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西学东渐中的特殊传播者——以教会报刊中的传教士报人为例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v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传教士来华并创办教会报刊以辅助传教,在晚清西学东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报刊内容的选择与发布者,传教士报人在晚清教会报刊群体中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这个特殊的群体受限于自身的政治属性,使办报动机与传播内容具有了相应的政治色彩。他们跨海而来,努力克服语言交流的困难,并在传播过程中积极调整传播技巧与策略,但他们并非职业报人和科学家,多重身份的制约也大大影响了报刊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其他文献
明代的讲史小说是从"讲史"向"小说"演变的一种文学形态。围绕讲史小说的种种争论,体现了文学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焦虑。从表面上看,针对具体的讲史小说作品,争论的重点是"讲史"的真
中国梦与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梦的批判、以及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是内在统一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梦
宗教、文学与人生是奥康纳创作中始终着意放大交织为三位一体的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和叙事的精神维度。奥康纳以一种独特的人生自我预设与生命存在病痛的书写诉求,无比有力地彰
建国初期,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强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
1930年代,论语派以《论语》等期刊为依托,提倡并实践幽默性灵小品文。此种小品文体现了论语派创新散文文体的努力。闲谈结构、个人笔调、杂糅语言是论语派小品文的文体创新路
中国古代诗论在对待学问上存在着一个辩证的结构——作家既要有丰富的学问,又要将学问不著痕迹地熔炼进自己的主体情志之中。皎然"作用"说凸显了这一点:"诗有六至"、"诗有四深"、"诗
文学以语言为场域展开审美创造,表明文学存在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之审美方式与表现形式。文学在语言场域邂逅生存诗意,也在语言场域编构话语形式。审美方式上,文学在语言世界
对自由概念的界定是贯穿于整个人类思想史的大问题,但是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家们囿于"主客对立"的传统认识论哲学框架,要么把自由定义为对于必然性的认识和摆脱,要么把自由归
思政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课堂,是指以建构学习为理念、采取双主互动形式的科学理性课堂。教师在打造这样的课堂时,应遵循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知识调动与知识补
革命是政权更替中最频繁出现的一种模式,伴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革命仍未消失,但是在原因、过程、动员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转变。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统治权力的转移,还会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