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不断深入,旅游服务贸易销售额稳中有增,扶植旅游服务贸易政策不断出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呈现出产业供应链中断、产业信息链受阻的问题。因此,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企业应调整现金流管理策略,提升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参与旅游服务贸易行业供应链重构,并通过对发展战略、企业定位的精准融合实现旅游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旅游服务贸易;对策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较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来看,其传染性更强、扩散速度更快、影响广度更远,且正值春节春运期间,有些城市人口规模较大且人口较为集中、加上各大城市交通运输枢纽的特殊作用,在我国迅速蔓延扩展,这一突发公众危机给我国旅游企业的经济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国需要通过严格管控疫情突发城市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来限制境外输入与输出。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疫情得到合理防控。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企业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及相应的产业供应链,需要从全局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疫情的冲击势必会影响旅游服务贸易企业的产业供应链,进而影响其现金供应链以及产业信息供应链。因此,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服务贸易企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旅游服务贸易企业如何由“危”转“机”,总结应对突发公众危机的对策,降低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一、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疫情下各国采取的严格限制人员跨境流动的措施严重影响了世界范围内旅行服务进出口。2020年1月到8月,我国旅游服务进出口7248.9亿元,同比下降45.8%,降幅比2020年1月到7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42.5%,进口下降46.2%。剔除旅行服务,2020年1月到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运用PEST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宏观经济环境
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明显影响,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都受到了较大冲击,但是应该看到,疫情的冲击只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据统计,除疫情严重地区的个别省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复工率都在90%以上。因此,在国家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之下,疫情的扩散趋势已经得到基本的遏制,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有助于企业家回稳生产经营信心。我国服务行业在互联网和服务外包的深度融合之下蓬勃发展,电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生产为服务业的精准经营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截至2019年末,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794.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2%。“一帶一路”的横纵深度发展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提供了良好契机,促进沿线国家与我国形成优势互补,这些国家的刚性需求并不会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有所减少。2020年1月到8月国内第三产业投资255649亿元,增长1.4%,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由此可知,虽然疫情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产生了较大冲击,但是并不会改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
2.政策环境研究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旅游业改革的政策,支持各地要打破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激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运营。对特色旅游景区进行合理开发,扶植特色旅游企业发展,支持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保护国家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实现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用地政策方面,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
3.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增长,旅游服务贸易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35.90万人次、139.02万人/天,同比减少87.15%、84.83%;国内旅游组织497.80万人次、1540.72万人/天,同比减少84.08%、84.05%。由此看出,疫情期间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冲击较大,封闭式疫情防控工作使旅游服务贸易受阻,人员流动困难。
4.技术环境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使得各企业在规划企业发展模式和营销方案时拥有更加可靠的数据分析和技术保障。借助新能源革命的契机,我国可以搭乘产业格局变革的特快列车,从根本上变革能源技术的利用方式,推进旅游服务贸易信息消费。新兴的VR技术使得旅游业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体验化的特点,结合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形成对旅游群体最切合的数据分析,以此推进旅游服务贸易额的增长。
二、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供求差距过大,产业供应链中断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酒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导游服务等,但在疫情背景下,跨国或跨地区的旅游资源供应与群体的旅游服务需求出现了矛盾,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特点,人员跨区流动难度较大,致使产业供应链中断。
2.现金流抗压能力弱,资金链断裂
疫情影响下,旅游服务贸易现金流的压力逐渐增加,面对供需差距过大的情况,旅游销售收入下降,资金周转率低,旅游服务贸易企业无法稳定现金流来源,回笼资金难度上升,使企业资金流承受巨大压力,面对这次突发疫情,许多企业无法及时稳定资金流或较好地回笼资金而导致企业受损甚至面临倒闭。
3.旅游安全状况不稳定,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现阶段情况下对于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国外疫情的爆发也不能完全放松对疫情的防控,并且,疫情的发展态势难以把握,对于是否会在全国二次型爆发也未可知,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给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潜在隐患,旅游安全形势不稳定。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旅游服务贸易;对策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较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来看,其传染性更强、扩散速度更快、影响广度更远,且正值春节春运期间,有些城市人口规模较大且人口较为集中、加上各大城市交通运输枢纽的特殊作用,在我国迅速蔓延扩展,这一突发公众危机给我国旅游企业的经济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国需要通过严格管控疫情突发城市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来限制境外输入与输出。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疫情得到合理防控。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企业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及相应的产业供应链,需要从全局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疫情的冲击势必会影响旅游服务贸易企业的产业供应链,进而影响其现金供应链以及产业信息供应链。因此,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服务贸易企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旅游服务贸易企业如何由“危”转“机”,总结应对突发公众危机的对策,降低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一、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疫情下各国采取的严格限制人员跨境流动的措施严重影响了世界范围内旅行服务进出口。2020年1月到8月,我国旅游服务进出口7248.9亿元,同比下降45.8%,降幅比2020年1月到7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42.5%,进口下降46.2%。剔除旅行服务,2020年1月到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运用PEST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宏观经济环境
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明显影响,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都受到了较大冲击,但是应该看到,疫情的冲击只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据统计,除疫情严重地区的个别省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复工率都在90%以上。因此,在国家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之下,疫情的扩散趋势已经得到基本的遏制,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有助于企业家回稳生产经营信心。我国服务行业在互联网和服务外包的深度融合之下蓬勃发展,电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生产为服务业的精准经营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截至2019年末,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794.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2%。“一帶一路”的横纵深度发展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提供了良好契机,促进沿线国家与我国形成优势互补,这些国家的刚性需求并不会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有所减少。2020年1月到8月国内第三产业投资255649亿元,增长1.4%,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由此可知,虽然疫情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产生了较大冲击,但是并不会改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
2.政策环境研究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旅游业改革的政策,支持各地要打破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激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运营。对特色旅游景区进行合理开发,扶植特色旅游企业发展,支持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保护国家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实现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用地政策方面,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
3.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增长,旅游服务贸易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35.90万人次、139.02万人/天,同比减少87.15%、84.83%;国内旅游组织497.80万人次、1540.72万人/天,同比减少84.08%、84.05%。由此看出,疫情期间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冲击较大,封闭式疫情防控工作使旅游服务贸易受阻,人员流动困难。
4.技术环境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使得各企业在规划企业发展模式和营销方案时拥有更加可靠的数据分析和技术保障。借助新能源革命的契机,我国可以搭乘产业格局变革的特快列车,从根本上变革能源技术的利用方式,推进旅游服务贸易信息消费。新兴的VR技术使得旅游业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体验化的特点,结合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形成对旅游群体最切合的数据分析,以此推进旅游服务贸易额的增长。
二、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供求差距过大,产业供应链中断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酒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导游服务等,但在疫情背景下,跨国或跨地区的旅游资源供应与群体的旅游服务需求出现了矛盾,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特点,人员跨区流动难度较大,致使产业供应链中断。
2.现金流抗压能力弱,资金链断裂
疫情影响下,旅游服务贸易现金流的压力逐渐增加,面对供需差距过大的情况,旅游销售收入下降,资金周转率低,旅游服务贸易企业无法稳定现金流来源,回笼资金难度上升,使企业资金流承受巨大压力,面对这次突发疫情,许多企业无法及时稳定资金流或较好地回笼资金而导致企业受损甚至面临倒闭。
3.旅游安全状况不稳定,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现阶段情况下对于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国外疫情的爆发也不能完全放松对疫情的防控,并且,疫情的发展态势难以把握,对于是否会在全国二次型爆发也未可知,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给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潜在隐患,旅游安全形势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