产的存量问题,仅以二十多年来,新增资产也在十万亿以上,研究这些来源和归属,就可以清楚地发现争论的关键所在。
  一般认为,财富是由资本、土地、劳动和企业家四种要素创造的,这四种要素的所有者自然成为要素收益的获得者。由于中国目前的土地制度规定,土地收益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十六大和新修改的宪法明确了多种要素所得的合法性,资本作为一种要素,只要市场充分竞争,资本应该也可以获得社会的平均收益率,归出资者所有。当然在资本和土地的归属问题中仍然存在不少争议,例如在土地属性的变换过程中,收益的转移;资本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导致超额利润的形成,实际上构成了对其他要素收益的“剥削”。由于无法简单将新增财富归属于国有要素创造,认定财富的国有性质,由此推论国有资产的流失的结论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首先是出在国有企业劳动者的收益问题上,由于国有企业长期采用不完全工资制,使得大量劳动者没有得到完全的收益,也就是说,有部分收益留存在企业的资产存量中,或者提供某种形式的转移。也就是说,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之一,由于在收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或者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公平的转移导致收益的不公平分配。例如,通过调拨价格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在大量的国有资产存量中,有大量劳动者的剩余在其中。甚至有许多公务员也认为社会财富中也有其大量的剩余存在,常常以此作为侵吞国有资产的理由。所以,劳动者对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性质的转换十分反感。存在抵触情绪是十分正常的,因为改制使他们丧失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财富,而且改制中资产归属的划定,将使他们最终失去索回属于自己财富的机会。这是改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导致改制中诸多矛盾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改制中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和联合成本太高,他们的抗争没有形成社会的主流势力,对改变收益的分配格局无法形成最终的影响力,仅仅是部分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和讨论改制得失的间接标准之一。这也就有了关注改制中的弱势群体的话题。
  其次在改制过程中,焦点和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家的报酬问题。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企业家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按照哈特的思想,当一种特殊的要素无法监管或监管成本极高时,一般采取的办法是,其他要素获得其应有的收益,剩余部分归难以计量的要素所有者所有。从要素分配的逻辑上说,惠州市政府与TCL管理层达成的协议,就是在无法监管企业管理者行为时,与管理层达成了剩余分配的契约,使其成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其仁教授对TCL与惠州市政府的契约关系的建立十分赞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企业家身份问题。中国的企业家至少有三种身份,国家干部、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和民营企业家。由于企业家身份的不同,政府对他们设计的报酬体系也是不同的,他们对于企业资产的责任也是不尽相同的。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没有建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统一并为社会中大多数人认可的报酬体系,而是沿用公务员体系的报酬体制和相应行政级别的福利制度。不少人认为中国企业家具有特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和政治待遇,这已经使他们获得了较高的总收益,如果从经济上再获得超额的收益,岂不是名利雙收吗?也就是说,企业家作为一种要素已经获得相应的收益,不应该从改制获得额外的财富。
  二是社会财富增加与企业家的关系。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不是在其建立以后,通过市场招聘管理者,政府可以与其签订有关双方可以接受的契约。企业家常常是伴随企业的成长发展起来的,也就伴随着财富的增加。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市场的开放是渐进的过程,加上制度安排上的缺陷。其他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没有获得其完全收益,虽然大家都认同企业家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在缺少事先契约的条件下,无法明辨财富创造中企业家作用的程度。即使有一些事先的约定也可能在变化的环境中难以实现,例如绵阳市政府与长虹的倪润峰之间的约定。
  三是谁来获得改制收益?谁来承担改制成本?企业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改制过程中的主要受益者。社会普遍认为,效益较好的企业成为管理者瓜分的对象,企业的管理者利用在企业中处于信息有利的地位,他们获得额外的收益,降低其他所有者相应收益,而将其转移给管理层,而这些行为企业外部所有者和相关的员工无法知道。同时,他们群体中的另一部分人,是导致国有企业大量倒闭或效益低下始作俑者,却不承担或较少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形成的大量的呆坏帐由国民承担。企业家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他们获得改制的收益,而不承担改制的成本,这就形成对其他社会利益集团的侵犯。
  由此看出,这里不存在“善待”或“恶待”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界定企业家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对财富增加的作用,它对社会的实际贡献如何度量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度量,如果无法度量,就只能采取上述剩余分配的方式;其次如果可以度量,就需要建立一个报酬机制。当然,存在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国有企业经营失败,管理者将遭受什么惩罚。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残缺不全,无法形成较为明确的要素市场价格,要确定企业家的价格,特别是那些伴随企业一起成长的企业家的价格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何确定市场价格?在这一点上,本人同意周其仁教授的意见,必须是市场开放。我们看到,外资独资企业的员工一般不会与资方就资产归属问题发生冲突,主要会对合同工资条款的执行状况产生纠纷。
  为解决资产归属问题,郎咸平先生设计了一个大政府管制下的国有企业体制。从我国国有体制形成的历史过程看,这一体制的实践无疑是失败。因为郎咸平先生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大政府体制和国有企业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监管有效性的基础上,即监管成本小于监管收益的基础上。哈耶克在分析计划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时指出,这种体制获取信息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当然,如果存在一种低廉的信息工具可以完成“塔状”结构组织的信息传输成本问题,这也就为实现这种组织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但这不是充分条件,其他组织形式也可以利用这种工具提高自己的信息传输效率。为得到自己希望的结论,确定一个理想化的假设,而不考虑假设存在的先决条件,无疑会得出匪夷所思的结论。
  当然存在一些国有企业效率较高,政府监管比较得力的案例。典型的例子一般都会想到新加坡,新加坡国有企业的效率和政府监管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新加坡的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哈耶克的思想,很薄的科层制、巨大的监管成本和管理层的聘用制度。相对于中国如此之大的国有资产规模、如此之多的国有企业和如此构成复杂的资本结构,要实现有效的监管,首先是不可能,其次是即使可能,其监管成本也是政府无法承受的。况且,中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在一个动态不均衡的过程中渐进的演化过来,用一个事后的结果去判别事先行为的优劣,这是博弈论专家们事先设计假设条件和收益变量等等,其结果不言而喻。但是,这对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徒劳无益。
  可以想象,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无疑是炎炎烈日,开放政策打开了为国有企业遮阳避日的天篷,中国现实中的国有企业,无疑是一根根置于烈日下的冰棍,如果不加上特殊的装置,随时增加能量,其最终的消融是不可避免。
其他文献
宾利欧陆GT造型绝佳如猛兽,动力澎湃如雷霆,是全世界最快的双门四座轿跑车,堪称速度之王。驾于其中,风驰电掣,每一英里,每一分钟,驾车者体验的是至深的欢愉,是几近颠峰的狂喜。    创业之初,宾利汽车之父W.O.宾利便怀有这样的激情,设计一款超级无限、独一无二的宾利跑车,传承宾利的卓越传统。在过去的80年里,他的精华设想在系列的跑轿车中得以传延,而欧陆GT的登场,是其梦想的颠峰体现——无与伦比的舒适
期刊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高效高质的产品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材料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2010年新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6500亿。在机遇面前必须考虑风险,新材料的应用不仅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还要有环境影响等诸多考量。  记者: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产业也是我们国家比较受关注的产业。对于新材料产业的特点与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戴国强:我们国家的新材料已经初
期刊
美科学家新发现:爱滋病与白血病可望救治     美国乔治亚州大学科学家称,他们最近发现了一种叫做色氨酸的氨基酸,这种化学成分能够阻止导致肿瘤病发生的逆转录酶病毒,从而防止此类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目前,关于这种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处于对动物的测试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它将用于防治诸如爱滋病和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在帕尔马里尼博士等科学家对绵羊所做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色氨酸能够阻止逆转录酶病毒将其基因材料植入到健康
期刊
是一部讲述华尔街历史的书。自18世纪华尔街市场在户外运作以来,两百多年的时光,已从下曼哈顿地区这条名不见经传、宽十余米、长仅数百米的街道流过,华尔街也发展成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都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    华尔街,充满传奇色彩,令无数人神往。今日美国铁路、公路、工业、通讯设施的成就,离不开华尔街的推动。在南北战争、一战及二战等数次重大战争中,华尔街是美国财政部的筹资先锋。名门望族莫不与华尔街有着千丝
期刊
几乎所有的人在买车后都会给爱车进行或多或少的美容。从事证券业的陈羽津在2004年7月购置了一辆马自达6,买完车后她就来到了一家汽车专业美容养护店给爱车办了一张“美容卡”,准备给自己的爱车进行定期美容。  “现在推行的‘七分养、三分修’的爱车观念,我很赞同。车和人一样,平时多注意保养,才不会出大问题。如果不注意保养,开着带有隐患的车上路,无论是对行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 陈羽津告诉记者她的爱
期刊
钻石,源于自然的神物,在古希腊被称为Adamas,意为不可征服,不可毁灭。由纯碳组成,钻石是摩氏硬度10级的唯一的矿物,是人类已知的最坚硬的瑰宝。早在亿万年前,它便已深埋于地下;经强力的碰撞与挤压之后,结晶成体;又跨越时空,被人类赋予恒久远的意味,从悠久的过去而来,走向更永远的未来。      亚当·斯密曾感慨:“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却如此低廉;而钻石一无所用却是天价之宝,纯属人类的奢侈。”
期刊
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铁路终于开始敞开臂膀,迎接非国有资本的拥抱。今年7月下旬,从铁道部传出消息,铁道部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起草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草案,以允许私营企业包括外资对铁路网的运营部分进行投资。据长期研究中国铁路的专家预测,该草案将在今年秋天最终完成,并报国务院批准。如果草案能够顺利获批,那么这将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就中国铁路向非国有资本开放作出明确的规定。  据贴近铁道部此次草案起草者的人
期刊
原材料的大涨短期不会对中国钢铁企业造成太严重的冲击,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冲击将有可能改变中国钢铁行业目前集中度过低的格局。  2005年2月22日, 日本新日铁公司与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三大铁矿石巨头就2005年铁矿石涨价幅度达成一致,铁矿石价格在2004年大涨18.6%的基础上,再次大涨了71.5%。随后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接受了这一涨幅。据了解,新的铁矿石价格将从今年
期刊
这些技术并非一定会大红大紫,但都拥有活跃的特质,很有可能在今年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面临各式各样可能对竞争力和财务产生实质影响的IT技术,哪些符合公司的发展目标,哪些采用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些着实难以判断。尽管很多时候对未来做出预言很困难,也会冒很大的风险,首席信息官和其他信息科技主管们、咨询机构以及媒体仍然对预测未来的热点技术充满热情。2005年伊始,Gartner、《计算机世界》等纷纷发表了对
期刊
“喝酒有益健康”、“喝酒能够保肝护肝”……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些白酒企业频繁推出“保肝治病”等健康概念。参加8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的肝病权威专家对“酒能保护肝脏”学说提出强烈质疑。他们指出,所谓某些白酒能“保肝护肝”不具有科学价值,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而这股炒作之风折射出我国学术界的浮躁心态和学术“商业化”的不良倾向。    王灵台教授    白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