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着听、说、读、写四个环节,而这四个环节无一例外都同词汇、语法紧密相联,其中语法中的时态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大多数教师教授时态的方式都较为单一,因此,许多学生在时态掌握上有很大缺陷,那么如何能解决这一难题呢?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一、初二的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对话掌握得非常好,原因是课本中许多对话的学习都是由学生自己参与表演完成的。通过自己的参与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这种方式教学很有课堂效率,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而面对语法时态的学习,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机械的记忆,课堂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时态教学同对话教学中那种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起来,集表演、对话、想象于一身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发现这种方法在时态教学中很受学生的欢迎,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让构成时态的各部分活起来,赋予时态生命,把一个时态的构成用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出来。例如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事先挑选了几名学生作为演员(接受新知能力较强的),提前给他们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表演,表演时将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公式分别做成卡片,戴在他们的头上,也可挂在他们胸前,这样学生在表演时,它的构成便会一目了然,表演时,演员的语言要尽量做到贴近生活且风趣幽默。具体表演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主语:今天我们要给同学们介绍现在进行时态,顾名思义,现在进行时态就是指在说话时动作正在发生、正在进行(进行一个动作表演),下面我要隆重介绍我的两兄弟同大家认识。
be:我是老二be,我的三个伙伴当然是am,is,are了。
动词的ing形式:等一等还有我,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老三我的构成再简单不过了(介绍动词的ing形式构成规则)。
主语:啊,人都到齐了,我们三个构成现在进行时态缺一不可,瞧(主语、be、动词的ing形式站成一排),你们记住了吗?
be:当我站到我大哥的前面,哈,就变成了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形式,多简单!
表演结束。
整个表演过程学生都表现得很兴奋,感到既有趣又稀奇,记忆理解都处在一个最佳状态,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一节语法课打破常规,由学生表演,学生讲解,把本来抽象的时态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而且这种方法在讲解时态区分、纠正学生常见错误方面也很有用。例如学生在学习一般现在时态时,经常会犯“be”与实义动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错误,针对这一点,我们编导一个短剧,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将两者的用法区分清楚,这胜过老师费尽心思的大量讲解。
其次将游戏节目贯穿于时态教学之中。学生掌握时态用法的好坏与大量的应用分不开,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必然会适得其反,如何找到一条既能多做练习,又能博得学生喜欢的两全齐美之道呢?通过游戏做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为了加强灵活运用过去时态,我采用故事接龙的游戏来达到教学目的。我首先讲出一个故事的开头:There was a boy named Li Lei,下面的内容由学生续接,学生一听故事的开头用的是一般过去时态,那么以下的内容也一定要用一般过去时态,由于故事的内容属即兴创作,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再以比赛的方式进行,那热闹场面就可想而知了。通过续接,运用了大量过去时态的句子,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再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当我在强调现在完成时和过去时态的区别时,给学生们举出这样一个例子:I can’t enter my office now.Because I have lost my key.告诉学生:如果我用了“I lost my key”,只表示过去发生了某件事情,和现在没有联系,也许现在已经找到了丢失的钥匙。再比如对于学生常写的错句:He has died for ten years.我在黑板上由上至下画出一个长长的箭头,边画边告诉学生,现在完成时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箭头上每一个点都是句中那个动作的进行,当学生知道他们所写的这个句子表示die这个短暂性动作持续了十年之久,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趁此机会,告诉学生只有be dead这个状态才可以延续。然后让学生一起来判断一下哪些词可延续,哪些词不可延续,相应地它们又该换成哪一个可延续的词或词组,然后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对此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想象空间,通过想象达到多练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三个条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让他们以此展开想象,编演对话,气氛也同样热烈,用这种方式可以做口头练习,也可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来练习,这比布置一些死板的习题要好得多。原本沉闷的时态教学会随着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变得有生气,课堂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改进时态教学的方法很多,值得我们深入实践,大胆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一、初二的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对话掌握得非常好,原因是课本中许多对话的学习都是由学生自己参与表演完成的。通过自己的参与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这种方式教学很有课堂效率,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而面对语法时态的学习,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机械的记忆,课堂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时态教学同对话教学中那种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起来,集表演、对话、想象于一身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发现这种方法在时态教学中很受学生的欢迎,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让构成时态的各部分活起来,赋予时态生命,把一个时态的构成用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出来。例如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事先挑选了几名学生作为演员(接受新知能力较强的),提前给他们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表演,表演时将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公式分别做成卡片,戴在他们的头上,也可挂在他们胸前,这样学生在表演时,它的构成便会一目了然,表演时,演员的语言要尽量做到贴近生活且风趣幽默。具体表演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主语:今天我们要给同学们介绍现在进行时态,顾名思义,现在进行时态就是指在说话时动作正在发生、正在进行(进行一个动作表演),下面我要隆重介绍我的两兄弟同大家认识。
be:我是老二be,我的三个伙伴当然是am,is,are了。
动词的ing形式:等一等还有我,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老三我的构成再简单不过了(介绍动词的ing形式构成规则)。
主语:啊,人都到齐了,我们三个构成现在进行时态缺一不可,瞧(主语、be、动词的ing形式站成一排),你们记住了吗?
be:当我站到我大哥的前面,哈,就变成了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形式,多简单!
表演结束。
整个表演过程学生都表现得很兴奋,感到既有趣又稀奇,记忆理解都处在一个最佳状态,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一节语法课打破常规,由学生表演,学生讲解,把本来抽象的时态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而且这种方法在讲解时态区分、纠正学生常见错误方面也很有用。例如学生在学习一般现在时态时,经常会犯“be”与实义动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错误,针对这一点,我们编导一个短剧,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将两者的用法区分清楚,这胜过老师费尽心思的大量讲解。
其次将游戏节目贯穿于时态教学之中。学生掌握时态用法的好坏与大量的应用分不开,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必然会适得其反,如何找到一条既能多做练习,又能博得学生喜欢的两全齐美之道呢?通过游戏做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为了加强灵活运用过去时态,我采用故事接龙的游戏来达到教学目的。我首先讲出一个故事的开头:There was a boy named Li Lei,下面的内容由学生续接,学生一听故事的开头用的是一般过去时态,那么以下的内容也一定要用一般过去时态,由于故事的内容属即兴创作,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再以比赛的方式进行,那热闹场面就可想而知了。通过续接,运用了大量过去时态的句子,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再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当我在强调现在完成时和过去时态的区别时,给学生们举出这样一个例子:I can’t enter my office now.Because I have lost my key.告诉学生:如果我用了“I lost my key”,只表示过去发生了某件事情,和现在没有联系,也许现在已经找到了丢失的钥匙。再比如对于学生常写的错句:He has died for ten years.我在黑板上由上至下画出一个长长的箭头,边画边告诉学生,现在完成时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箭头上每一个点都是句中那个动作的进行,当学生知道他们所写的这个句子表示die这个短暂性动作持续了十年之久,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趁此机会,告诉学生只有be dead这个状态才可以延续。然后让学生一起来判断一下哪些词可延续,哪些词不可延续,相应地它们又该换成哪一个可延续的词或词组,然后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对此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想象空间,通过想象达到多练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三个条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让他们以此展开想象,编演对话,气氛也同样热烈,用这种方式可以做口头练习,也可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来练习,这比布置一些死板的习题要好得多。原本沉闷的时态教学会随着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变得有生气,课堂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改进时态教学的方法很多,值得我们深入实践,大胆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