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打造中职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基于学校以及学生的种种问题,情境教学成为现阶段最合适、最高效的方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高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安排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力;注重知识延展性,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当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长久以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等职业学校都是以职业技能教学为主、学术学习为辅。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教育逐渐被政府重视。然而,长久以来形成的教育习惯导致中职学校的教育难以推行,特别是语文这种需要积累和文化氛围的学科。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打造情境教学模式,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高效化。想通过以下几点来表达一下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提高老师的个人魅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据笔者观察,在许多家长甚至学生的心中,中职老师的地位普遍不高。对于语文这门需要代入感的学科,如果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不足,则无法于课堂上吸引学生,更不能将学生引入情境教学,而导致事倍功半。然而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就完全不一样,譬如戴望舒的《雨巷》是一篇极具意境、极富魅力的诗歌。一般来说,老师课上都会向学生朗读一遍课文,试想一个风度翩翩、气质非凡的老师口中读出:“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学生马上就被带入一个夏日午后,小雨绵绵,一个失意文人寻找知音而不得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意境一旦形成,对诗歌的理解自然能更上一层楼。若换成一个气质欠佳的老师,所读的内容即使一样,我相信学生一定会选择前一个老师。当然,除了老师的人格魅力以外,对于情境教学,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魅力。特别是老师的表达要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听,这点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得十分突出。以荀子的《劝学》为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一句状语后置,笔者曾经用了四节课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和引申不同的倒装句,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辨别倒装句。情境教学,就是需要老师的这种个人魅力,不然学生对老师爱理不理,老师怎能把他们带入情境教学?怎么开启高效课堂?
  二、安排课堂情境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理解力
  在语文课上课前,老师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感人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更容易地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灵魂世界。在学习很多诗歌时,老师都可以选择同学来朗读课文,如舒婷的《致橡树》、闻一多的《红烛》。与老师读、学生听的模式不同的是,学生朗读使他们自己更有代入感,更有情境感,领悟诗歌的意蕴和韵味。学习《荷花淀》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四个女人探夫时的对话,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的心理活动,这样既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了高效的目的,甚至老师可以安排从台词到表演的戏剧给学生,比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就很适合学生来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难领会玛蒂尔德以及其丈夫罗瓦赛尔的虚荣,以及他们在那个年代心底里的自尊与坚强。事实上,大部分的语文学习能力都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靠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而表演是最能接近作者心灵的方式。在戏剧的情境中,不需要考虑真实与否,不需要考虑对错与否,只需要感受人物的情感,感受精神的共鸣和时代的冲击力。在戏剧的情境里,学生的文学理解力逐渐提高。这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
  三、注重知识延展性,拓宽学生知识面
  语文学习,就如同其他所有语言学习一样,来源于生活,再回归于生活。河北特级教师张孝纯认为:“语文以教学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发展,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对相像字的混淆,例如“炙”和“灸”,老师就可以从造字法引入,慢慢解释到“炙”是火上烤肉的意思,“灸”是形声字,意同针灸。阅读文学作品,我们一向注重“知人论世”,任何作品主题的理解、把握都离不开作者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及其社会背景。如教学《狂人日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在巨大生存压力、精神压力下的状态,更好地体会鲁迅先生笔锋犀利的风格,体会鲁迅先生的痛心疾首,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特别是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于是学生便能更完整地认识一个生动的伟大人物的形象,更完整地了解一个时代,了解一个民族,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同时,鲁迅的文笔之凌厉、文字之戏谑,也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让他们以思辨的眼光看世界。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语文独特的知识延展性也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扩充。
  四、适当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中职学生不那么繁忙的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适当开展与语文、文学相关的活动。类似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给父母自制卡片,写上祝福语,借此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春节期间,让学生搜集并临摹春联,让他们感受中国的春节文化,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书法能力,先摹写后仿写,最后形成自己的字体。这样学生的书法水平不但得到了提高,书法的魅力更是能陶冶人的性情。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老师可以组织“课前五分钟演讲与评论”,内容可以是文学名著,可以是生活所见,可以是智慧感悟,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更乐于贴近生活、体悟生活。学校可以开设广播台,鼓励学生写广播稿,积极参与播音。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升华,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增强。
  五、结语
  情境教学,其实就是生活教学,让学生融入情境課堂,就是让学生融入生活。所以,学习语文,乃至任何一门语言,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走入生活,最高效的课堂就是生活。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阅读材料增多。为适应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指导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本文基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在教学中非常适用,教师帮助学生解题不如传授给学
【摘要】初中教学中语文作为主要课程,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本身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及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量大任务重,因此识字教学要注重教之得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打造会识字的教  室,让孩子们的识字活动置身于一个动、静结合的场中,以教室这个点光源向孩子们的生活进行辐射,构建出学校、家庭、社会的识字圈。以活动为依仗,支撑起孩子们识字的内在动力。以课堂识字教学为基础,为孩子们的识字活动保驾护航。  【关键词】识字教室;自主;布置;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
目的:肝硬化病人60%-80%可发生糖耐量异常,而10%~20%可最终发展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GM)。早在1906年就有人提出肝源性GM的概念.肝源性GM指继发于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糖
目的分析婴幼儿未能通过听力筛查的可能原因及其听神经病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对在2003年10月~2007年2月杭州市及周边地区妇幼保健院系统出生并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后,对于教师传授给学生完整的语文知识更是增加了难度.加之,现阶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基础学科,需要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的前提下做好相关教学准备,以创建出符合小学生身心脑力发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好,让教师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校这个圈子,就学习的对象来说,它涉及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与学习,都离不开这两个主体。教师作为
【摘要】文言文学习是初中语文科目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其彰显了我国古代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是对祖先优秀文化与宝贵精神财富的继承与传扬,对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修养及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结合个人从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工作成果,分析如何利用微信移动端社交媒体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文言文学习群,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课文的学习兴趣,改善当前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低迷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
【摘要】面对民航业新型员工,中文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普通话标准、音色动听,更要求各位民航行业服务者拥有敏捷的应变  思维、机动的临场行径、高超的语言应变能力。作为众多民航人才培养院校中的标杆,我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可谓是费尽心思,成效可圈可点。而创新无时不在,且看针对普通话语言课程体系,如何创新力行,形成创新型4C课程体系,从最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4C;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