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来源 :体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单维超声心动图(UCG)是一种无创可重复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新技术,它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已为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超声心动图于1975年Morganroth等发表题为“有训练运动员运动性左室肥大”一文以后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应用单维超声心动图研究得较多的问题,如运动员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征、评定,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等作一综述,供参考。
其他文献
<正> 当前,世界竞技体育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体育先进的国家采用了控制理论的科学方法取代了教练员的凭经验的主观评定,苏联的维尔霍尚斯基在《控制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一文中,把运动员外部动作配合,反映机能能力的专项身体训练水平,专门负荷做为运动训练系统的三个控制对象。使运动员(队)在身体素质,机能水平及技战术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需要深入研究各个运动项目发展的规律、特点,以便制定训练的最佳方案。
<正> 当前的跳高运动水平提高得很快,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已达到2.36米,女子跳高运动员在1982年业已跳出了2.02米的好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我国跳高运动发展得也很快,1982年男子跳高最好成绩已达2.33米,是1982年的世界最好成绩;女子跳高继郑达真之后又有一名运动员跳过1.90米的高度。然而我们的跳高水平的基础还不够雄厚,男子跳高成绩在2.20米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的特点都是速度快,在快速助跑中能迅速起跳;女子跳高成绩在1.85米以上的也寥寥无几。因此,就有必要对如何迅速提高我国
<正> 一年来,在党的十二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中国科协和国家体委的领导关怀下,经过广大会员和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组织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对繁荣体育科学技术,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训练、科研和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学会的队伍更加壮大,作用更加明显,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学会工作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主要成绩:
<正> 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经络不通作痛,通则不痛。推拿能疏通经络有止痛作用,自古以来早有阐述。但是推拿的镇痛物质基础是什么?与血液内某些化学物质有何关系?我们对9例急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肌腱、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在推拿治疗前后血浆中儿茶酚胺(C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急性软组织损伤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大都因劳累、受寒、负重、姿势不正等原因造成不同部位的损伤,如治疗不及时直接影响日常
【正】 一、选题通过对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的传接球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统计与整理分析,可从中了解当前国际足坛的发展趋向和世界先进队的技、战术特点,并探索
<正> 一、前言运动成绩的取得是与运动人才的不断涌现分不开的。体育人才是促进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达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对运动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培养一名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员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借助多门学科的成果研究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以减少淘汰率,提高成才率。目前,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也已渗透于人才系统的研究,并在其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的主导思想就是结合体育运动的具体特点,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我国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做初步探讨
<正> 随着体育运动队伍的不断年轻化,在青少年运动员中的慢性创伤性骨骺损伤越来越多,现将我们自1973年起至今先后发现与诊治了各种不同部位的慢性创伤性骨骺损伤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发病率:本文共报告各种不同部位的骨骺损伤169例228处(因有的为双侧发病算一例)。其中男100例,女69例,男女比为1∶0.69(见表1)。
<正> 近十几年来,世界女子中长跑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苏联和东欧国家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很快,涌现出不少具有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她们水平高,运动年限长,这与她们的训练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本文通过阅读关于训练法的分类,有氧和无氧供能及其对耐力训练影响的研究,以及国内外有关女子中跑训练等三类文献资料,旨在生理、生化基础上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
<正> 反手以推挡、正手以拉冲弧圈球为主的直拍打法,是在学习日本的正手弧圈球和继承我国直拍快攻的反手推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这种打法具有发球抢冲好、抢拉弧圈球出手快、步法灵活和与反手以近台为主、正手中近台拉冲结合的特点,它既有较快的速度又有较强的旋转,所以在国内外的比赛中,都取得过良好的成绩(例如七十年代的郗恩庭、刁文元和现今的郭跃华、杨玉华等)。显示出这种打法的强大威力和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下面就今后如何提高发展这一打法谈一些看法.
<正> 最大有氧能力(Maximal AerobicPower)又称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Intake)或最大耗氧量(Maximal OxygenConsumption)。它是判定人体在极量运动负荷时心肺功能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估计运动员或劳动者身体工作能力(PhysicalWork Capacity 简称 PWC)的重要依据。近20多年来各国学者对各类人群,尤其是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于1965年在国内首先报告我国成人运动员和一般正常人的最大有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