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文化水准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氛围,力求语文课多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一、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第一,空间情境: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学校的墙廊和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一角”,可以是名人作品,也可以是本校学生自创作品,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二,导语情境: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人,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第三,音乐情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慷慨激昂或婉转低缓的音乐,有利于把汉语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第四,影像情境: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二、探索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
  语文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美,重在诵读上。
  诵读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美读与品读相结合。
  通读(侧重于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句斟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如在教学《我爱家乡的杨梅》时,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分别采用听读——练读——导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不但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到杨梅树美,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会感到杨梅树美,其原因是作者在描写杨梅树的时候用了许多恰当的优美的词语。
  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读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出示挂图,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听录音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现在就来到漓江,坐着小船,划着双桨在尽情地欣赏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学生被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吸引住了,一个个心旷神怡,一个个也就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轻声地读起课文来了。
  其次是探究。探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蕴藏的思想美与情感美;比如,教学《匆匆》这篇文章时,我采用了美读与品读相结合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探究: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悟?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感悟到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时间。有的说作者感悟时光匆匆,惜时之感。有的说从文章中感受到朱自清的感伤与惆怅,告诉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积极地感悟,感悟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的内心。多好的表达,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感悟的同时,我自己也被学生感悟了,这种思想美与情感美是相互渗透和感染的。文本——学生——学生——老师间互相感染和传递。
  三、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还应注意拓展
  主要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整部作品或其他作品拓展延伸,使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得以运用和实践。
  在教《鲁宾孙漂流记》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了解《鲁宾孙漂流记》故事梗概,了解鲁滨逊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从中受到启发;摘录其中的精彩句段,写写心得体会。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于是我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我激发了学生对鲁滨逊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鲁滨逊自信、自立、自强、不怕困难、永不满足、勇于创业的精神,学生进而对外国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缠着我要我介绍些类似的名著给他们读,如《老人与海》《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
  广大语文教师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五千年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蕴藏着文化气息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
期刊
《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审美教育,使音乐教学
期刊
一、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只有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掉,才能为高考扫清障碍,顺利的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高三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如下。  (一)“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二)
期刊
梦想是什么?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我们一步一步走来时,身后留下的深深的脚印。  ——题记  船,因为有舵而远渡重洋;雏鹰,因为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翱翔;人,因为有梦而铸就生命的辉煌!我亦有梦想,我的梦想没有那么伟大,心系祖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的美好。我的梦想很小很普通,但却也只因为这一小小的梦想,激励我一步步踏实而来。我的梦——做一名普通又特殊的老师!  并不是现在已经做了教师这个职业来谈我的梦想。
期刊
课程领导力,我基于培训学习之后的个人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从学校层面看,即课程顶层设计能力,也就是以校长为中心,对学校课程的组织研究、建构开发的宏观规划能力;二是从教师层面来讲,应是在课程宏观规划下教师的具体微观课程的组织开发与实施的执行能力;三是学生层面来讲,学生全程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报名选修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主体地位的体现,是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认识,在课程领导力建设中,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维系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初中教师,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  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挥
期刊
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第一次在数学课本中接触到分数。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几分之一”的含义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几分之一”分成三个部分层层深入。一个实物(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一个“量”的几分之一和一个数量(或多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习掌握较好,而在学习“一个量的几分之一”时有与学生的思维脱节的地方,因
期刊
在每次考试中都会涉及到计算题目,分值大约占20~30分。然而每次考试计算题目的得分率却低得惊人。老师普遍反映,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无论是计算的正确率还是速度都不如以前。学生的计算能力低已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发展思维的主要障碍。怎样避免失分,提高计算能力已经迫在眉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呢?我认为老师和学生都存在问题。  一、老师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教师对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
期刊
以前我有一种思想,认为作为教师上好自己的课,教好自己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全部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的思想和认识也在慢慢地转变,教师的阵地不再仅仅是那三尺讲台,更多地在三尺讲台之外,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让你对教育进行着思考。  时代在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三至五年我们的知识就有了一次更新,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局限于自己已具有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术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