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变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教师和学校联手探索,分析解决的方式,提高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质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针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进行浅析。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76-02
   大学语文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然而经过网络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中学时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学习,影响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大学语文课程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师应积极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变革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中,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早在李秉德、李定仁主编的《教学论》中,对教学组织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该书中说道:“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现如今教育领域对教学组织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拓展,提出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客观表现形式,组织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前者注重师生教学中的互动,后者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将全体学生组织到一起进行探索,但是符合我国的教学情形。
   二、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革新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虽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序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讲课模式较为单一的情况,再加上我国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这样的讲课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以良好的态度配合教师进行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教师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革新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质量。
   (二)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高校大学语文中的内容,基本上是以诗歌、古诗词以及文学名著为主,教师以往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多媒体、黑板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语文中的知识,教学内容较为固定。然而高校中不同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心理都不同,这样的教学内容没有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进行充分考虑,导致学生面对这门课程时,通常将其作为一项学习任务进行学习,不会主动探索其中的知识点,对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使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三)增加师生课堂互动频率
   现如今我国一部分高校语文课堂,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进行记录,师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交流的机会。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探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力求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次数。然而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导致课堂出现固定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应积极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采用探究提问的教学方式时,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订合理的问题内容引导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提问教学中,增加师生课堂互动的频率。
   三、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语文审美体验
   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基本上是以诗词歌赋为主,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文学与影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语文审美体验。例如,在讲到《把酒问月》时,教师可以播放李白饮酒作诗的情境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李白的浪漫情怀,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讲到《长恨歌》时,教师可以搜集与当时社会情境有关的视频,促使学生深刻领悟白居易生不逢时的悔恨之情;在讲到《夜行船》时,教师可以将讲解马致远生平经历的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当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解视频内容,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领悟不足的情况,并结合多媒体中的视频系统性地给学生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二)采用分层提问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能力
   现如今一些高校的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基本上是以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然而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文章脉络,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高校语文教学組织形式变革时,可以采用分层提问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能力,促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内容时,能够准确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总结文章内容。例如,在讲到《爱尔克的灯光》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文章的结构是什么?通过哪些字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当教师将问题制作好之后,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课题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语文基础,将语文基础一般和语文基础优秀的学生混合组织到不同的集体中,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学习其他同学阅读文章的方式,提升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能力。当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集体推荐一名代表,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然而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可以每节课交叉提问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提问教学中,进而提高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通过朗诵竞赛的讲课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高校語文课程对学生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无论古代诗词还是现代白话文,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诵竞赛的讲课模式,让学生在朗诵中,通过字词的变化,感受文章情节的跌宕起伏,促使学生作者产生共鸣之情,达到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到《离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挑选搭档,并让他们制作配合自己朗诵的多媒体视频,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服装进行搭配,促使他们在课堂朗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外在形象、多媒体视频以及朗诵内容,打动其他搭档,提升朗诵竞赛的质量。当学生在课堂上朗诵竞赛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并让不同搭档之间相互进行点评,最后以综合分数最高的搭档获胜,并及时对获胜的搭档进行物品鼓励,要求他们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讲解的内容,系统阐述这篇文章中的知识点,有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在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合理安排,确保语文教学顺利进行。
   (四)借助师生角色互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网络调查发现,我国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动手能力,通常习惯依靠教师掌握相应的语文内容。因此,教师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准备讲课内容,并在课堂上给其他学生详细讲解语文知识。例如,在讲到《思旧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讲课内容。因为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可以以宿舍为单位,让学习委员安排每节负责讲课的宿舍,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结合课本内容,积极与宿舍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当学生在讲课中出现知识点讲解不清楚或者不全面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提问,帮助讲课同学发现自己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讲课同学结合文章的经典语句,当堂进行修改,并让学生将修改后的内容,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进行通读,促使学生在通读过程中,对比分析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课余时间不断磨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学生讲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讲课内容进行点评,然后结合自己的课件内容,给学生系统讲解这节内容,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将前半节课堂学到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将这节内容的知识点归纳成一个整体,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教学组织形式是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学组织形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进行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变革,通过多样的讲课方式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阳伟琼.技校语文教学的困惑与解决方案[J].考试周刊,2013(46):36-37.
   [2]齐卫平.快乐学语文:职高语文的创新教学[J].长江丛刊,2018(17):85,87.
   [3]陈芝昕璐.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J].速读(上旬),2017(11):54.
   [4]张木花.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36-138.
   [5]李文秀.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从师素质培养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18(12):11.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理论,建立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并明确指出当代青年如何建立理想信念,应当建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以及其重要意义等,由此形成了新时代青年观。而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其所具备的理想与信念和国家的未来以及命运有很大关系,因此,主要对新时代青年思想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 键 词] 新
[摘 要]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构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内容,也体现了医者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随着当前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需要人文精神指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着重分析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构筑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方式,通过分析现状来制定后续的培养措施,拓展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途径。  [关 键 词] 医学教育;人文精神;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 G711
[摘 要]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线下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的要求,于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  [关 键 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高职教学;基础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志码] A
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复合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紧跟职教改革要求,探讨有效的课程改革之路。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环境监测着手,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实验体系建设、实验内容编排、实验实训室建设、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探究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途径,为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 要]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时,挖掘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在课程设计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应用于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混合式教学全过程中,探讨药物制剂设备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准备。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药物制剂
[摘 要] 從“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发展转变过程中,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而模块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探究高职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以教学实验的方法,通过开展模块化教学,从学习成绩、情感态度、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观察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模块化教学;情感态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有利于培养具备熟练临床能力、扎实理论知识、一定临床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并轨培养医学临床研究生质量关键落脚于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提升高素质综合应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兼备医师、教师双重职业特色,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
[摘 要] 语言是人和人相互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亦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幼儿具备很强的模仿能力,可以迅速接纳各类新鲜事物,所以是培育语言表述能力的最好时期。只有幼儿具备良好、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才可以更清晰、更全面地表达自身的想法,真正实现和教师、其他学生的沟通交流,推动其综合能力的持续提高,为日后更好地成长发展奠定牢固基础。基于此,幼师应增强对幼儿语言培育重要性的了解,采取有针对
[摘 要] 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需要进行课程诊断与改革实践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经济学基础;能力提升;课程诊断;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F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68-02   经济学基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