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封端的聚砜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max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一种氨基封端的聚砜(PSF-NH12)并添加至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动态力学分析(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PSF-NH2可以使复合材料保持均相体系,当PSF-NH2含量为2.50%时,冲击强度相比于纯树脂提高了95.02%.环氧树脂的韧性得到提高的同时拉伸和弯曲性能也有所改善,且复合材料耐热性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的轻量化研究是现代设计制造的一大主流.随着社会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提高,轻量化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轻量化材料是未来材料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轻量化的应用和前景进行简要介绍,综述了国内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碳纤维型号和主要的成型工艺,结合轻量化这一特点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以纳米氧化锌为催化剂,通过两步制备法:乳酸(LA)低聚物制备和低聚物裂解环化,制备左旋丙交酯(L-LA).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式扫描量热法对所制备L-LA样品进行深入表征.研究旨在优化丙交酯的制备工艺条件以提高产品收率,因而详细探究了催化剂含量、脱结合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馏出温度等参数对L-LA收率的影响.结果 显示,催化剂含量为0.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5h,馏出温度为240℃时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并以此对反应的机理进行讨论.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二聚酸二异氰酸酯(D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WPU),探究了m(DDI)/m(IPDI)的配比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胶膜接触角、表面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DDI含量的增加,聚氨酯乳液粒径及黏度逐渐增加,胶膜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表面能减小.当DDI∶IPDI质量比=1∶1时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最优,乳液的平均粒径为81.43 nm,胶膜表面能为29.66 mJ/m2,拉伸强度为37.02 MPa
为明确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味型、气味等级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组分的关联,两种具有焦糊气味的聚丙烯材料(皆包含样板及粒料)分别被用于气味评估、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醛酮分析.结果 显示,样板与所用粒料释放的VOC组成基本一致,但样板对应的烷烃类组分浓度低于粒料,醛酮类组分浓度则高于粒料;所有样品的焦糊味皆源于碳原子个数在一定范围的烷烃类组分,而气味等级则是烷烃类和醛酮类共同对嗅觉产生作用的结果.对于其他味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而言,有理由推测,决定味型的VOC组分亦无法完全决定气味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