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APP/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聚磷酸铵(APP)对氮化硼进行表面改性,并进一步制备出聚磷酸铵改性氮化硼(BN@APP)/水性聚氨酯(WPU)复合材料.结果 表明,当BN@APP的添加量为0.75%时,BN@APP/W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是未改性WPU拉伸强度的2.2倍,这是因为BN@APP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与基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随着BN@APP添加量的增大,BN@APP/WPU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焰蔓延指数逐渐降低,表明材料的火灾安全性能不断提升.当BN@APP的用量为1%时,BN@APP/WPU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热释放总量分别比未改性WPU下降24.5%和6.9%,表明BN@APP具有较高的阻燃效率.BN@APP能够显著提升聚氨酯基体的成炭性能,在燃烧过程中的聚氨酯表面形成有效的阻隔层,抑制材料的热降解以及可燃性热解产物的逸出,从而使阻燃性能提升.
其他文献
氧化石墨烯(GO)纳米粒子片层结构可用作Pickering乳液分散剂,芯材离子液体的稳定分散是制备微胶囊的关键,以GO作为Pickering乳液分散剂,并设计以GO为单一壁材制备了自润滑微胶囊,考虑到GO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再通过层层自主装法,使得壁层之间可以通过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连接,从而合成多层GO壁自润滑微胶囊.重点研究pH值、油水比、GO的质量浓度对GO的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及GO杂化多壁微胶囊制备的最佳稳定条件.实验证明在pH值为2,油水质量比为5%,GO质量浓度为0.
以纳米SiC及纳米金刚石粉体为添加剂,通过苯乙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的聚合,成功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纳米碳化硅(SMA-纳米SiC)及苯乙烯-马来酸酐-纳米金刚石(SMA-nano diamond)复合薄膜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SMA-纳米SiC及SMA-纳米金刚石复合膜的吸水性及其对二价铜(Cu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 表明,无机纳米颗粒的添加均提高了复合薄膜的耐热特性,提高了热分解温度.当纳米粉体含量在0.8
合成一种氨基封端的聚砜(PSF-NH12)并添加至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动态力学分析(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PSF-NH2可以使复合材料保持均相体系,当PSF-NH2含量为2.50%时,冲击强度相比于纯树脂提高了95.02%.环氧树脂的韧性得到提高的同时拉伸和弯曲性能也有所改善,且复合材料耐热性基本保持不变.
以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酰胺弹性体(PAE)/PVAc共混切片和共混纤维,研究了增容剂的加入对共混切片相容性的影响和共混纤维增韧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加入PVAc后,分散相粒子尺寸减小,两相界面模糊,相容性提高.随着PAE弹性体含量增加,初生纤维中PLA的结晶度提高;二级牵伸共混纤维在PAE含量为1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断裂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分别达412.7 MPa、6345.4 MPa、22.3%和127.4 mJ,
将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和一种高效9,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衍生物(D-bp)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环氧树脂的固化体系中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当磷含量仅为0.25%时,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的阻燃级别能达到UL94 V-0级,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有效燃烧热(EHC)为515.7 kW/m2、157.2 MJ/m2和23.9 MJ/kg,
针对滑块盖板曲面分型面,三维空间6方位斜向侧向抽芯的结构难点,提出了斜抽芯方向与主开模方向一致的减少斜抽芯数量的方法,成功将6方位斜向侧向抽芯简化为4方位斜向侧向抽芯.设计了T型块内侧斜向抽芯机构、斜导柱外侧斜向抽芯机构.为配合二次抽芯,模具采用动模一侧二次分型.为完成二次分型,设计了顺序定距分型机构和推出机构随行机构.经试模,该模具工作可靠,满足实际要求.
第三单体的添加通常会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产生明显影响.选取第三单体类型相同但含量不同的三种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衍射分析(WAXD)、小角散射分析(SAXS)、偏光显微(POM)等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第三单体含量对ETFE结晶行为及晶体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了光学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随第三单体含量的增加,ETFE主链上会引入更多短支链并使支化度提升,这使得材料的结晶行为受到明显抑制并使结晶度下降,进一步地会形成更多排列不规则的破碎片晶并使材料无法生长出规则球
在不添加吸收剂的条件下,使用1910 nm半导体激光器对同种聚碳酸酯(pC)透明塑料板材进行了激光透射焊接实验.分析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及线能量等参数对试件焊接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焊接效果理想的试件的工艺参数.结果 证明,最佳线能量为2.5 J/mm,此线能量下获得的试件形貌规整、拉断力大,焊接效果理想.保持最佳线能量不变,通过改变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得到的多组试件的焊接效果基本一致,在激光功率为30 W,焊接速度可达到12 mm/s且焊接效果较为理想.
讨论了聚乙烯醇(PVA)作为水溶性载体材料,在熔融沉积成型(FDM)三维打印中用于复杂的或镂空产品的支撑部分的应用.首先介绍了PVA材料在FDM打印挤出的难点,然后使用自主研制的PVA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优化PVA作为支撑材料的最佳打印参数等.实验采用双喷头FDM打印设备,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改变挤出温度、打印平台温度、水溶剂温度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优化了PVA与ABS结合打印参数和溶解参数,得到PVA材料的最佳打印温度范围195~205℃,打印平台温
以可膨胀石墨/甲基膦酸二甲酯体系为基础,引入3种典型的聚磷酸盐阻燃剂:聚磷酸铵(APP)、焦磷酸哌嗪(P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制备了聚磷酸盐/磷酸酯/可膨胀石墨三元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材料.探究了典型聚磷酸盐对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阻燃性能的提效作用,对燃烧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在3种聚磷酸盐提高极限氧指数和降低热释放作用的比较中,APP<PAPP<MPP;在抑烟性能方面,APP起到负面作用,而PAPP和MPP均能够降低烟和一氧化碳的释放.同时,3种聚磷酸盐的加入不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