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对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应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学”的能力,培养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在信息时代,只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才是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激发,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多彩,信息技术具有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集于一身的特点,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正是由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这些独特优势,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活动不仅要反映教学的结果—知识的获取,而且也反映在获取理论知识的思维过程,要逐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激发。
  例如,在“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设计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具有圆的位置关系的实例,如街头车技表演者脚下轻巧便利的自行车,工厂里复杂的皮带轮转动装置,还有杂技表演艺人手中的圆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共性,总结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变化的圆,自由移动两圆的位置,如图1,归纳总结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下,學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实践感知两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逐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想象是指人们通过仔细观察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而就在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逐渐的发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具有声、光、情、景的动态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多面体和正多面体”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老鼠滑稽地越过一系列多面体障碍物的小短片,学生很快就会被录像中形形色色的多面体和有趣的画面所吸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其次,看过短片后,要求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多面体,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各有千秋。这时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而在制作多面体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也得到逐渐发展。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多面体,如图2,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规律。可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模拟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合理地设计实验,丰富教学形式,不仅能使学生们在动态中观察,在操作中发展,在探索中学习,而且还逐步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可以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三角形,再度量每一个内角并求它们的和。学生们会发现它们的和为180度,然后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三角形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再测得它们的内角和仍为180度。学生们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它们的和还是180度,并且将度量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观察比较,于是学生们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生思考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教育已经步入新的时代—教育信息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创新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能很好地把握今天,走向明天。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新因子。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从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创新能力的立脚点,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的理论来发展全新的教学思路,浅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我们即将是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的崭新天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胜利.几何画板与微型课件制作[M]. 北京:高等院校选用教材,2001.
其他文献
基坑能否安全顺利施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坑降水是否成功。据统计60%的基坑工程事故直接或间接与地下水有关。基坑降水失败引发工程事故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
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引水隧洞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在充分利用洞室围岩自稳、承载和抗渗的基础上,结合水头及电量损失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横断面衬砌结构优化方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中心幼儿园  【摘 要】 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的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
因为我国的水工工程数量日益增长,分布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控制和调节水流,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等奠定了基础。但是水工建筑建设较
在建筑物实际建设过程中,地基的建造是整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全部建筑品质,这就要求必须做好建筑物基础施工。此背景下,本文以某复杂情况下的特殊建筑
能量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能量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尚未发现新能源的情况下,矿产资源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就显得愈发
地质雷达以无损性、宽频带、分辨率高、探测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能精确探查浅层地下目标的空间位置,成效显著。本文从地质雷达方法的原理特点出发,论述利
我有一个坏习惯——踢被子。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都要踢被子,而且厉害得很。然而在冬天,因为我踢被子这个毛病,让“感冒”常常找上我。所以,妈妈经常半夜起来给我盖被子。记得有一
【摘 要】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转变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丰富;数学;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赞科夫曾经说:“对所学知识产生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学生只有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有热情去接触、学习和掌握他。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存在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