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点金石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开封朱仙镇、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
  几年前,上海大学的吴信训教授曾来到潍坊,他发现,在当地政府专为杨家埠年画建立的风俗园区里,年长的传人正为游客当场制作年画,但参观者却寥寥可数。“一张由传人亲手印制的年画,在那里只卖2元钱。”
  如今,几十元的裱费、十几元的包装盒,让原本廉价的杨家埠年画成了国际会议中最受外国专家喜爱的中国礼品之一。吴信训解释:这就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普遍现状,“我们不缺乏艺术家和艺术,但疏于包装和打造成熟的产品。”
  目前,我国大部分民间艺术能够专心于原始的生产,但缺乏与艺术品市场之间的沟通。
  昆曲的大雅大俗
  上海西面,有个朱家角。
  与众多江南水乡不同的是,朱家角的旅游兴盛是近十多年的事。上世纪末,上海一批热衷于地下摇滚乐的年轻人,在大都市里失去了依附,便退而居其“郊”,来到这个当时房租便宜且商业尚不发达的古镇。
  由此带来了朱家角的兴盛,也带来特别的文化氛围。夏夜,伴着在街市中流淌的河流,在石阶上聊天的人中,常常坐着你意想不到的音乐家。
  课植园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7月初的一个夏夜,一场实景昆曲牡丹亭在此上演。
  这场由音乐家谭盾、舞蹈家黄豆豆和昆曲表演家张军联手打造的实景昆曲,已成为当地乃至上海的知名文化节目,往往一票难求。演出时间原本定于每年春、秋两季的周六晚上,但今年春天的闭幕演出挪到了7月初,因为“供不应求”。
  戏台在园林中的八角亭内,回廊蜿蜒,竹林深处,风拂弱柳,营造出杜丽娘的生死轮回和柳梦梅的梦中缠绵。看台与亭林相隔一湾窄窄的湖水,夕阳西下的时候便闻戏锣敲响。演员在湖边长吟,倒影在湖水中旖旎。
  整个看台能容纳约300名观众,票价分为多个档次,从最贵800元到最低的学生票50元均有。以平均票价250元计,每场演出的收入在75000元左右。给朱家角带来的餐饮、住宿以及旅游商品的收入不可小觑。
  在市场化演出中,昆曲的包装和推广已经相当成熟。
  2009年7月,上海昆曲团副团长张军在茂名北路一处高档餐饮会所,开设了厅堂版的《牡丹亭》。这场演出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其高端定位。
  彼时,要想欣赏这出《牡丹亭》需要花费千元,如果企业包场要四五万元,但座位仅30个。在张军看来,昆剧艺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众艺术,而会所昆曲的演出方式,很适合昆剧面向精英阶层和高端商务人士。
  无独有偶,早在2007年,北京也推出了皇家粮仓版《牡丹亭》,每场仅50座,包含晚宴的最高票价高达1980元,吸引了包括驻华使节、文化学者、商界领袖等精英人群。
  多媒体南京版《牡丹亭》在位于南京熙南里的21会所开始试演,不对外、不单独售票,会员的商务包场费用算下来,也是人均消费千元。
  张军本人还曾举办过一次“当昆曲遇上拿破仑”的雅集,他唱昆曲,中场休息的时候,请品牌经理给来宾介绍如何品尝拿破仑干邑。这样的合作甚至被用到一款拿破仑干邑限量版的中国发布会上:某品牌在上海的法国总领馆里发布,张军则以此为灵感特别编排了一套演出。
  2010年世博会后,张军逐渐将自己的演出阵地转移至朱家角的园林版牡丹亭。这出8个人的《牡丹亭》,经济收益抵得上一个普通剧团全年的演出。园林版《牡丹亭》的观众里,95%不是传统的昆曲观众,而是他口中的“戏曲白丁”。
  江苏省民协驻会副主席张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园林版《牡丹亭》是一出很好的剧目,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也考虑到了观众的不同层次,难怪会取得成功。”
  夏布画的传承
  “古代的中国画也经历过一个在画布上作画的阶段,与西方的油画和非洲的传统画一样。发展后期才流行于宣纸上作画,此前中国人用的画布便是夏布。”中国夏布画创始人王少农介绍说。
  夏布原料为苎麻,即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成为布料可以染色和印花。
  苎麻纤维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所以,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重庆荣昌、江西万载、湖南浏阳等地,仍有手工生产的夏布。
  中国古代夏布的粗细规格以“升”表示,即在规定的布幅(约1. 5市尺)内每80根纱称为1升,约为每毫米1. 6根纱。在周代还规定了各种粗细夏布的不同用途:7~9升的粗苎布供奴隶、罪犯穿用,也可作包装布用;10~14升为一般平民穿用,是大众化的衣料;15升以上细如丝绸,为高贵品种,仅供贵族享用,最精细者达30升,供王公、贵族制帽用。
  “在中国夏布上创作中国画,可以解决传统中国画的保存问题。”王少农说。所以,夏布将继绢、宣纸之后,成为第三大国画原材料。
  但在工业纺织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夏布的传统手工技艺正濒临失传。1999年1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内江隆昌考察了传统产品夏布生产的全部织造流程,他说,“夏布要走出单一的、依赖性的、粗放型盲区,重拾昔日辉煌”。
  王少农创新的中国夏布画,曾入选世博会邮票的珍藏版。中国夏布画把传统国画与古老的夏布文化融为一体,促进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
  夏布有“天然纤维之王”、“中国草”的美称,用途广泛,可作高档的服装、床上用品、褥垫、墙布、门帘、工艺美术品面料。
  “除了作画,夏布现在也得到了企业的关注。”王少农说,“福建和深圳的两家企业目前正致力于夏布的规模化生产。”   创立古船收藏门类
  尤飞君,有“中国仿古船模制作第一人”之称。这位成功的车轮公司老总,历时十余年耗资上千万元打造了一支“古船队”。
  他完全参照古船资料的尺寸,缩造了130多艘唐朝以来的各类古船模型,并收藏了不少桅杆、舵、桨等船具。这些仿制的古船造型千奇百怪,尽管只有一两米长,但船窗可以开,船帆可以升,船舵还可以转,工艺相当于造一艘真船。
  制作之精巧,就连以船舶研究见长的武汉理工大学的专家们也为之叹服,尤飞君制作的船模也因此走进大学课堂。尤飞君最为得意的,是他花了60多万元收购来的木椗,据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木制椗,重500多公斤,长7米多,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郑和船队的遗物。
  几十年来,经过造船专家设计、绘图和专家的指导,尤飞君还先后为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制作了5米长的大运河漕舫船模型,为安徽淮北市博物馆制作了5米长的北宋汴河客船模型,也为山东威海定远舰展制作了约3米长的郑和宝船模型等。
  2011年,尤飞君的儿子尤泽峰从英国求学归来。对于尤泽峰而言,古船仿制是父亲的兴趣,自己的任务是如何推广古船艺术,不仅使宝德古船研究所可以逐步盈利,并且能让古船艺术得到市场的认可,成为新兴的收藏门类。
  “我父亲十分痴迷古船。在宁波,有一批退休的手艺工人专门制作古船。当年他们退休时,父亲为了延续古船制作的手艺,也为了给老工人们提供一份新的工作,便将他们聚集到了一起。”尤泽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然而现实毕竟有些残酷。几十年来,尤飞君一直靠着自己轮胎企业的盈利投资于古船研究。
  “我们为几家博物馆制作过古船,也接受一些政府和企业的礼品订单。虽然古船仿制品的单价很高,但是因为量非常小,这些费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古船事业来说,杯水车薪。”尤泽峰说。
  在他看来,推动古船走向收藏和艺术品市场是最好的选择,“但这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发展一个新的艺术品收藏门类并不容易。”
  在推动古船收藏的同时,尤泽峰开始了自己的“策展业”。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游艇展上,尤泽峰用古船模帮助一家参展公司布展,还带着几个造船工匠现场打造一艘古船模。这个展台成功吸引了大批观展者,他的成功策展,得到了第一笔丰厚收益。
  2012年3月,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成为国际海事博物馆协会(ICMM)在国内的唯一正式成员。该协会是一个会员制的大型国际组织,任务是将世界各地海事博物馆的专业人士联合起来,为专业的海事博物馆提够各类帮助,包括船舶保护技术支持、交流展览机会和各类与海事相关的教育项目等。
  民间艺术的产业化之路
  吴信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艺术门类众多,收藏界目前只集中关注书画、瓷器等门类,传统的收藏门类趋于饱和,如何培养孕育新的艺术品收藏种类,并得到市场的认可,是文化产业中一个新兴的课题。”
  2013年7月《全国中青年民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在沪举行。近百位全国民间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和民间工艺传承人、民间文化经营者及管理者参加了研修活动。“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成为课程中有特色的参观点。
  姚建萍是苏绣的第三代传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作品被世界各国美术馆和收藏家珍藏。
  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兰娣告诉本刊记者:“姚建萍的刺绣已从简单的临摹变为对画稿的二度创作,刺绣作品的最高售价已达到数千万元。”
  但是,“除了国家订单和私人购买之外,姚建萍的作品进入拍卖市场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由于姚建萍本人醉心于艺术创作,对市场推广关注不多;另一方面也因为民间艺术品进入拍卖市场的渠道并不通畅。即便是刺绣,这样颇受市场认可的民间艺术品种类也并没得到足够的关注。
  不过,也有发展较为顺畅的,如镇湖刺绣。镇湖,位于苏州西部,农民除了种田,大多从事外贸刺绣加工。近几年来,镇湖的刺绣产业蓬勃发展,刺绣销售产值由2002年的2. 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亿元。
  和镇湖刺绣不同,多数民间艺术门类还在奋斗中。
  陆洪波的家族专门生产武术用品和服装。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的企业获得一个契机,“当时虽未入选奥运会指定武术服装,但参与了比赛服装的贴牌制作。”
  2011年,她曾在邯郸策划一场万人同打太极拳的大型活动。“服装、人员都准备好了,同时为了城市推广还计划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后却不了了之。”这次活动让她的工厂至今仍滞压几千套服装。
  陆洪波告诉本刊记者,靠个体力量推广民间艺术非常困难,“政府扶植和市场关注同样重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民间艺术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发展,同时也为当地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上海第一富豪周行茂与著名影星章冰宓的婚礼是2150年最热门的话题。  鉴于春天有可能继续推迟到来甚至不来,他们决定把婚期定在7月中旬。然而,当7月姗姗来迟的时候,春天依然保持它那惯有的神秘做派,偌大上海并无半点春天的消息,即便是迪士尼乐园鸟叫也是三年之前的高保证录音,至于那些花儿只能去永恒之春公司的超级生物圈里才能看到。  永恒之春,这家已经经营了50年的春天制造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所有的制造春天服
2011年12月12日,中山大学南校区梁琚堂。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志恒正在宣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一封贺信:“‘圆梦计划’通过每年资助万名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本科或专科网络教育的形式,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提供了一条向上的通道。”“希望他们热爱广东、给力广东,做广东建设和发展的主人……”  “圆梦计划”是由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实施的项目,资助在粤务工青年参加以网络远程教育为主的高
世界像一个热闹的舞台,各色人物你来我往,推推搡搡。有的自命不凡,踌躇满志;有的身败名裂,灰心丧气。然而一切都会过去,在一切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  我们常说的“安静”,有时指一种单纯的物理意义上的状态:声音愈是低微愈是安静。它也许会让人感到几分寂寞或枯燥,但终究跟人的心情没有多大关系。  而另一种安静,或者换一个词,幽静,却更富于精神性和情感意味的。那是脱离了虚浮的嘈杂之后,面向生命本源
1870年前后,一场用电动机取代蒸汽机的产业变革在英格兰中部地区发端。这场被后人称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不仅带来了电灯、电话、汽车等无数如今人们认为必不可少的新事物,也让世界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 -大国崛起和世界大战。  如今,以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来自学界的美好描绘,足以让每一个普通人血脉贲张:以尖端工业中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为例
回锅肉是原来的回锅肉吗?东坡肉是原来的东坡肉吗?  不是。  这个回答似乎很冷血。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四川猪种---“成华猪”已濒临灭绝,一度只剩下100头。适合做东坡肉的浙江猪种---“两头乌”,则被称为“中华熊猫猪”。  农业部调查说,72个地方猪种,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就有34个。盛行中国养殖场的,是大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它们分别来自英国、丹麦、美国、比利时。  畜牧养殖业工业
“智囊”、“智库”在英文中具有“思想库”的意思。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组建了一些松散的机构,使来自军事、科学、工程等领域的人士能够对重大的战略、安全问题及其具体应对进行充分讨论。  今天赫赫有名的兰德公司,就来自1946年美国陆军航空队独家资助的一个名为“兰德计划”的研究项目。当时由一家大型航空公司执行,“其目的是在和平时期继续推进战时所聘民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这家早期以军事研究为主的智库机构,
《三国演义》是好小说吗?是的。  是伟大的小说吗?那要看怎么定义“伟大”。  如果认为巨大的、影响多人的便是伟大的,如果认为受人膜拜的就是伟大的,如果认为令人自觉其卑微的就是伟大的,那么,《三国演义》当在伟大之列。如果认为个人的、带有精神性的才是伟大的,如果认为超乎日常经验、难以捉摸其始末的,是崭新的创造而非渺小之累积的,才是伟大的,那么,金字塔也没什么不得了,长城比不上黄道婆的一台纺车,而《三国
数九隆冬,“冬令进补”正是大家热捧的关键词。这个说法流传数千年,其原理大致可以理解为冬季是个“封藏”的季节,利于吸收蕴藏,适时服用补品可以发挥其最大功效,因而有言道“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咱中国人凡事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这也是鲜活的一例。  一日,偶遇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老友,久未见面问及近况,其言辞中有些失落。大意是,他们美国的母公司出了点状况,在信息高度畅通的今天难免殃及亚太业务;而且明年经济形势
首都北京的2013年12月3日,出现了一条非常小的民生热线消息。  市民刘先生向“中国经济网”投诉说:在3分钟内收到3条垃圾短信,查话费后发现,他根本没有定制短信所提示的业务,却被中国移动扣掉3元钱。当天,他致电中国移动客服电话10086,对方称会在48小时内给出答复,13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人理睬他。记者还向10086核实了投诉情况。  历史不会忘记垃圾短信。这条民生新闻虽然被互联网信息海洋淹没,
在香港一家图片社供职的网友回杭州省亲,回港后才通过电邮告诉我,他在清明前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  他说这次内地行,特别是到了父亲出生的农村,有两件事情让他觉得十分新鲜。一是农村家家户户门口都种了花草,而20多年前回来时,农居的空地上大都种的是蔬菜;二是家家户户打起了高墙,以前少见农居有建围墙的。他问我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农民是最讲“经济实惠”的群体,我在农村出生、成长,小时候真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