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治疗或取经脉之荥穴、输穴,或从气街论治.阴阳体系谨守经脉之偏盛偏衰,脉证合参,判断病脉,以针刺调其阴阳平衡为治.
【机 构】
: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治疗或取经脉之荥穴、输穴,或从气街论治.阴阳体系谨守经脉之偏盛偏衰,脉证合参,判断病脉,以针刺调其阴阳平衡为治.
其他文献
竹叶汤的主治病证为产后中风,产后中风有两个特点:①易病痉:产后亡血,复加外感伤津,易致筋失所养,发为痉病;②易阳虚:产后亡血复汗,阴液已伤,气随津脱,阳气亦伤.产后气血聚于阳明,注于乳房,化生乳汁,故产后阳明经气旺盛,一旦受邪,极易化热,且易郁结.故竹叶汤证病机为阳虚中风,且易致痉,阳明热盛,且易郁结.竹叶汤用人参、附子温补少阴阳气,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桔梗利肺气,葛根升津防痉,防风解表防痉,竹叶辛寒,解阳明经热结,去白芍,防经气流通不利,加大了生姜用量,促经气流通,防止痹结.
难治性发热病机较为复杂,肿瘤发热在难治性发热中具有代表性.史载祥教授认为,运用经方治疗难治性发热的关键在于精准辨证.临证时当从整体出发,明确邪正关系,处方之时当谨守病机,方证对应,既遵循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特点,又强调更为精准的辨证与个体化治疗.史教授创立清解三阳退热法、培土生金宣热法、灌肠逐瘀导热法,治疗难治性发热.清解三阳退热法方用葛根汤加石膏合大柴胡汤,培土生金宣热法方用甘草干姜汤合麻杏石甘汤,灌肠逐瘀导热法方用桃核承气汤灌肠.
马桂琴教授认为,痰瘀胶结伤筋损骨,筋伤则筋纵不能自收持,骨伤则骨痿是风湿病临床中痹痿同病的根本病机.马教授认为,因痿致痹以补为要,因痹致痿以通为要,“痹痿同病”均可见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均要佐以补虚扶正,补脾益肾以固根本.马教授认为,凡病不论病位浅深,病程长短,均有气血流通受阻,气血失和因素在内,既调畅三焦,又从六经运动的角度,调畅阴阳运动之枢机,从而提出治疗“痹痿同病”要善用柴胡剂及四逆散.马教授还重视调和营卫,常运用桂枝汤.
肾虚证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证型,常伴随在男性不育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构建肾虚证动物模型是研究中药治疗男性不育症作用机制的重要方法,目前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由于男性不育症存在许多不明确的因素,导致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比较复杂.本文通过检索2005-2020年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梳理了肾阳亏虚型、肾阴亏虚型和肾精不足型3类常见的肾虚证动物模型的发病机理,分析了中药对肾虚证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以期从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角度揭示生物体内的生殖功能及其相关规律,探索中药治疗肾虚证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