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初探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養强调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素养的培养,而学习兴趣是贯穿这一培养过程的一根主线。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以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主要内容,所以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地理小调查,引导学生把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立地理兴趣小组,让学生在与他人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增长见闻,提升参与感。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同时做好必要的引导和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从实践中学到地理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组织调查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感知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自己家乡周围的地理情况进行调查,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同时深化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周围或者家乡种植的农作物,了解当地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季节的农作物类别有什么差异,冬季是否还有农作物生长,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有种植水稻的,还有种植甘蔗的,冬季仍有一些农田在种蔬菜。在对此原因进行分析时,学生自然会联系到课本上关于气候的内容:从全球的温度带划分来看,虽然中山市处于热带区域,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山市的气候还是属于一个亚热带到热带的过渡地带。这样,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观察与探究,就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深化了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底蕴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个人魅力不仅有利于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内有文化底蕴,同时兼具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深厚的学识。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输出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学习,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和见闻,从而提升个人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成熟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与学生积极互动,成为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积极为学生提供切实、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业信心。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学生之中,真诚地关心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付出,有效地教导学生,同时也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相信学生,也相信自己。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心智正在由不成熟慢慢转向成熟,在这期间的点滴进步都需要成人的及时肯定,所以教师要通过及时肯定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
  四、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初中生往往自制力交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因此需要成人的引导或帮助。家长是和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人,家长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所以,家长可以通过自身言行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形成。如家长对地理学科保持积极、客观的认知和评价,给予子女积极的暗示,就会有助于子女快乐地学习地理,从而慢慢培养起学习兴趣。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使家长对地理学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它对地理世界观的重要影响及社会价值,从而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地理学习,为其地理兴趣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以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为突破点
  初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影响到地理学科成绩,进而削弱地理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可以把社会热点补充到教学中,使其与地理学科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从学生的身边事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让学生逐步树立地理思维、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六、利用时事拉近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但实际生活不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生活中的时事焦点,敏锐地获取与地理学科相关的信息,补充教材内容,拉近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课程的时代性。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电视、网络等媒体和虚拟世界中也介绍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这些都是实施地理教育的良好资源。教师可以此为载体,让生活中的地理回归书本,同时又能为现实生活服务,实现地理知识的学有所用。让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近乎于自然的状态,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不自觉地把精力和思想集聚在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境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还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这是教师应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对受欺凌者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还会延续到成年期。当前对校园欺凌及其长期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在以独立和个人主义为导向的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展的,而在以群体为导向的文化背景下(如中国)的研究较少。基于此,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治疗中心的林默予(Muyu Lin)博士和英国华威大学心理学教授迪特·沃尔克(Dieter Wolke)及其同事一起探究了东
摘 要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并辅之以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利用突出细节、同材异构、巧设结构、侧面烘托等方法,打破记叙文写作的固有模式,有效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社会生活;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的必考内容之一。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写
还有两个例子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话说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为右丞相。不久,秦武王下令甘茂去攻占韩国的宜阳,甘茂忧心忡忡。   甘茂对秦王说:“宜阳,是一个大县,名称虽然是县,但论面积和人口实质上都称得上是郡,离我们秦国也有近千里,要想攻下来很难。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个和孔子的弟子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于是有人告诉贤人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參的母亲
[摘 要]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而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设计计算思维教学活动则是关键所在。文章以国外Code.org“编程一小时”和美国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发布的计算思维课程的教学活动为分析对象,以计算思维培养目标为导向,分析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并且从插电与不插电的教学相结合、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三方面阐述了其对我国小学计算思维教学的启示。
摘 要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疾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莽莽乾坤,自己却漂泊无依,艰难苦恨,有如一片浮萍,一只沙鸥,飘零于天地间,“到处潜悲辛”。《登高》正是作者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皆为萧瑟;意中所触,莫不伤悲。一篇之中,句句含悲,一句之中,字字皆泪,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本文对《登高》一诗中的悲情进行了细致
[摘 要]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现实需要层面,家庭教育指导都是学校应然和必然的工作。学校主动而系统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要从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出发来构建,最终实现家校共育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家校共育  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大背景下,笔者采用"以文释言、以演悟文、以字解文"三种策略,可以有效地打通文言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融合。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还记载了甘茂的孙子甘罗的事迹。   甘罗十二岁时就学会了祖父的说服术,利用双重对比法说服了吕不韦都没说动的人。   吕不韦想派张唐去燕国,张唐随便找个借口就拒绝了,吕不韦也没有强迫他,但是很不高兴。甘罗自告奋勇去找张唐。   甘罗开门见山地说:“您觉得自己的功劳和白起比,谁大?”   张唐说:“实事求是地说,我的功劳没有白起大。”   甘罗又说:“您觉得范雎和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