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阐述了柳州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调研柳州三江县茶叶产业概况,分析了现存问题,借助新型O2O电子商务模式,探索其在柳州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应用。通过线上线下交互的O2O电子商务模式,提出了解决柳州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茶叶产业;互联网;O2O模式
农村茶叶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电子商务将对农村茶叶的生产和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促进茶叶的销售与流通,给茶农增收。
要想真正的实现茶叶产业现代化,就要不断地探索电商模式在茶叶营销中的应用,从传统的B2B、B2C模式的电商到O2O模式,从农业快递的受限到茶产品电子商务的自建物流,开创电子商务领域新天地。
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是一种新诞生的将实体经济与线上资源相融合,使物联网成为实体经济延生到虚拟世界前台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O2O让消费者线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线下享受商品和服务。为更好的分析当前石门柑橘发展存在的产销问题,本文通过对柳州市三江县、鹿寨县、柳城县几大茶叶生产厂商的各种信息调研,探索O2O电子商务模式在柳州茶叶营销中的应用。
1、柳州茶叶产业产销现状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北部,北纬23°54′—26°03′的黄金产茶区。近年来,茶叶逐渐成为柳州市种植业的优势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鹿寨、柳城等县,以绿茶为主,红茶和黑茶的产量也逐年上升。截止2012年底,柳州市茶叶种植面积11915公顷,茶叶产量9952吨。其中三江县的茶园面积、产量在广西各产茶县中位列第一,获得过“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柳韵春晓”、“三江春”等茶叶品牌,是柳州市和三江县的地方公共品牌[1]。
柳州市茶叶产量只有1432吨,占广西茶叶产量的8%;2005年产量3147吨,占总量12%,排广西第四;2010年以6972吨的产量,占总量18%,攀升到第一位,比第2位的钦州市多500吨;到2012年,柳州市产量已占总量的20%,达9952吨,比排第2、第3位的百色市、钦州市分别多了1800吨和2500吨,发展迅速。茶叶产业在柳州市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9年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左右,到2010年超过2%,2011年达到3.5%,2012年是3.6%。
2、柳州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营销信息不对称
通过调研发现,到现在该茶叶产业链的各主体中仍没有大公司大企业诞生。茶农基本上是按照政府的生产指导按部就班的经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少有真正研究柑橘的供求关系、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等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市场的竞争。
2.2产业链中存在垄断问题
据许多茶叶加工者的反映,干茶叶收购处于卡特尔式垄断状态。茶叶收购商通过暗中协商垄断整个茶叶收购行业,大肆压低茶叶收购价格。而他们由于没有别的收购商,所以不得不卖给他们。垄断,不但违背了市场经济中公平的竞争原则,也扰乱了产业运行机制,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所以,垄断也是一个大问题
2.3农民在整个产业中获利不高
以三江县为例,三江县每亩茶叶每年可产出4000~5000元,平均每户茶农每年的茶叶收入约为6000元。与湖北恩施市富硒茶叶产业基地的每亩每年收入15000左右和平均每户茶农每年茶叶收入25000~3000相比,结果是1:3左右。可见,三江县的茶农茶叶种植的收益之低。这或许与三江县茶叶的质量,品位及产业的发展情况有关。基于三江县茶叶种植初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提高农民茶叶种植的收益。
2.4传统交易方式占主导地位,电子商务应用程度比较低
茶叶销售主要模式有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茶厂+店铺、农户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采购公司、专业市场等模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交易可以方便快捷的与更多的需求者收购者甚至是消费者直接信息交流、签订合同,能够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减少中间不必要的交易环节成本,提高交易速度,增加产品交易量,加快资金流通速率[2]。
3、O2O电商模式在茶叶销售过程中的优势
3.1促进茶叶销售,让茶农增收
茶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接受订单,这大大简化了产品的中间流程,能更高效的销售茶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2O2O模式逐年增加
O2O模式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O2O掘金战”无人缺席,无论是雄心万志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还是家大业大的老牌互联网公司,正像李开复所说,O2O未来会改变中国,线上、线下一旦连起来,这是巨大的爆发式的力量。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2012年达到986.8亿元,增长率为75.5%。
为此,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巴巴都已经在O2O 集兵布营,中国最大的传媒大鳄百灵时代传媒也加入到了O2O行列中。这是互联网、地铁广告巨头从PC端、传统转向移动端的实力较量,它们都要抓住O2O和生活服务类电商化的机会,无疑,O2O是电商的未来常态之一。
4、柳州茶叶如何运作O2O模式
实体店的招商布局只是整个O2O模式运作中的一环。如何做到“线下实体店DM(直投广告)目录推广+微信平台B2C销售+O2O服务”,这才是柳州茶叶销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个模式可以以信息代替库存,大大降低中间成本,更大限度还利于加盟商与消费者;以DM单产品目录及手机微信平台直线销售,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便捷的购物体验。促使更多人了解柳州茶叶,从而更快的进行销售。
4.1从销售客户的角度来看
柳州茶叶可以建立线上“手机微信平台”和线下“加盟服务商网络”相结合的这种O2O电商服务模式,能够对会员提供更精准的定位和服务,为会员提供多种消费方式的选择,增加会员消费的便利性。
4.2从各大茶葉公司的角度来看
全新的电商模式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迅速抢占市场的目标,同时通过信息化的运营系统在产品设计、配货、库存量、价格确定等方面具有更高效率和更精准的定位。
为了解决厂商利益问题,我们可以在微信后台中开发了会员绑定功能。一个用户通过某个厂商的门店推广的DM单扫码进入商城,这个用户即和该门店进行了绑定,往后该用户的一系列动作将和该门店挂钩,如果产生消费,该门店将会得到利润分成。
绑定的好处一方面让服务更精准,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各大茶叶厂商的利益,消费利润的80%都会归于加盟商,而公司也会以一周或两周为周期与加盟商进行结算。
5、总结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O2O将线下商机与物联网相结合,有助于全面促进柳州茶叶销售渠道建设和流通,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的收入,提升茶叶生产厂商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2014年广西柳州茶叶产业研究报告http://www.askci.com/chanye/2014/09/17/1710186ro6.shtml
[2]周旺.O2O电子商务模式在湖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探索—以石门柑橘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6):6257-6262
作者简介
刘峰(1984—)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师、讲师 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殷蓓蕾(1982—)广西柳州人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师、讲师;韦飞(1970—)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基金项目:柳科协软20140202号
[关键词]茶叶产业;互联网;O2O模式
农村茶叶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电子商务将对农村茶叶的生产和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促进茶叶的销售与流通,给茶农增收。
要想真正的实现茶叶产业现代化,就要不断地探索电商模式在茶叶营销中的应用,从传统的B2B、B2C模式的电商到O2O模式,从农业快递的受限到茶产品电子商务的自建物流,开创电子商务领域新天地。
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是一种新诞生的将实体经济与线上资源相融合,使物联网成为实体经济延生到虚拟世界前台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O2O让消费者线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线下享受商品和服务。为更好的分析当前石门柑橘发展存在的产销问题,本文通过对柳州市三江县、鹿寨县、柳城县几大茶叶生产厂商的各种信息调研,探索O2O电子商务模式在柳州茶叶营销中的应用。
1、柳州茶叶产业产销现状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北部,北纬23°54′—26°03′的黄金产茶区。近年来,茶叶逐渐成为柳州市种植业的优势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鹿寨、柳城等县,以绿茶为主,红茶和黑茶的产量也逐年上升。截止2012年底,柳州市茶叶种植面积11915公顷,茶叶产量9952吨。其中三江县的茶园面积、产量在广西各产茶县中位列第一,获得过“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柳韵春晓”、“三江春”等茶叶品牌,是柳州市和三江县的地方公共品牌[1]。
柳州市茶叶产量只有1432吨,占广西茶叶产量的8%;2005年产量3147吨,占总量12%,排广西第四;2010年以6972吨的产量,占总量18%,攀升到第一位,比第2位的钦州市多500吨;到2012年,柳州市产量已占总量的20%,达9952吨,比排第2、第3位的百色市、钦州市分别多了1800吨和2500吨,发展迅速。茶叶产业在柳州市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9年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左右,到2010年超过2%,2011年达到3.5%,2012年是3.6%。
2、柳州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营销信息不对称
通过调研发现,到现在该茶叶产业链的各主体中仍没有大公司大企业诞生。茶农基本上是按照政府的生产指导按部就班的经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少有真正研究柑橘的供求关系、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等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市场的竞争。
2.2产业链中存在垄断问题
据许多茶叶加工者的反映,干茶叶收购处于卡特尔式垄断状态。茶叶收购商通过暗中协商垄断整个茶叶收购行业,大肆压低茶叶收购价格。而他们由于没有别的收购商,所以不得不卖给他们。垄断,不但违背了市场经济中公平的竞争原则,也扰乱了产业运行机制,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所以,垄断也是一个大问题
2.3农民在整个产业中获利不高
以三江县为例,三江县每亩茶叶每年可产出4000~5000元,平均每户茶农每年的茶叶收入约为6000元。与湖北恩施市富硒茶叶产业基地的每亩每年收入15000左右和平均每户茶农每年茶叶收入25000~3000相比,结果是1:3左右。可见,三江县的茶农茶叶种植的收益之低。这或许与三江县茶叶的质量,品位及产业的发展情况有关。基于三江县茶叶种植初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提高农民茶叶种植的收益。
2.4传统交易方式占主导地位,电子商务应用程度比较低
茶叶销售主要模式有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茶厂+店铺、农户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采购公司、专业市场等模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交易可以方便快捷的与更多的需求者收购者甚至是消费者直接信息交流、签订合同,能够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减少中间不必要的交易环节成本,提高交易速度,增加产品交易量,加快资金流通速率[2]。
3、O2O电商模式在茶叶销售过程中的优势
3.1促进茶叶销售,让茶农增收
茶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接受订单,这大大简化了产品的中间流程,能更高效的销售茶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2O2O模式逐年增加
O2O模式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O2O掘金战”无人缺席,无论是雄心万志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还是家大业大的老牌互联网公司,正像李开复所说,O2O未来会改变中国,线上、线下一旦连起来,这是巨大的爆发式的力量。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2012年达到986.8亿元,增长率为75.5%。
为此,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巴巴都已经在O2O 集兵布营,中国最大的传媒大鳄百灵时代传媒也加入到了O2O行列中。这是互联网、地铁广告巨头从PC端、传统转向移动端的实力较量,它们都要抓住O2O和生活服务类电商化的机会,无疑,O2O是电商的未来常态之一。
4、柳州茶叶如何运作O2O模式
实体店的招商布局只是整个O2O模式运作中的一环。如何做到“线下实体店DM(直投广告)目录推广+微信平台B2C销售+O2O服务”,这才是柳州茶叶销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个模式可以以信息代替库存,大大降低中间成本,更大限度还利于加盟商与消费者;以DM单产品目录及手机微信平台直线销售,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便捷的购物体验。促使更多人了解柳州茶叶,从而更快的进行销售。
4.1从销售客户的角度来看
柳州茶叶可以建立线上“手机微信平台”和线下“加盟服务商网络”相结合的这种O2O电商服务模式,能够对会员提供更精准的定位和服务,为会员提供多种消费方式的选择,增加会员消费的便利性。
4.2从各大茶葉公司的角度来看
全新的电商模式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迅速抢占市场的目标,同时通过信息化的运营系统在产品设计、配货、库存量、价格确定等方面具有更高效率和更精准的定位。
为了解决厂商利益问题,我们可以在微信后台中开发了会员绑定功能。一个用户通过某个厂商的门店推广的DM单扫码进入商城,这个用户即和该门店进行了绑定,往后该用户的一系列动作将和该门店挂钩,如果产生消费,该门店将会得到利润分成。
绑定的好处一方面让服务更精准,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各大茶叶厂商的利益,消费利润的80%都会归于加盟商,而公司也会以一周或两周为周期与加盟商进行结算。
5、总结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O2O将线下商机与物联网相结合,有助于全面促进柳州茶叶销售渠道建设和流通,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的收入,提升茶叶生产厂商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2014年广西柳州茶叶产业研究报告http://www.askci.com/chanye/2014/09/17/1710186ro6.shtml
[2]周旺.O2O电子商务模式在湖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探索—以石门柑橘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6):6257-6262
作者简介
刘峰(1984—)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师、讲师 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殷蓓蕾(1982—)广西柳州人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师、讲师;韦飞(1970—)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基金项目:柳科协软201402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