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分析

来源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36名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将收集到的344起同伴互动事件进行分析,从互动性别、互动主题、互动方式和互动情绪四个方面探讨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特征.并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应摒弃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鼓励女孩大胆体验建构游戏;教师应承认两性差异,给予男孩更多的耐心;幼儿园应定期评估材料的充分性与适宜性,投放充足且丰富的建构材料;教师应鼓励幼儿多进行分享、赞扬的友好互动.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连接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承担着师德养成和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期通过课程学习,对师范类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同时也为其他师范类平台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教师健康管理与服务体系,把全面提升教师健康素养纳入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四个层面,积极探讨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与服务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师身心健康,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健康校园.
本研究旨在编制适合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心理资本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问卷的项目;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4个因素,即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考察了问卷各项测量学指标,均达到要求.幼儿教师心理资本问卷共有21个项目,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以作为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
《旺特告状》是一首羌族民歌,叙述了羌族英雄旺特进京告状,使三齐羌民脱土归州的事迹。《汪特的故事》描绘了汪特带领羌民闹脱仓归土、脱土归州的事迹。经查阅文献,发现旺特、汪特确有其人,是同一个人,是一个被羌族人民用文学艺术作品所纪念的英雄人物。
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及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中介模型对七个多民族地区劳动者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在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影响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在受教育程度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中,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对劳动者收入有明显促进作用,且随着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推普工作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力有所减弱,受教育程度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力有所增强.因此应注重通过提升劳动者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促进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持续重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在多民族地区劳动者就业能力中的基
兵团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都是党在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红色基因,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兵团精神实践主体来源于井冈山,兵团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特别是井冈山精神中坚定执着追求理想、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等成为兵团精神的强大思想动力.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结合边疆实际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通过广泛实践来践行;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课堂教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社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应该以多种形式开展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知识建构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审美、鉴赏、创造思维、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研究以小学五年级所开展的课外阅读为例,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协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协同知识建构具有过程性、自发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张爱玲剧本的收笔之作,《魂归离恨天》与一百多年前大洋彼岸的文学著作《呼啸山庄》在主体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上拥有很多的相似点。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两部作品进行剖析对照,重新审视《魂归离恨天》对《呼啸山庄》的借鉴、继承与发展关系,体悟两部作品不同的风格特色,关注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的脉络和发展,以及在仿写之下《魂归离恨天》创作的不足。
“为己之学”最早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就是儒家“为己之学”的由来。“己”是为己之学的基址,历代为己之学的阐释都是在对“己”的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有史以来,各家对“己”的认识各不相同,对儒家“为己之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是要在对各家对“己”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考察,从而探索“为己之学”之“己”的深刻内涵。
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是当下的文化热点,但与之相关的高校艺术学科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建设却一直是被学术界忽略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关乎高校教师评价与考核工作的整体进程、艺术学科的健康发展,还关乎国家文艺创作队伍的建设、文娱行业的天清气朗.本文认为艺术学科教师评价与考核机制是决定文娱领域艺人违法失德乱象的重要要素之一,科学、系统、规范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