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binbay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有关作者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一般不是为了单纯写景而写景,更多是为了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景到深处情更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感情。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欣赏写景的句子或片段,明确其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对其进行积累、运用,使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抒发感情,为自己的写作锦上添花。
  一、明确景语在文中的作用
  景语,从字面上理解即是描绘景物的言语。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景语所赋予的含义不同。在写人的课文中,作者多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文章主人公的形象,使其更具立体感。单纯的对人物描写,有些单调,不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对学生的说服力不够。而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出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加深学生对文章主人翁的了解,促进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其次,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不同的意境,意境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自然不一样,作者通过对意境的不同描述,冲击着学生的视野和心灵,丰富着文章的内容与感情,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且更赋诗意。再者,有的作者在叙事类文章中插入景物描写,或暗示主人翁的命运,或使故事情节悬念迭出。有了景物描写的烘托,叙事类的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丰富多彩。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中,作者塑造了“扫路人”自强不息、不怕艰难、开朗豁达的形象,如果仅凭作者这样描述,不能形象的展现扫路人的性格特征,同样学生无法深刻了解扫路人,因为作者的语言没有说服力。但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像银丝”“云雾中飘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山的高,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扫路人”不畏艰难的性格特征。
  二、欣赏景语在文中的展现
  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课程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并仔细品味景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勿因作者景物描写的句子少,而把其忽视。通过细节,发现景物描写的特点,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其次,欣赏景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景物描写所在文章中的位置,景物描写位置不同寓意也会有变化。一般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作者在营造一种氛围,为下文的发展作情感铺垫,中间位置多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一般文章结尾多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欣赏景语时可多加注意和总结。再者,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景语时,教师用语言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以作者的角度,融入景色当中,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心品,投身其中,把自己当做文章的主人公,与景物融为一体,去品味去感悟作者心灵深处那寸沃土,那绵长悠扬的情结。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学习《春到梅花山》时,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把握的更准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入梅花山,走入作者描绘的景物中,满山的梅花在别的花尚未开时,她们早早盛开,一朵挨一朵,朵朵争相恐后的绽放,散发芬芳。引导学生化身为梅花,注视着人来人往的游客,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是忧伤还是喜悦,听他们在说什么,便会发现游客脸上充满喜悦,赞叹着梅花真漂亮。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融入景物,去感悟去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优化景语在写作中的应用
  恰当的景物描写是文章成功的一部分,景物描写可以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但如何才能把景物描写使用的恰到好处,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学生在写人写事的作文中,写得简单直接,文章显得通俗没有张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借鉴课文中作者描写景物技巧,应用于自己的写作。通过学习课文中作者借描写欢快、平静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通过描写昏暗、阴沉的环境表达自己的郁闷,反之也可以描写美丽的自然之景,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其次,因不同位置的景物表达效果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写一篇快乐的事,文章开头就需要写晴朗明艳的景物,切勿写的秋风瑟瑟令人生寒。开头景物描写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景物描写一定要和文章表达效果一致,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景物描写在写作中运用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景物描写是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内容比例要适度,写人叙事的文章禁止出现大篇幅的景物描写,导致文章不倫不类,偏离主题。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依据自己所表达的情感去合理选择景物进行描写,情悦则景乐,情伤则景哀。切勿情景相悖,导致写作效果不佳。学生也不可为凑字而用景来填补,导致失去写作的意义。
  景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不少,好的景语令文章生色,令学生印象深刻,表达的意境含蓄且深远。本文通过辨析景物描写,学习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让学生对景语产生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景物描写进行欣赏,学习借鉴作者们如何运用景语提高文章表现力,使学生们对景语产生兴趣。最后,把所学景语知识应用于自身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对景语学习最好的反馈。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通过循序渐进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发现,丰富表达的资源,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倡导以游戏、活动、图文、实践的形式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乡,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家乡多彩的乡村生活,香飘万家的美食,浸润心田的美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
期刊
【摘 要】  摄影作品以其视觉的冲击力和思想的震撼力为广大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本文尝试将摄影艺术之“取景”“特写”“抓拍”“蒙太奇”等技巧运用到指导学生作文,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对写作大有裨益。  【关键词】  作文 摄影 取景 特写 抓拍 蒙太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就是要写自己想说的话,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及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
期刊
【摘 要】  珍惜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珍惜”是爱的翅膀,是问题的媒介,沟通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懂得珍惜,阳光才能洒满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珍惜星空,才能让学生产生遐想;学生只有珍惜绿叶,才能让学生充满生机;学生只有珍惜晚风,才能得到凉爽。珍惜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努力去激发学生的珍惜意识,让学生去珍惜每一寸光阴,去珍惜每一个机遇,去珍惜每一份快乐。但这种意识,这种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
期刊
【摘 要】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努力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读和写本身是一个联系非常紧密的环节,如果教师将二者之间的联系扯断了,学生就不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以读促思、以思促想、以想促写的顺序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后更好的对写作技能进行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方法  在现有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为切入点,先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易被忽视的不注重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四个方面, 然后就对策展开论述:1.用归因让学生明白“我行”;2.用变化让学生体验“我行”;3.用特许让学生感知“我行”;4.用分层让学生表现“我行”;5.用评价让学生证明“我行”。  【关键词】  语文 自我效能感培养 现象 对策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这个问题早已不用我们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的核心意义是“交际”二字,也就是强调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它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因此交际中双方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口语交际的教学重在实践,要在交际中掌握策略,运用技巧,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口语交际 策略 教学方法
期刊
《千年不衰的汉字》是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中的第12课《我们为祖先而骄傲》的一课时内容,是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偏向历史知识的一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祖先创造文字的高度智慧;寻找汉字的特点,体会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课前观看汉字宣传片】  同学们,视频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
期刊
【实施背景】  在阅读方面,新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老师这样解释新教材的閱读教学体系:“教材进行这样的设计,力图改变以下三种状况:强调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读、略读不分,几乎全都讲成精读课的状况;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提出: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也印证了语文课程中关于语言的阐述。  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多种途径积累语言素材  语言能力的提升,必
期刊
【摘 要】  学生记叙文达不到三类卷的原因多是没有做到“在故事处理或者细节描摹或者真实性、生动性某方面有可圈点处”,故事大多“平铺直叙”,没有用以烘托主旨的细节描写或细致描写的片段。缺乏细节描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体验。在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更多的体验只能由老师引导,在课堂上获得。设计了这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旨在:一、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拓展体验;二、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