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定式学习语录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c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同学读了《创造学思想录》这篇课文后,感到有点意思,但又觉得难。因为课文结构形式特别,八则语录上下联系并不紧密,看不出整篇议论文的特质,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们不妨打破思维定式,尝试用下面的步骤进行学习。
  第一,请同学们阅读八则语录,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1. 请用下列句式,对每一则语录进行概括。
  创造性思维,不要__________________,而要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不难写出以下的句子——
  创造性思维,不要总是那么严肃,而要在大多数时候保持放松状态;
  创造性思维,不要因循别人的做法,而要建立自己的规则;
  创造性思维,不要失去了想象力,而要像孩子一样,保持想象力;
  ……
  2. 请根据上面的提炼,说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同学们只要将上面的句子进行简单合并,自然能够归纳出以下结论——
  创造性思维,就是要保持放松状态,保持想象力,走出因训练形成的思维疆界,顺其自然……一句话,“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待同样的事情”。
  完成了这两个小问题,我们就把握了本课的核心——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这一步骤帮助我们打破了学习议论文的思维定式——本篇课文不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而是带有议论色彩的语录,我们应该用学习语录的方法来学习它。
  第二,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句子,小组讨论说说其作用。
  1. 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
  2.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3. 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4. 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
  5. 他想,所谓的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八则语录,最短不过72字,最长也不过169字。每则语录结构基本相似,都有观点句和支撑句。有的观点句在文中,支撑句紧随其后;有的题目就是观点句,支撑句在段中。上述5个句子,都是支撑句。那么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些句子究竟支撑了什么,证明了什么。
  第1句是举例论证,证明了“创造性思维不能因循别人的做法”的觀点。
  第2句是引用论证,引用毕加索的话有力地支撑(证明)了创造性思维需要保持想象力的观点。
  第3句也是引用论证,证明了创造性思维需要走出思维定式的观点。
  第4句是比喻论证。这句话中“思维疆界”的比喻意义十分明确,证明了创造性思维需要走出思维定式的观点。
  第5句是对比论证。将“他”看见的与没看见的进行对比,证明了创造性思维需要想到画面背后的观点。
  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作者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让自己的观点站立起来,使语录本身具有了很强的说服力,这是本篇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其他文献
我第3次見到那个小女孩时,她正弓着身子,拿着一块深灰色的抹布擦洗着我的车轮,显得瘦小而单薄。  我拍拍她的短发,她惊恐地站起来,红着脸说:“您好!莫伦先生,我叫莎丽尔。”我正打算付给莎丽尔小费,她却紧张地摇头说:“对不起,莫伦先生,我并不是想要您的钱。”“难道你是想跟我交朋友?”“因为您跟我爸爸长得很像!”  看得出,莎丽尔说这话的时候鼓足了勇气,而且一提到“爸爸”,她的眼泪几乎就要掉下来。我突然
名师简介  沈宗银,扬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参编国家级、省级图书资料10多种,曾获扬州市优秀课一等奖。现为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读书要像牛吃草,需要“反刍”。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毛泽东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其他皆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
季羡林先生是学界泰斗、国宝级的大师。他的文章文笔轻灵、阐述精辟、智慧飞扬,一向深受读者的喜爱,《成功》就是其中的一篇,其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 举重若轻,大题小做  一般人写议论文,都是小切口、深挖掘、小题大做。季老此文,不走寻常路,渐次聚焦,大题小做。  文章开宗明义,直接切入“成功”这个宏大的话题。接着,笔锋一转,引入“预期”这一概念,对“预期”略作阐述以后,着重强调道:“我在这里只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将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就会更加稳固。教育家罗家伦《学问与智慧》一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对比论证,抓住这一点,就找到了学习本文的一把钥匙。  本文的对比论证有两类,一是举例对比,一是讲道理对比,两类对比的运用各具智慧。  一、 用举例的方法进行对比论证。  这不是简单的“一正一反”的对比,
一、 基础练兵场(25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0分)  饶舌( )俨然( )晦塞( ) 焙烧( ) 滑稽( )  蕴( )含犀( )锐烦suǒ( ) 言简意gāi( ) róng( )会贯通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不能不说河北电视台举办的“中华好诗词”节目没有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 主持人只要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
期刊
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坏人?什么叫好?什么叫坏?我没有看过伦理教科书,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这样的定義。我自己悟出了一套看法,当然是极端粗浅的,甚至是原始的。我认为,一个人一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人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个人思想和感情中矛盾和平衡的关系。处理好了,人类就能够进步,社会就能够发展。好人与坏人的问题属于社会关系,因此,我在这里专门谈社会关系,其他两个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