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呼吸,快乐地写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课堂高效,我尝试着微写作与教材巧结合,努力做到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有效指导孩子们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创新。然而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每一堂課孩子都能有一两项收获,老师在微写作教学中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是很大的进步。
  我努力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阅读结果的多样化,正是体现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生命的独特存在。在这里,课堂教学已不是一人独白、他人独听的场景,而是师生间、学生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这里,学生充分发挥展开思想与思想的交锋,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深处与心灵的接纳。他们互相取长补短,丰富知识,能力更加全面。教育已不仅仅是特殊的认知活动更是学生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生动体现。也是微作文话题倾情交流。
  为了找准教学的起点,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
  我不断尝试改进“教”的方法。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语用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尽量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课课精彩绽放。我想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如执教《老人与海鸥》,孩子们被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海鸥回报老人深切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当我与孩子们化身海鸥,倾吐对老人的心情时,我发现好多孩子眼睛湿润了,于是我即兴让孩子们替海鸥送老人最后一程,写下决别时悲痛欲绝的依依不舍之情,谁知孩子们却像开闸泄洪,短短一两分钟尽情倾泻,掀起了情感的浪潮。在这里摘几朵小浪花与大家分享“情”花初放的稚嫩。
  生一:你们快放下我的爷爷,我都十多天没见他了,今天才见这么一会儿,你们就要抱走他,我还没有和他玩呢!他还没有给我喂吃的呢!不要抬走爷爷,快放下他,快放下他。爷爷我是老沙呀!您不记得我了吗?当年我中了猎人的圈套,是您把我救了下来,让我重获自由。我记得您还天天给我好吃的饼干呢!而你今天为什么一动不动了呢,爷爷醒醒呀!
  生二:爷爷,以往天还未亮,您就提着一大包食物来看我,现在怎么到了相框里了?我们一群海鸥从今天起,就再也得不到您的爱抚了,这突然的离别,让我们以后该怎么过日子呀!再让我们看一看您吧,我和同伴们会把您的英容笑貌永记于心。爷爷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坚强地生活下去!
  生三:爷爷我是独脚呀,您怎么丢下我,一个人走了呢?我还有好多话要给您说呢,爷爷您回来吧!只要您回来,我绝对不调皮了,也不惹您生气了。前年,我努力地从铁龙逃出来,飞到这儿,是您给我疗伤、喂食,让我获得了新生。叔叔呀,走慢一点吧!让我再看看爷爷,再陪陪爷爷吧!
  生四:爷爷,您怎能自己悄悄走了,却丢下我们,如果您走了,谁给我们喂食呢?几日,我一直没见到您,可如今,我们又在一起了,可您却一动不动了。人类,不要把我们的爷爷带走,让我们再和爷爷呆一会儿,再看看爷爷的遗容吧。
  生五:爷爷,虽然我们不是同类,但您却如我们的亲爷爷一样,处处关心、疼爱我们。您每天舍不得花五角钱坐公交车,却用自己一半的退休金,来给我们买好吃的食物。您知道吗?在我们的心中,您就是我们的依靠,每次听到您亲昵的呼唤,我们的心便像喝了兴奋剂一般。现在,您怎么不动了呢?您醒醒吧!
  生六:爷爷,您不是说要永远陪我们吗?您怎么就这样丢下我们了呢?爷爷,您给我们买了那么多好吃的饼干,可您却吃剩饭剩菜,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每天坚持走二十里路来看我们,爷爷,我们不能没有您,人类,请再让我们多看爷爷一眼吧!
  生七:爷爷,您就要和我们永别了吗?我还想让您再给我梳理一次羽毛呢,我还想再感受您温暖的手呢,我还想再看看您的音容笑貌呢。爷爷,再停一会儿;爷爷,再慢一些;爷爷,再让我好好看看您!
  生八:爷爷,您去哪里了呀?您对自己节衣缩食,可是给我们买食物却毫不犹豫,现在您去世了,没有人陪我们了,您在我们心里,可是我们的守护神呀!我多么希望您能回来啊。再给我们一点饼干吧,再对我们说句话吧,再叫一声我的名字吧……爷爷,回来吧!
  在实践中,我层层递进,步步提升,微写作有了一点点收获,孩子们有了爱说乐写的好习惯。在探索中,我以教材文本为例,深挖文本中能够进行微写作训练的要素,开展读写结合的随机教学,贴近学生、贴近文本设计训练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在阅读与微写作尝试中,我坚持以生为本,借用教材渗透语文知识,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在不同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关注并运用语言文字,大胆尝试写作,创新写作,收获到了无穷的惊喜,孩子竟然在二年级就能大胆创作,他们的童真童趣吸引了报刊叔叔和阿姨的眼球,他们的写作获得全国省市县各级的认可,也给自己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奠定了自信,甚至爱上写作,步入文学创作之路。有了全国创新作文北京决赛一等奖,十佳之星的引领,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特别高涨,他们另辟蹊径,大胆创新,自由阅读,快乐写作,灵动恰当运用语言文字。在少年百科知识报教育周刊等各级报刊争先发表,微写作点燃了他们写作的欲望!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差距较大。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所有学生的知识需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呢?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我采取了以“分组教学”为基础的“小老师”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效。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分组并灵活选择“小老师”  (一)划分小组,明确小老师职责  根据微机室座
期刊
在一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中,面对37名朝气蓬勃的学生,以学校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在班内进行学生养成教育,抓住教育契机,寻找并树立班集体正能量,引导学生模范地遵守规则,善良地对待他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做自信、阳光、善良、有担当的人朝分学子。  一、抓住规律性的、可预见的教育契机  1.抓住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始、期中期末练习以及每周班会的契机  在新生入学时,给出草稿,由学生共同商讨、制定《学生守则》
期刊
一、当前作文情况的思考  1.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量无法保证。  2.作文训练有限。  3.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作文与阅读的知识。  二、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流派  市面上也有一些机构推出了一些迅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比如快速作文、简妙作文、旁氏作文、分格作文、黄金格作文、情境作文、傻瓜作文、pop作文兵法等等,也涌现出了一些作文名師。  三、我的作文探索之路应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尝试阶段
期刊
一、编写背景  这套教材是从2016年秋季学期一年级开始使用的(见幻灯片说明). 编写资源空前雄厚,编写历程多磨。这套教材政治上符合要求,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权。  二、主要特点  (一)内涵  (二)梯度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缓解教材的难度,一下利用形声字,上下文来猜字认字.二上识字采取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它遵循的原则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的顺序,会认4
期刊
如何交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16——4)。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那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交为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  “友直、友谅、友多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第二种“友谅”。是比较能
期刊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师围绕本课内容,深挖教材,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设置了5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并在情景中结合任务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参观中学会语言,运用语言,并渗透了爱护动物的情感,整节课全面体现了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本课结合在农场里简单讨论动物复数等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途径、情感与评价等
期刊
案例一:巧妙引入乡土资源,促进学生有质量地朗读。  教师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  师: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把大豆种到了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大豆。有了农民辛勤的播种,才有了丰收的粮食堆满仓。可是老师很奇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种子):蒲公英、苍耳的种子没有人替它播种,为什么也能长遍山野?植物妈妈用的是什么办法?  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  师:谁读懂了刚才的问题? 
期刊
一、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是辩论赛中立论的第一步,立论立得深、立得稳,就不容易被反驳。同时“议论文的深刻性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深刻性思考方式。培养学生深刻性的思考方式,教师可以从锻炼学生的写作立意入手,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准确性,进而才能使学生朝着准确的方向进行写作,体现文章的深刻性。”辩论赛中破题立论的步骤是提取题目中的关键字,解读关键字的定义,然后再确定辩题的讨论范围和比较标准。如经典辩题《
期刊
一、涵义  1.什么是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对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大任务。探究能力,作为人们探索、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等等。  2.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
期刊
我们来谈谈《生命文化》这本书。这本书不是生命文化的课本。生命文化的一课之本是高清生命纪录片。而这本书,只是课本的目录和菜单。学生可以像上餐馆一样,自主选择今天这一顿的精神大餐。  这一套生命文化的课程,是对科学教材编写的冲击和挑战。这些纪录片发现了新的生命奇迹。很多科学家和教材编写人,对于这些新的发现十分陌生。所以他们以前只靠阅读文字材料来编写的教材,就不再具有权威性。我们现在把科学课本、语文课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