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探讨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文章对偏远山区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以期为偏远山区高中体育以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增强《体育与健康》课的效果,推进偏远山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偏远山区;高中;体育选项;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3.01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年9月起,部分省市高中开始试点推行新课标,2005年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我校2010年9月也开展了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的模式。在课程项目设置的初衷上,本着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让所有學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技能,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本文对我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实施现状若干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客观揭示高中体育选项课开展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体育课选项教学的进一步实施和改进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学生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选项课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1年至2016年有关体育课程改革和大学、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课教学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
  向东源县教育局主管部门领导,附近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体育教师请教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
  1.2.3问卷调查法
  1.2.3.1 问卷的效度检测
  在发放问卷之前,向一线高级职称的高中体育教师、高校教授和主管行政领导就问卷内容进行了解,其中3位专家认问卷涵盖面达到了调查分析的要求,5位专家认为问卷设计合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2位专家认为问卷设计一般。
  1.2.3.2 问卷的信度检测
  问卷采用固定随机调查,并且在相隔16天再次填写,计算2次回答之间的相关系数R=0.78,具有高程度的内部一致性,因此在信度上仍具可信。
  1.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采用现场发放回收的形式。女生每班10份,男生每班10份,发放学生问卷1600份,回收1600份,有效问卷1551份,有效率为96.9%。教师发放20张,回收20张。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问卷星,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3.0)对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调查和分析
  2.1我校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项目设置情况
  根据现有的场地条件与师资现状,开设了气排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田径项目。根据学校现有场地条件,由教务处安排同时上课的行政班为5-10个(全校运动区只安排这些行政班上课),6-12个体育老师同时上课,每个选项教学控制在40人上课。在课时安排方面,采用每学期两期的教学,即运动项目学习时间为半个学期,期中阶段考核过后,轮换选择其他运动项目。
  2.2教师、学生对体育课选项教学的态度和感受调查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100%的体育教师对选项课教学是持肯定态度;97.8%的男同学和92.3%的女同学对参加体育选修课有着积极的态度,也是支持选项课教学的。可以看出,国家在2003年开始推广新课程改革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同时也说明选项课教学推广是正确的,势在必行。不支持的同学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原因主要在于(按人员多少排序):1.没有选上自己喜欢的项目,被协调去其他项目;2.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校没有开展开设;3. 没有基础,考试很难过关;4.自己对体育项目都不喜。5.生病,不适宜上体育课。
  2.3学生对体育课喜欢程度和选项课动机以及影响学生选项的调查分析
  2.3.1对体育课喜欢程度的调查分析
  2.3.2对选项课动机的调查分析
  2.3.3影响学生对选项课选择原因的调查分析
  由表2、表3、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是比较喜欢的,只有2.8%的女学生对体育课不喜欢,可能存在个例;而在选项课动机和影响学生选择原因的调查中,男生有5.3%和5.6%,女生有45.1%和46.6%是为了通过考试,我们需要在对待选项课的态度和动机需要正确的引导,体育教师应该引起重视,找出问题。
  2.4学生对选项课教学方式及更换周期的调查分析
  2.4.1学生对选项课教学方式的调查分析
  2.4.2学生对目前选项课更换周期的调查分析
  由表5、表6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认可程度不高,男学生有16.8%明确表示不喜欢,女同学有15.4%没有给予评价,深入调查,得出同学对教师教学方式存在下列问题(按人员多少排序)1.分层教学没有落实,还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2.新课标下,有老师还在谈老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忽视了新三基的构建(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3.同学们传统的三部曲教学程序不是很认可。
  在选项课更换周期男同学和女同学差异比较大,男同学对于目前选项课更换周期57.8%的同学表示不满意,女同学76%是可以接受目前选项课更换周期的,经过深入调查,男同学认为目前一学期2次更换所学项目只是基础,并且更换频率过高,没有团队,男同学并且建议分层教学,希望可以不更换项目,继续深入学习。女同学支持一学期更换2次最核心只是因为目前选项课更换后都学的是基础,方便考试。这个问题也将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   2.5学生对选项课教学考核评价的调查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学生对考核评价觉得基本合理,同时也发现有23.5%的同学认为不合理,有7.7%的学生没有给予评价,25.3%的同学认为不合理,经过深入调查,学生认为评价体系不能是单一的一个标准,对过程性评价标准有着一定的期望。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选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这是新课程课改中需要注意的。
  3我校在实施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重要的问题
  3.1分层教学合理安排,更换周期要合理,考核评价要切实可行。
  3.2注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需要自我学习。
  3.3选项课教学内容需要突破,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3.4理论(室内)课程的开发需有征对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我校高中体育选项课改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喜爱,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让所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技能,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4.1.2我们也有信心和决心大力完善选项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偏远山区高中体育选修课提供有效的支持。
  4.2建议
  4.2.1依托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选项课调研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科学并快速的完成选项课的设置、报名、分班。进一步将体育选项课改为“自助餐”模式,完善分层教学、走班制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实行网络APP点名考勤,并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4.2.2加强业务学习,增强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体育选项课也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对体育选项课项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体育老师的特长尽量能够满足学生对选项学习的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每次的选项,在课堂中想办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4.2.3建立完善评价体系促成长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遵循激励性、多样性、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可操作性及生活化和个性化原则,将过程性评价、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绝对不可以让学生将考核评价作为学生选择的重要依据。
  4.2.4 协调沟通,寻求重视与支持
  体育选项课还受学校场地,器材和领导的重视程度的制约,体育老师要合理安排,将场地和器材发挥到最大功效。同时多和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朱万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于秀.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个性发展 [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01).
  [7]马全艳,高丽君,韩民华.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选课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5(02).
  [8]于力.塔里木大学体育选项课调查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04).
  [9]胡玉华,朱小毛,卢艳红.“主、辅内容相结合”的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10]孙慧英.高职院校体育选项教学课探索与实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11]侯良勇.对新疆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0).
  [12]顾云芳.高中体育选项课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010(29).
  [13]高卫群.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J].运动,2010(06).
  [14]库尔班·阿不拉.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10(03).
  [15]韩亚维,卢丽.浅析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J].华章,2010(27).
  [16]朱科峰.高二年级实施《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3(01).
  [17]徐健,陆敏.构建以篮球为特色的体育选项课程研究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4(23).
  [18]卢桂兵,席莉.體育选项课分班异步教学模式在公体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6(0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和贡献率不高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抽样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贡献率、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激励及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国际合作
摘 要: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对参与区骨干评比中几位教师在模拟上课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作者自己对模拟上课的解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旨在为参与模拟上课的选手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模拟上课;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01  模拟上课,是一种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
2月4日,山东省首届中等职业教育齐鲁名校长、名师人选公示。这是继基础教育齐鲁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以来,山东省首次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选拔名师、名校长进行重点培养。首届中等职业教育齐鲁名师共100人、名校长30人。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可是,却有一群人身着白色铠甲毅然逆行而上。“我报名,请让我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如军情,我义无反顾”“我连命都交上去了,何况头发”……这一位位最美逆行者,勇往直前;这一封封主动请缨的战书中,写满了他们的医者仁心。  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抗疫中最可爱的人:摘下口罩,满脸勒痕,眼睛充血的医护人员;取下手套,皮肤皲裂,带着血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制造业向高端迈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因素都迫切要求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的自治区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高端技能型
一、主题内涵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王占春提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应当被重视的。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合作学习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较广泛、效果不错,其意义在于促进群体智力互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遵守纪律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合作学习也能够节省教师的讲解
摘 要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保障。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虽取得不少成绩,但仍存在诸如职业教育特色缺乏、培训专家队伍松散和培训体系缺漏等不足。北京市率先试行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专家全程伴随培养、企业深度参与合作等方式,构建体系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可以在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培训专家资源库搭建以及加大企业参与培训力度等方面,为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
19824045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京津沪渝的实证调查 朱德全 《教育研究》 2013年第8期 2200字  19824046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文静 等 《教育研究》 2013年第8期 12300字  19824047 教育公平如何可能:从配置正义到多元正义 杨建朝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15-16期 6900字  19824048 基于
一是要高高举起技术教育大旗。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具备对某种技术的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使他们经历持续改进或创新现有工艺、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完整的技术活动过程。二是培养规格需要转型升级。从培养一般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到培养高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培养既有一定的技术运用和革新能力,又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的“灰领”人才。要围绕具备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这三个特征要素,来制定新的人才培
摘 要 根据南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产业结构将全面转型升级,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目前南通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虽与地区支柱产业基本吻合,但存在专业结构趋同、特色专业不足等问题。南通地区高职院校除支持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外,还需加强服务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产业及潜力产业、战略新型产业的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形成较高的吻合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关程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