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中医妇科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中医妇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起开始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将2014年1月作为时间节点,对比实施前后中医妇科护理的管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效果等。结果: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后,妇产科护理人员分级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护士中医知识考核落实情况、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情况、满意度比较上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医妇科管理
  中医护理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辩证施膳、情志护理等综合护理体系。2005年卫生部明确指出,中医护理的发展应当以发挥中医优势与提高技术护理为主线。中医特色护理是指在整个临床护理流程中加入中医特色护理,始终贯彻以患者为核心,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自2010年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后,中医护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也逐渐走向正规,其特色与优势也日益凸显。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也越发明显。护理工作作为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中医护理的管理也面临着严格的考验,我院为提高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分别对实施中医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岗护理人员共30位,均为女性,年龄21~52岁,平均(36.8±4.3)歲;其中科室护士25人,主管3人,副高2人;本科20人,大专5人,中专5人;40-45岁5人,25-39岁25人。另外选择2014年1月起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1月~12月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3~67岁,平均(48.5±6.9)岁;观察组年龄21~66岁,平均(48.2±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护理方法
  2014年1月起开始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将《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作为评价标准,同时结合我院实际的护理工作情况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其中包含的护理要素包括护理的落实情况、护理过程、护理最终获得的质量,并定期组织小组内部讨论,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具体的实施方法:首先在科室内建立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小组,小组人员对护理工作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采取提问、查阅的方式对护理操作记录进行评价,并对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根据中医护理技能考核需求,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治质量进行考核。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的考核内容包括如下:①结构28分,结构是根据《中医护理指南》对护理工作的计划进行落实和制定,并对日常护理内容、护理技术操作、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护理人员的中医药技术、培训内容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修订。②过程62分,过程是指根据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进行有分析、有总结和整改的修订,对科室内实施的辩证施护、中医护理实施方案、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记录、中医护理病历等提出相应的健康指导,并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掌握情况,同时亨利专案组对质量管理进行持续性的改进。③结果10分,根据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护理实施结果进行整改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前后科室内护理人员分级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护士中医知识考核落实情况、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情况、满意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对比
  3讨论
  随着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医对护理技术的不断认识,中医护理技术已经成为了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保健技术。中医护理离不开中医理论,它仍然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也因其优势受到了医学界的青睐。中医理论是将人体当做一个有机整体,各器官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结构上的不可分割,同时也体现在功能上的协调发展,甚至包括生理与病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5]。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能将中医理论融入优质护理中,通过辩证施护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将祖国医学进行了传承与发扬。
  相关研究指出,构建规范、先进、科学的护理之力量体系,能持续性的提升护理质量的管理水平。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的评价是展现专业内涵的主要途径,同时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本保障,为护理人员在推动护理质量改革方面的基本条件。中医护理管理作为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对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熟悉的掌握,同时掌握程度的高低对护理质量的优劣有密切联系。本次研究发现,经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后,科室内护理人员分级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护士中医知识考核落实情况、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情况、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1)。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中医护理知识,经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后,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也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江玲,江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中医妇科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24(6):866-868.
  [2]王美霞.精细化管理在妇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16(3):329.
  [3]王晓茹,夏玲,靳静, 等.危机式护理管理理论在产妇分娩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7,33(4):358-361.
  [4]李纯衍,贺海霞.中医整体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8,20(2):374-376.
  [5]樊国云.中医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35 (10):68-69,73.
  [6]林艳丽,刘春艳,方晓丹, 等.中医综合护理对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8(3):562 -564.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与措施.方法 通过对中心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有效急救及护理流程,总结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35
全国高血压病会议于1985年11月1日至6日在桂林市召开。会议出席、列席代表187名,还邀请美国Stamler、Dastan等八位专家参加。会议由阜外医院名誉院长陶寿淇教授及阜外医院内
目的 研究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处理的4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共50例,对其实施护理应急预案.结果 重大
目的 探讨了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一组实
目的 研究前置胎盘患者伴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实际勘察,寻找出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对可能病因进行注意排查,明确每一份病例发生产后出血的因素.结果 高
额外小染色体(ESC)指细胞中多一条显带特征与核型中其他染色体有所不同的小染色体。国内外的研究尚不多见,本室在染色体检查中发现一例,报道如下: 何某某,女,25岁,系销售猪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对胰岛素笔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4月在本辖区的二级医院内分泌科采用胰岛素笔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86人.并将他们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课题挑选的56例小儿支气管炎均来自于本院,由不同护理方案分组,两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0月间我院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共4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
多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