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对成都市普通高中已开设定向运动的学校进行调研、求证,将定向运动在现今中学校园中的开展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与探讨,使定向运动引入中学校园选修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为中学校园开设定向运动选修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 成都市中学校园 新课改 定向运动
1.引言
2010年5月24日,成都市教育局下发《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确定从该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改”,规定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必须修完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必修课程116学分,选修课程28学分。体育与健康科目也纳为选修课程之一,其科目选目可以包括体育传统项目或新兴项目,教学时间通常为18学时,一般按每周2学时安排(1个学段内完成)或每周1学时安排(1个学期内完成),可计1学分。此次新课改对于高中教育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体育学科来说更是一场革新,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性,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基于此,广泛开展深受学生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定向运动,即在野外,利用指北针和定向地图选择道路、寻找目标的体育运动,在当前新一轮的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是否可引入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模块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学生所获价值意义及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2.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参与2010年四川省第四届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成都市高中代表队,分别是成都市实验中学、成都市十二中、成都市列五中学、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市外国语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川师大附属中学、成都武侯高中等二十所学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79份,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99.3%)、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学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现状
经调查统计,目前成都市还没有学校将定向运动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但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已将定向运动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形式开设一年时间,在此期间,有56%的同学自愿参加了此项目的学习;成都列五中学也将定向运动项目纳入选修课的计划中,但现今还未实施。调查中更多学校将定向运动作为课余竞赛的方式,其原因是四川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相继出台该项目比赛名列前六名运动员在升学考试中能获得体育加分的优惠政策。
3.2参与者参与情况调查
从对参与者参与情况调查得出(表一):94.3%的学生表示出对这项运动的喜爱,90.6%的学生表示会继续参与此项运动,导致学生如此喜爱的原因是,定向运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育学,从主导的制度化学习、灌输式学习,盲目、被动性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找寻目标,整个过程充满挑战、充满机遇、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表一
3.3参与者综合能力得到了体现(表二)
参与定向运动的学生参与定向后,全体学生的判断力、意志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有97.4%的学生在参与定向运动活动中,自身的决策力得到提升;有91.8%的学生认识到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自身潜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还有85%以上的学生在突发事件、野外生存能力及个人价值能力体现方面得到锻炼。定向运动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对参与者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它是一项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它是智力的活动;它要求参与者在未知或陌生的地方,借助地图和指北针,运用地理学、测绘学、植物学、野外生存知识,独立判断、果断决策、沉稳思考的选择前行路线,在途中遇到困难具有快速应变能力及永不言弃的精神。
表二
4.影响定向运动在中学校园开展的因素
4.1定向地图因素
定向地图作为定向运动的必需工具是不可缺少的要件之一。然而,现在四川省专业的定向制图人员十分匮乏,一张专业的定向地图购买费用相当昂贵,对于体育经费投入有限的中学开设起来有很大难度,造成很多学校有开设定向运动的计划,而在具体实施阶段面临困境。
4.2学校师资力量因素
由于定向运动作为新兴项目,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目前,成都市中学从事定向运动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非定向专业,其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足。在学校体育教育学生培养方面,四川省内高校体育教育运动已经将此项目纳入普修课课程,然而还没有在专项上给予认定,这决定了现在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在定向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上非常匮乏。
4.3学校环境因素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育机构,以文化成绩考核学生能力,以升学率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致使学校重智轻体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内容上过于单一化、竞技化,没有认识到体育新兴项目对传统项目的冲击。
5.对策与建议
5.1增加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投入
各学校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体育健康课程方面积极与新兴项目相结合,使体育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联合一体,将定向运动作业为结合点,以开设选修课方式进入中学校园,满足学生对定向运动的需求,同时在定向运动课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5.2学校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场所,应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大力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阳光体育一小时,让学生了解定向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参与定向运动后对自身价值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此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定向运动的发展水平。
5.3加强学校与俱乐部合作
定向运动发展期间,学校师资缺乏,投入新兴项目的资金有限。而俱乐部作为定向市场经营者、推动者,有专业的制图人员、专业地图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因此,学校从学生角度考虑、从学校自身发展出发,依托社会力量,加强学校和社会联手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为学校体育增强新的体育生命力,推进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定向运动的有利条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5.4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加强培养学校自身教师业务能力水平,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学校邀请省内、国内定向专家走进学校,给教师、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鼓励教师与国内、省内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地增强对定向信息系统资料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张晓威.定向越野[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
[2]李树梅.校园定向运动课程的特征之研究[J].南京體育学院学报,2006(2).
[3]乔梁.从人类素质学的角度审视定向运动的特点与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9(6).
关键词: 成都市中学校园 新课改 定向运动
1.引言
2010年5月24日,成都市教育局下发《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确定从该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改”,规定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必须修完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必修课程116学分,选修课程28学分。体育与健康科目也纳为选修课程之一,其科目选目可以包括体育传统项目或新兴项目,教学时间通常为18学时,一般按每周2学时安排(1个学段内完成)或每周1学时安排(1个学期内完成),可计1学分。此次新课改对于高中教育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体育学科来说更是一场革新,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性,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基于此,广泛开展深受学生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定向运动,即在野外,利用指北针和定向地图选择道路、寻找目标的体育运动,在当前新一轮的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是否可引入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模块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学生所获价值意义及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2.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参与2010年四川省第四届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成都市高中代表队,分别是成都市实验中学、成都市十二中、成都市列五中学、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市外国语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川师大附属中学、成都武侯高中等二十所学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79份,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99.3%)、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学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现状
经调查统计,目前成都市还没有学校将定向运动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但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已将定向运动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形式开设一年时间,在此期间,有56%的同学自愿参加了此项目的学习;成都列五中学也将定向运动项目纳入选修课的计划中,但现今还未实施。调查中更多学校将定向运动作为课余竞赛的方式,其原因是四川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相继出台该项目比赛名列前六名运动员在升学考试中能获得体育加分的优惠政策。
3.2参与者参与情况调查
从对参与者参与情况调查得出(表一):94.3%的学生表示出对这项运动的喜爱,90.6%的学生表示会继续参与此项运动,导致学生如此喜爱的原因是,定向运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育学,从主导的制度化学习、灌输式学习,盲目、被动性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找寻目标,整个过程充满挑战、充满机遇、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表一
3.3参与者综合能力得到了体现(表二)
参与定向运动的学生参与定向后,全体学生的判断力、意志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有97.4%的学生在参与定向运动活动中,自身的决策力得到提升;有91.8%的学生认识到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自身潜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还有85%以上的学生在突发事件、野外生存能力及个人价值能力体现方面得到锻炼。定向运动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对参与者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它是一项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它是智力的活动;它要求参与者在未知或陌生的地方,借助地图和指北针,运用地理学、测绘学、植物学、野外生存知识,独立判断、果断决策、沉稳思考的选择前行路线,在途中遇到困难具有快速应变能力及永不言弃的精神。
表二
4.影响定向运动在中学校园开展的因素
4.1定向地图因素
定向地图作为定向运动的必需工具是不可缺少的要件之一。然而,现在四川省专业的定向制图人员十分匮乏,一张专业的定向地图购买费用相当昂贵,对于体育经费投入有限的中学开设起来有很大难度,造成很多学校有开设定向运动的计划,而在具体实施阶段面临困境。
4.2学校师资力量因素
由于定向运动作为新兴项目,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目前,成都市中学从事定向运动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非定向专业,其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足。在学校体育教育学生培养方面,四川省内高校体育教育运动已经将此项目纳入普修课课程,然而还没有在专项上给予认定,这决定了现在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在定向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上非常匮乏。
4.3学校环境因素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育机构,以文化成绩考核学生能力,以升学率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致使学校重智轻体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内容上过于单一化、竞技化,没有认识到体育新兴项目对传统项目的冲击。
5.对策与建议
5.1增加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投入
各学校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体育健康课程方面积极与新兴项目相结合,使体育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联合一体,将定向运动作业为结合点,以开设选修课方式进入中学校园,满足学生对定向运动的需求,同时在定向运动课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5.2学校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场所,应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大力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阳光体育一小时,让学生了解定向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参与定向运动后对自身价值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此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定向运动的发展水平。
5.3加强学校与俱乐部合作
定向运动发展期间,学校师资缺乏,投入新兴项目的资金有限。而俱乐部作为定向市场经营者、推动者,有专业的制图人员、专业地图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因此,学校从学生角度考虑、从学校自身发展出发,依托社会力量,加强学校和社会联手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为学校体育增强新的体育生命力,推进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定向运动的有利条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5.4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加强培养学校自身教师业务能力水平,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学校邀请省内、国内定向专家走进学校,给教师、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鼓励教师与国内、省内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地增强对定向信息系统资料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张晓威.定向越野[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
[2]李树梅.校园定向运动课程的特征之研究[J].南京體育学院学报,2006(2).
[3]乔梁.从人类素质学的角度审视定向运动的特点与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