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 有效活动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smag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自然·社会这门地方课程是浙江省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上好这门课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有效的活动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活动”起来,给学生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这样操作的:一是布置详细的课前活动;二是组织精彩的课堂活动;三是开展丰富的课后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长。
  关键词:地方课程;学生学情;有效活动
  
  人·自然·社会这门地方课程是浙江省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文化、和谐浙江等主题内容,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其有利于实施乡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如果只让学生呆在教室里“畅所欲言”,既体现不出新课程的理念,又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笔者觉得上这门课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起来,给学生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成长。
  这几年,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观摩了不少优秀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反思,在“活动”两字上下功夫,悟得点滴启发。
  一、课前活动——巧用地方资源,提高学习起点
  《人·自然·社会》教材中,每一课都安排了活动内容,有一些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去网上、书店、图书馆搜一搜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去实地看一看、问一问,通过各种课前活动,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既可以充实课堂内容,又给他们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探究天地,增强他们对家乡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并从中让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在教“家乡的物产”这节课时,教材中写到的柑橘,就是我们临海非常有名的特产,除此之外,我们临海还有很多土特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家乡丰富的物产,推广家乡的土特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课前笔者就布置学生去做调查活动。
  一是精心设计了调查表,让学生根据提示、要求多角度地搜集资料。
  临海市土特产调查表
  ■
  二是告知学生调查的方法: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以往的经验,可以问问亲朋好友,可以到菜场、商店去考察,还可以通过书本、电脑等多种途径去了解。
  三是告知学生展示的方式:可以画画,也可以用照片,还可以用实物,或者将吃剩的包装袋带到课堂上展示。
  四是告知学生如何汇报自己课前活动的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可以当小导游,可以编儿歌,可以说说喜欢的农特产的特点以及和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然后在调查卡上写一写。
  那一节课,学生带回了几十种家乡的土特产,有水果,有茶叶,有各种临海特有的小吃。课堂上,学生不仅汇报得津津有味,还一起品味了羊岩绿茶,分享了水果、小吃。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有一学生由衷地赞叹道:“我们临海的物产真是太丰富了,我爱我们临海!”的确,课前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家长们都普遍反映,学生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自己询问有关的特产知识,当家长答不上来的时候就要求上网帮助自己查找,可见学生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实地参观等实践活动,学生对家乡的特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整个活动不仅推动“学”,也有利于“教”。
  又如:四年级教材中的“安全使用家电”这节课,笔者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收集各种电器的说明书,拍摄家人或别人使用电器时的照片,调查并记录家长使用电器的情况。在课堂中,当笔者让学生交流哪些使用方法正确时,学生的兴趣可高了,纷纷拿出课前拍摄的照片、记录的现象,讨论开来。正是课前的搜集活动丰满了文本的内容,让教材“活”起来、“动”起来,为课堂上学生能真正学到安全使用电器的本领引进“源头活水”,也改变了学生被接受、被记忆的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活动——紧扣学情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化静为动——欣赏性活动
  《人·自然·社会》教材提供的图片、文字都是静止的,有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提高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尽量把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化静为动,创设欣赏性活动。这是一种以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由于它画面美,动感强,比一般媒体更具吸引力和渗透力,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颇具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可以抓住契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自由地穿梭其中,得到美的体验、情的交融,学生就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上“江南古名居”一课,在学生了解了各种古名居的特点,制作好自己喜欢的古名居名片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欣赏性活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请学生欣赏浙江各种古名居的录像,课堂上一下子就沸腾起来,紧接着,笔者又播放了临海最有特色的古建筑:紫阳街和太平天国台门,让他们说说临海古名居的特点,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缩短了,学习的劲头被激发了,也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他们纷纷表示要自觉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再如:上四年级的“江南戏曲奇葩——越剧”“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等系列教材时,笔者知道学生的生活离这些地方戏有距离,光看看文字了解这些剧种,学生一定不喜欢。于是,笔者搜集、剪辑了教材中提到的几段名段供学生观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后,对这些地方剧有所了解,接受并喜欢上了地方戏剧。因而,当教师有目的地把学生引进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去时,课堂教学不再是以“说教”为主,而是深层次地激发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2.寓教于乐——游戏性活动
  《人·自然·社会》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以及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写和设计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这是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
  (1)猜一猜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具体的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蹲下来看学生”,试着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以一颗童心接近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三年级“名人鲁迅”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文学大师鲁迅童年的生活。然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鲁迅是很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学生平时最喜欢玩的猜一猜游戏,在导课时,笔者在询问学生以往认识的名人后,出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段话:“我不知道家里的人为什么要将我送到私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呀?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简介鲁迅,揭示课题。通过猜一猜这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情境,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课文中来了。笔者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鲁迅故居,继续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在笔者精心创设的这种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游戏式学习氛围中,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学生心情舒畅,小手高举,在活泼欢乐的气氛中获取了新知识,走近了鲁迅。
  (2)演一演
  四年级“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要求学生知道在对自己自身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下,讲究斗争策略,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创设了两个遇险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自己的应对策略。由两个学生扮演坏人,另一个扮演学生。学生很积极,都想自己来试一试。在观看完表演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这样的应对方法行不行?这时学生陷入了思考。随后,在引导学生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的策略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在辨析中不断总结出各种应对策略。这节课如果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图片了解解决方法,在真正遇到一些紧急时刻时,学生仍会比较慌张,一时会忘记该怎么做。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让学生课堂上演一演、做一做,借助“活动”把教学中的知识运用、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
  3.身体力行——操作性活动
  在地方教材中,有许多浙江地理方面的内容,如果只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这些地理位置、地名,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感受也会很平淡。为了更有效地教学,笔者觉得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做一做”活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五年级的“家乡的地形”一课,让学生理解浙江地形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点,有一个教师就印刷了浙江行政区划图,把四座主要的山脉、四条主要的江流、四大名湖都制作成图片,让学生在区划图上贴一贴,通过这样动手操作的活动,浙江地形特点就牢牢地铭记在学生的心中。
  又如:六年级的“让考试更轻松”一课,这是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新课标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采取空洞说教,要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发展身心。有教师在指导学生克服考试时过度紧张、焦虑等怯场心理时,让学生跟着他做一做“考前放松操”,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跟随教师的动作做起来,学到了真本领,对以后的各种考试甚至一生都有用,这样的操作性活动是多么必要和贴切。
  4.活学活用——竞赛性活动
  在我们的地方课程中,有很多课知识性很强,如果平铺直叙地让学生去读读、说说,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这一课的兴趣,而且效果不佳。如四年级“探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课,教材呈现的内容比较多,学习目标有三个:一是知道浙江省的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称,能够从地图上识别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二是简单了解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色;三是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这些目标,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前2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后20分钟以一大组为单位参加班级的“知识竞赛”活动,优胜的组将获得奖励。因为有了这样的活动,自学讨论时,学生很认真、很投入,竞赛时更是全神贯注,结果这一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后活动——妙拓实践活动,发展综合能力
  地方课程教学要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及深层次价值,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与探索,真正达到对地方文化的内在认同,在多样的文化传统中追寻独特的价值,让地方课程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同在。课后活动就是延续和继承这种活动理念。如教学六年级“防范灾害有良方”一课时,每班都进行了模拟演练。之后,我校六年级组又与学校大队部合作,搞了一次地震灾害逃生演习。当报警声不经意间响起后,广播通知有地震,各班学生立刻做出了正确的反应——迅速有秩序地在教室里排好队伍,按学校出操的行进顺序,井然有序地从教室的两个安全出口离开,来到空旷的操场上。
  如教完三年级的“江南丝绸”后,三年级的教师购买了蚕宝宝,分发给学生,布置他们回家养几条蚕宝宝,了解蚕茧的由来,观察蚕的成长过程并记录心得。之后,还组织评比谁的蚕茧最好。学生在这项课后活动中,始终热情高涨,既学到了本领,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教育活动的终极取向应是人的发展。立足地方课程开展的各种活动,拉近的是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关注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追求的是学生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但愿这朵绚烂的活动之花在地方课程的绿洲中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高峡,等.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内容的复杂性。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对实现有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切入点;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学证明: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被喻为教师谱写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
期刊
摘 要:略读课文是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到小学高段,略读课文更占了很高的比例。因此要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中的不略之处,并实行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这样略读课文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应对自如。  关键词:略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视
期刊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仅有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我希望我的学生是最好的,并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成为最好的,只要从各个方面引导他们,其能力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尊重信任  学生有了过失,尽管心痛难忍,但我从不曾体罚过任何一个学生,也从不曾在公共场合、师生面前厉声批评过任何一个学生,而是努力维护他们的自尊。我信任他们,对他们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
期刊
分析转换就是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运用转换模式将一个陌生问题转换为熟识内容,将一个难的未知变量转换成较易认知的变量,将一个复杂问题简化成一个典型的化学模型。现将笔者在有机化学的一些总结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例1: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A.只含有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有一个叁键的直链有机物  【
期刊
归纳与猜想类考题是极具特色的一类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发现、认知、归纳和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备受中考青睐。近年来,各省数学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此类探索规律型问题,而且形式多样。那么如何来解这类问题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一、数字中找规律  (2013年湖北省孝感)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今年的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奥
期刊
摘 要:目前的国际汉语教育,通常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汉语教学研究,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语言交际能力,以及一系列教育方式的结合。本文对国际汉语教育、汉语国际推广以及国际汉语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育;汉语国际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语言交际能力    针对国际汉语教育,可以从汉语国际推广和国际汉语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期刊
摘 要:聋校数学课堂要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认知方式,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有效”地激发思维;立足聋生思维特点,做到“适合的才是有用的”;加强个别化教学,做到“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适合;有效;实践;反思    “能被3整除的数”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倍数,以及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
期刊
摘 要: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农村最普遍的办学形式,它有很多优势,如教师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相互学习等。只有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才能把学校办得更好。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教育教学管理;优势    笔者是一个在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基层教师,工作了四年,任班主任两年。在此之前,笔者曾在成都某初中工作两年。笔者发现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很多方面比单设初中有优势,但由于管理机制等问题,却没有发挥出来。虽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校与家庭皆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环境,缺一不可。因此,为构建新的现代教育体系,满足对现代学生的教育需求,必须建立完整的家校互动立体化模式,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联系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一、建立家校互动模式的必要性  1.社会因素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国内教育处于制度转轨阶段,随着时代
期刊
一、活动背景  进入初二,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任务的加重、作业量的增多,班中出现了“随便应付作业”的现象,部分学生早早到校就是为了在教师到之前抄好作业。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的下滑,也使各任课教师产生了“学生作业情况与考试反映出来的真实水平严重不符”的疑惑。  二、活动目的  通过“用诚信面对自我”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认识到抄作业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杜绝班级抄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