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相奇特的鱼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平头百姓,忽然一夜之间成了名人,他不是歌星,也不是球星,而是一个普通的渔民,真是奇闻呀!
  原来,1998年7月30日,印度尼西亚渔民斯蒂努斯·拉哈玛——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人,只因捕获了一条鱼而名扬四海。鱼,海洋里成千上万,有什么稀奇?不,这条鱼的确与众不同,它是6 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鱼——腔棘鱼——海洋活化石(图1)。
  这条鱼被捞上来以后,在海边一家餐馆的鱼池里存活了17个小时。随后,印尼、法国和日本的海洋科学家对它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不光给它照X光透视,还做了个CT扫描(图2)。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呢?那是因为它是“老祖宗”的“老祖宗”,出现在地球上的年代比恐龙还早。
  腔棘鱼,也称“矛尾鱼”,由于它的尾鳍有三叶,中间一叶突出,呈矛状而得名(图3)。据科学家推测,它出现在大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它们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上了陆地(图4)。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其中的一些鱼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了,变成了真正的四足动物;而另一些却在陆地上屡受挫折,不得不重新返回大海,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继续生活。
  奇怪的是,科学家在白垩纪之前的化石上发现过它们的身影(图5),确认世界上曾经有过这种动物,但之后不论是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中,都不见了踪影。所以,科学界认为这个登陆英雄已经告别了世界,全部灭绝了。然而,1938年圣诞节前,古森船长和他的水手们在南非东海岸捕到了一条长相奇特的鱼,连闯荡江湖多年,见多识广的船长和老水手都不认识。所以,他们请来当时的博物馆馆长玛乔丽小姐,研究和鉴定这条怪鱼,并最终命名为腔棘鱼(图6)。
  腔棘鱼,最奇特的是它双鳍的运动模式,竟然和人类四肢相似 ,这也成就了它的登陆行为。它不但能呼吸空气,还是鱼类中唯一拥有一个完整功能性颅内关节的鱼,颅内关节将耳朵和脑部与鼻腔和眼睛分开来,这样,它们在进食时,头的前部可以抬起,一般的鱼是万万做不到的,那时,它们可是凶猛的“海洋之王”哦(图7)!
  为什么几千万年不见了它们的踪影呢?
  那是因为它们“搬家”了,搬到11 000米深的海底去生活了。大家知道,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要增加一个大气压,11 000米的海底,压力高达1100个大气压,别说人的血肉之躯,就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得粉碎。因此,6 500万年前,人们便失去了它们的消息。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浅水资源越来越少,迫使渔民们逐步到深海区域捕捞,这可能打破了腔棘鱼的平静生活,所以,它们也游上来,想看个究竟。于是,从2003年至今,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等地已先后捕获了30多条腔棘鱼了(图8)。
  腔棘鱼,鱼类的“老祖宗”,海洋中的“活化石”,它不仅对研究生物进化很有帮助,而且科学家还想从它身上找出陆地脊椎动物的起源等更多的信息哩!
其他文献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纷繁复杂的信息“轰炸”,所以,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并从中受益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来,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利用大数据产生新创意。首先,研究人员表示,一个创意的想法是由新颖的和熟悉的词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如“计数”和“跑步”,我们常将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使用,计算我们跑步的步数,虽然它们的组合缺乏创意,但是如果我们引入“日历”这个关键
恒星形成与《星夜》惊人相似  星空图异乎寻常  近日,欧洲航天局发布了一幅星空图。它是根据“普朗克”卫星所探测到的数据为基础绘制而成,显示了无数恒星正在宇宙的狂躁气体和尘埃巨浪中形成。更为神奇的是,这幅图片与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的名作《星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普朗克”扫描2009年—2013年的天空,主要侦测太空中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此同时探测银河系及其他星系物质的前景辐射。  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虽然刚洗完头,头皮屑却不肯轻易撤退,顽固地紧贴在头发根上。头发上星星点点的头皮屑,看上去让人很不舒服。有人以为天天洗头就可以将头皮屑洗干净。其实不然,洗头次数太勤会减少头皮皮脂的厚度,令皮脂加速分泌,自然就会出现头皮干燥、头皮屑过多的现象。尽管电视上各种各样去屑洗发水的广告和各大超市及商场里的洗发水琳琅满目,可是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果使用药物去除头皮
人在遭遇战争、地震、凶杀等重大事件后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人在生活中备受煎熬,非常痛苦。  近来,荷兰研究人员采用两种疗法对103名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青少年进行治疗。一組使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技术治疗,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创伤记忆被激活,与此同时,他们的眼睛需要跟随治疗师的手指运动,这样他们的工作记忆就被外部事物占用;另一组进行认知行为写作疗法治疗,此疗法需要参与的青少年与治疗师一起在电脑上
美丽的南太平洋上,有许多风景绮丽的岛国,像一串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万顷碧波上。在这串“明珠”之中,图瓦卢是其中靓丽的一颗。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个岛国极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没的国家。  万般无奈之下,图瓦卢政府被迫宣布,将放弃自己的祖国。图瓦卢政府分别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政府发出了求助信号,希望在环境恶化到不宜居住时,两国能够考虑接受该国1.1万名国民移居。新西兰政府
公案:谁第一个发现提取了HIV病毒?    在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研究领域内,有一对争吵了几十年的冤家。一个是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吕克·蒙塔尼,另一个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罗伯特·伽罗。  1982年,吕克·蒙塔尼在巴黎一位临床医生的建议下,开展对AIDS的研究,并在研究中得到了这位临床医生的大力帮助。此时,巴尔一西诺西就在吕克,蒙塔尼的实验室里工作。1983年,他们的小组首先发现
朱文博在2019年11月28日《山东教育报》撰文指出:教室是以黑板、講台和课桌椅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空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从全面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室的功能,教室完全可以变成资源室。  例如,可以把中外科学史上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做成年历表并张贴在教室里,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做成图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增长知识,激发其科学研究的兴趣;为让学生在课堂
小溪旁,长着一棵孤独的夹竹桃树。蚯蚓从土里钻出来,翻了半天土他累了。  “喂,夹竹桃,你好吗?”蚯蚓挺起半截身子大声打招呼。  夹竹桃听到熟悉的喊声,忙低下头,看见蚯蚓从土里探出的小脑袋。  “我很好,老朋友。你又发现了什么好玩的?”夹竹桃问。  “没有,就是想知道你最近过得好不好。”蚯蚓的话很真诚。  夹竹桃有些感动:“谢谢你,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嗖”一个黑影飞过来。只听“啊”的一声,蚯
考察隊遭抢记
期刊
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特别挑食,几乎只吃竹子。不过,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其实熊猫的肠胃并不适合消化竹子,而这种饮食习惯也影响到大熊猫生活的方方面面。  张志和——中国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主任和主要负责人说,与其他植食性动物相比,大熊猫仍然保留着典型的肉食动物的消化道,并且它的基因组中也没有用以消化植物的酶的基因。这两种原因可能会增加它们灭绝的风险。  研究发现,大熊猫是从杂食性的熊科动物进化到以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