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研究

来源 :海洋开发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滨海旅游业兴起并不断发展,已经成为重要海洋产业之一。文章选取2001—2020年滨海旅游业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生产总值,构建了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和边际贡献率模型,测算了滨海旅游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滨海旅游业的直接贡献率呈上升趋势,间接贡献率多保持在2%~4%,选定研究期内,滨海旅游业对海洋生产总值的边际贡献率为40.44%。研究发现,滨海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实力较好,且滨海旅游业对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大,但其在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危机时,较难采取准确的措施应对,有时耗费巨大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基于上述情况,文章提出加大对后疫情时代政策的扶持力度;推动滨海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打造特色滨海旅游产品;加大对滨海旅游业的宣传和营销;培养并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等建议。
其他文献
自“十二五”以来,中国不断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并将其作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部署之一。但与此同时,学术界对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仍未能摆脱“以陆为主”的传统思路,滞后于政府政策制定与工作开展,未能对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效支撑。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出发,提出要加快建成“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将海洋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衔接,从区域协调的角度把握“陆海统
以江苏段大运河的历史遗存实景为研究对象,采用VR全景技术,对大运河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制作进行研究,通过规划调研、信息采集、图像处理、后期制作、发布展示等流程,完成江苏段大运河河道、遗产点与重要节点的720度全景立体展示设计。观众在任意时空运用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入漫游系统,根据导航系统提示进行交互,即可体验沉浸式全景漫游,获取蕴藏在影像环境中的各类信息。VR全景等新数字技术推动了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
科技已跃升为文旅发展的新引擎,且形成了文化支撑、旅游载体、科技支撑的新态势。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新,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机遇,并对我国文旅高质量全面指标体系进行解读,得出从文旅科技创新体系、成果转化路径、智库及数据库建设、标准化实施几个方面提出文旅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文为提升在线虚拟场景体验,设计了一种基于VR全景技术的在线虚拟场景体验平台。简要分析在线虚拟场景体验平台的设计需求,在全景技术辅助之下构建平台总框架。在平台的电路中接入场景体验数据采集器,核心控制却与关联一个外围场景切换传感电路,平台的内部增设LR4场景光模块,实现系统硬件的设计;以此为基础,设计采用多目标的形式构建指令集群,利用VR全景技术扩大体验应用的安全等级,以各层级的目标作为指令引导,设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2021年文山市境内部分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得出地下水水质安全情况及变化情况,以期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基于2006—2017年我国沿海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FA-Malmquist方法测度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C),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TFPC及其分解指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TFPC与技术进步指数(TPCH)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影响因素对TFPC、TPCH的空间效应几乎一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由技术进步导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科研投入强度的空间效应显著为负
基于2006—2017年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SBM超效率模型测算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MGTFP),在此基础上建立PVAR模型检验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MGTFP影响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2007—2017年MGTFP均值大于1,年平均增长率为2.97%。(2)从PVAR的估计结果看,短期内MGTFP具有自身动态传导和累积效应,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MGTFP的提升有显著
为提高热镀锌板耐蚀性能,试验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高耐蚀性三价铬钝化处理液。热镀锌板高耐蚀性钝化处理液采用铬酐被足量还原性有机物还原为三价铬后加入的胶体二氧化硅、含磷酸根物质等物质配制而成。该钝化处理液无六价铬,满足Ro Hs指令要求,钝化后的热镀锌板具有一定的环保性。此高耐蚀性钝化处理液可在100℃、10~20s内快速烘干,固化后钝化膜层表面光滑且致密,主要成分为Cr、P、Si、C,除在板面低洼处膜层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数字中国”建设引领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困境和思路。研究表明:数字中国”建设引领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体育产业政策亟待有效落实;市场消费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体育产业高端人才量少质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体育产业供需动态存在失衡等困境。对策建议:落实体育产业政策机制;构建现代化体育市场体系;助推体育人才增量提质;推动体育产业创新融合;优化体育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