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促进“少教多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yt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巧妙引入乡土资源,促进学生有质量地朗读。
  教师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
  师: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把大豆种到了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大豆。有了农民辛勤的播种,才有了丰收的粮食堆满仓。可是老师很奇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种子):蒲公英、苍耳的种子没有人替它播种,为什么也能长遍山野?植物妈妈用的是什么办法?
  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
  师:谁读懂了刚才的问题?
  生: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朗读;边演示边入情入境复述:拿出蒲公英等植物的种子,撅起小嘴轻轻地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小花,小伞般的种子从学生的手里飘到了教室的墙角,儿童一下子明白蒲公英的种子是借风来传播,绘声绘色入情入境地读起来,顿时调动了孩子读书兴趣,也保证朗读得有质量。
  思考一:
  许多不同的教学用具,如果从课程要素来看,教育价值是同质的。农村学校一般都缺少电教设备,很多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没有办法靠这样的条件来营造,制约少教多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开发和使用农村拥有的大地、小草、荒山甚至是茅草棚这些乡土资源,同样可以替代需要财力做后盾的电教设备职能,也同样实现精讲多学。这节课之所以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源于教师把农村得天独厚、信手捏来的植物种子引进课堂,开发利用了这一自然性的条件资源,通过直观、形象、趣味性地感悟、表演,能动地构建了由心智、情意、氛围参与的课程综合体,得以实现以读代讲、熟读成诵,轻松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案例二:由师生互动创生了意想不到的课程资源。
  在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
  师:小朋友,老师现在给你们分成三人一个小组,我们用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小青蛙找家》,好吗?
  生:老师,可以让组长为我们分组吗?
  师:你真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组长总和我们在一起,比老师更知道我们,分组才会分得好。我们组长平时就应该多做这些工作,才能越做越好啊?
  师:原来是这样啊!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吗?(学生表示赞同。)看来是老师错了,对不起,老师没有尊重你们应有的权利,对你们了解得不够多。老师感谢×××同学善于思考,有自己的个人见解,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就采用同学们正确的意见……
  思考二: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师生在交往互动中生成的问题、困惑、见解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生长点。捕捉这样的资源,可以促使教学民主平等,促进教学少教多学,可以因势利导及时捕捉师生互动生成的瞬时不可重复的课程资源,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为学生“多学”创造可能。
  案例三: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和使用。
  学习第十册第一课《咏梅》
  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春天的脚步不知不觉就近了,一天,我走在果园里,杏花吐蕊,默默绽放,我忽然想起毛泽东赞美梅花的一句诗词:“ ”。过了几天,粉红的杏花瓣片片飘落,我不由得又想起陆游的一句诗:“ 。”
  案例四: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
  教师以《兰兰一家去春游》为主题,设计了一组开放性练习题: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了,兰兰的一家想出去游览春天。瞧!他们出发了。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去看看吧!”
  1.去春游的一家人都有谁呢?(听记词语:爸爸、爷爷、妈妈、奶奶、全家人)
  2.呜---呜,火车开来了,如果你能顺利地填上火车车厢的名子(看拼音写汉字),就和兰兰一起上车吧!
  3.列车上,乘务员阿姨给小朋友们表演了有趣的节目(改偏旁组新字)。
  4.下了火车,来到美丽的黄山脚下,在一个水果店里,兰兰爸爸买了新鲜的水果拼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猜一猜,兰兰先把水果先端给了谁(写话练习、礼貌教育)?
  5.登上黄山、兰兰要把黄山的美景画下来。她想起好多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词语积累)。
  6.难忘的春游之旅结束了,回到家里,兰兰的一家开心地聊起这次春游的感受:
  爷爷说:“ 。”妈妈说:“ 。”兰兰说:“ 。”
  思考三:
  以上两个案例实际上是对教材进行了拓展,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进行二度开发。教师不只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还兼具了课程实施的条件资源。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其素质状况确实决定了对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决定了教师做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的作用。
  案例五:借用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利用课内外、校内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交通工具----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环境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写出调查报告。(高年级);
  活动过程:
  1.体会并整理车的种类变化:向家长教师调查农村交通工具的变化历程:马车、牛车、自行车等(统计表或图文表达)
  2.体会并整理车的效能變化: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测量出相关数据,得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3.引伸思考:科技、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写出调查报告。
  4.形成活动作品,展评。
  思考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成为课程内容的范围;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师生成为课程的创生者。在学生课程开发的作品里,数学、语文、美术、音乐多种学科交叉并融,调查、搜集、整理、书写、编辑等多种学习行为并用,经历、体验情感活动的过程,在创新和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由些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包容力,是培养学生“多学”提高综合素养的活动广场。
  分析以上案例,我们看出,“少教多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课程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教师要想“少教”,需要树立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并建立这种能力,这是保证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
其他文献
一、发挥课文对阅读的引领,实现拓展延伸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具有经典性、民族性、适切性的特点,如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经典,体现民族精神的大家之范,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文章等。课文的选择逐渐多元化,注重学生智力的多元开发,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在逐步进入教材。这对学生的多元阅读提供了引领和拓展的内容。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之作,典范之作。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思想性强,催人奋进;结构清晰,适
期刊
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而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是发散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一、什么是积木建构游戏及空间能力  1.积木建构游戏  是结构游戏的一种。凡利用各种积木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建构游戏。建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构游戏分为积木搭建类、积木插接类、自然物(沙水、雪、土)雕塑类三种类型。本研究主要涉及前面两种。运用插接、嵌
期刊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采胜》诗记载:"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体现剪纸的独特魅力。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关于折纸的起源,多数人相信折纸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差距较大。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所有学生的知识需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呢?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我采取了以“分组教学”为基础的“小老师”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效。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分组并灵活选择“小老师”  (一)划分小组,明确小老师职责  根据微机室座
期刊
在一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中,面对37名朝气蓬勃的学生,以学校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在班内进行学生养成教育,抓住教育契机,寻找并树立班集体正能量,引导学生模范地遵守规则,善良地对待他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做自信、阳光、善良、有担当的人朝分学子。  一、抓住规律性的、可预见的教育契机  1.抓住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始、期中期末练习以及每周班会的契机  在新生入学时,给出草稿,由学生共同商讨、制定《学生守则》
期刊
一、当前作文情况的思考  1.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量无法保证。  2.作文训练有限。  3.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作文与阅读的知识。  二、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流派  市面上也有一些机构推出了一些迅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比如快速作文、简妙作文、旁氏作文、分格作文、黄金格作文、情境作文、傻瓜作文、pop作文兵法等等,也涌现出了一些作文名師。  三、我的作文探索之路应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尝试阶段
期刊
一、编写背景  这套教材是从2016年秋季学期一年级开始使用的(见幻灯片说明). 编写资源空前雄厚,编写历程多磨。这套教材政治上符合要求,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权。  二、主要特点  (一)内涵  (二)梯度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缓解教材的难度,一下利用形声字,上下文来猜字认字.二上识字采取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它遵循的原则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的顺序,会认4
期刊
如何交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16——4)。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那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交为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  “友直、友谅、友多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第二种“友谅”。是比较能
期刊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师围绕本课内容,深挖教材,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设置了5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并在情景中结合任务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参观中学会语言,运用语言,并渗透了爱护动物的情感,整节课全面体现了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本课结合在农场里简单讨论动物复数等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途径、情感与评价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