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子中跑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来源 :体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近十几年来,世界女子中长跑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苏联和东欧国家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很快,涌现出不少具有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她们水平高,运动年限长,这与她们的训练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本文通过阅读关于训练法的分类,有氧和无氧供能及其对耐力训练影响的研究,以及国内外有关女子中跑训练等三类文献资料,旨在生理、生化基础上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正> 一、积极地开展学术活动,搞好学术交流自学会成立四年多来,先后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六次,共征得运动生理、生化、营养、解剖、医务监督、运动创伤、医疗体育等方面的论文1400篇,会议交流的论文近700篇,参加会议人数1000余人次。这些学术活动对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和运动医学学科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在开展学术活动方面,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召开学术会议。 1.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要有一定时期的间隔,
为了活跃体育学术研究,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期开辟“学科探讨”专栏,着重介绍一些目前尚未形成学科,但对某一领域进行探讨的文章。这里发表的盛琦同志的“裁判学发凡”就是其中一文,今后将陆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欢迎读者参加探讨和投稿。
<正> 战术意识对球类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有重要的影响,是集体性球类运动项目中具有共性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教练员和专家们的普遍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对战术意识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在理论上的认识也不尽统一,为更有效地促进对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本文试图结合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参考现有文献资料中的一些理论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
<正> 当前,世界竞技体育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体育先进的国家采用了控制理论的科学方法取代了教练员的凭经验的主观评定,苏联的维尔霍尚斯基在《控制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一文中,把运动员外部动作配合,反映机能能力的专项身体训练水平,专门负荷做为运动训练系统的三个控制对象。使运动员(队)在身体素质,机能水平及技战术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需要深入研究各个运动项目发展的规律、特点,以便制定训练的最佳方案。
<正> 当前的跳高运动水平提高得很快,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已达到2.36米,女子跳高运动员在1982年业已跳出了2.02米的好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我国跳高运动发展得也很快,1982年男子跳高最好成绩已达2.33米,是1982年的世界最好成绩;女子跳高继郑达真之后又有一名运动员跳过1.90米的高度。然而我们的跳高水平的基础还不够雄厚,男子跳高成绩在2.20米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的特点都是速度快,在快速助跑中能迅速起跳;女子跳高成绩在1.85米以上的也寥寥无几。因此,就有必要对如何迅速提高我国
<正> 一年来,在党的十二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中国科协和国家体委的领导关怀下,经过广大会员和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组织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对繁荣体育科学技术,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训练、科研和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学会的队伍更加壮大,作用更加明显,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学会工作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主要成绩:
<正> 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经络不通作痛,通则不痛。推拿能疏通经络有止痛作用,自古以来早有阐述。但是推拿的镇痛物质基础是什么?与血液内某些化学物质有何关系?我们对9例急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肌腱、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在推拿治疗前后血浆中儿茶酚胺(C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急性软组织损伤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大都因劳累、受寒、负重、姿势不正等原因造成不同部位的损伤,如治疗不及时直接影响日常
【正】 一、选题通过对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的传接球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统计与整理分析,可从中了解当前国际足坛的发展趋向和世界先进队的技、战术特点,并探索
<正> 一、前言运动成绩的取得是与运动人才的不断涌现分不开的。体育人才是促进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达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对运动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培养一名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员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借助多门学科的成果研究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以减少淘汰率,提高成才率。目前,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也已渗透于人才系统的研究,并在其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的主导思想就是结合体育运动的具体特点,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我国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做初步探讨
<正> 随着体育运动队伍的不断年轻化,在青少年运动员中的慢性创伤性骨骺损伤越来越多,现将我们自1973年起至今先后发现与诊治了各种不同部位的慢性创伤性骨骺损伤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发病率:本文共报告各种不同部位的骨骺损伤169例228处(因有的为双侧发病算一例)。其中男100例,女69例,男女比为1∶0.69(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