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MRI对儿童纵隔神经节源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神经节源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瘤GN 19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6例,神经母细胞瘤(NB)16例]的MRI特点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病变大小、肿瘤形态及边界、MRI平扫及增强信号特点等,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查,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9例GN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肿瘤最大径(7.3±2.7)cm,肿瘤形态规则12例,边界清18例,肿瘤与椎管相通11例,肿瘤呈多结节融合状0例,肿瘤呈纵长12例,平扫T1WI呈低信号11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12例,肿瘤伴出血坏死囊变2例,增强后呈轻度强化9例,肿瘤包膜完整13例,发生转移0例;6例GNB和16例NB出现上述征象者分别为:4.1岁,1.9岁;(6.8±2.6)cm,(6.4±2.5)cm;2例,6例;5例,12例;3例,15例;2例,10例;3例,12例;0例,4例;3例,9例;2例,11例;1例,2例;5例,9例;0例,7例;在发病年龄(F=4.145,P=0.024)、肿瘤与椎管关系(P=0.023)、肿瘤伴出血坏死囊变(P=0.001)、肿瘤呈多结节融合状(P=0.000)、平扫T1WI信号(P=0.015)、伴发转移(P=0.000)等方面进行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最大径(F=0.363,P=0.698)、肿瘤形态(P=0.277)、边界(P=0.221)、纵长生长(P=0.401)、平扫T2WI信号(P=0.835)、强化程度(P=0.338)、肿瘤有无包膜(P=0.423)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良性GN发病年龄较NB明显偏大,T1WI平扫多呈低信号,增强后以轻度强化为主,GNB和NB的肿瘤形态不规则,NB以多结节融合状为主,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T2WI以混杂高信号为主,多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NB容易侵犯到椎管内及发生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