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ik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的学习启蒙阶段,在这一学习时期,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生活情境加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化发展。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情境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071-01
  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尤为关注,不止是学习能力,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综合素质更加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并建设更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关键,小学关系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加注意课堂活动的有趣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强,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他们缺乏学习热情,甚至会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面对这个问题,小学的数学老师应该加以重视,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情境,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快乐,这样的上课方式有助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从而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图形的认识的课程时,除了枯燥的讲解之外,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关于图形的照片,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感受每个图形的形状和轮廓;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讲解之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形状,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介绍自己在生活见到的各种形状,经过热烈的讨论以及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上课讲授的知识,从而记忆更加深刻。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生动化课堂上课环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认知水平有限,枯燥的讲解数学知识不会引起学生们普遍的关注,他们对于抽象的知识以及数学概念不能充分理解。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如果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加以利用,完美的融入到課堂知识里的话,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加入生活情境,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数学知识的困难程度,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准备工作中应该更加充分,在备课时加入生活化的应用实例,例如,老师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在讲解关于“统计”的概念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每年过年时,学生们收到的压岁钱的统计,从这个概念入手,首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其次使得数学概念更加具体化,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性教学,改善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理解能力之外,为了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情境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与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应该摒弃灌输式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学会应用学习知识,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自然的应用。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主动性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除了课堂之外,教师在数学作业中也可以尽可能的生活化,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4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接受知识已经非常不易,因此,要想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需要从课下的活动中着手,在布置作业时,老师应该加强设计,高度重视作业的布置工作,尽量将课堂中学到的所有知识都能在作业中得到体现,并且还要贴合实际生活。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止是在课堂上学习,现实的生活中也要让学生时刻有数学学习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以后的学习道路才能更加顺利,小学数学也是如此,数学对于理科学习非常重要。所以,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融入生活,贴近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从而为以后更深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桂芳,宋洪波.刍议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4).
  [2]张明莉.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读与写,2016(13).
  [3]刘小娟.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魅力中国,2017(1).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以及决策者,但在管理同学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出现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出现的关键原因是因为老师没有跟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导致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鼓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代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此,本文将从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合理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策略分析。  
摘 要 农村地区的小学,在教务管理水平上,和市内重点小学的教务管理水平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弥补的缺陷,需要在所有的教务人员共同努力,找到教务管理水平不足的原因,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构建一个更加优秀的校园环境,让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本文就从农村小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务管理工作进行多角度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教务管理水平,让
摘 要 班主任老师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纽带,是沟通学生和学校领导层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的重要桥梁,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监护人。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必定千头万绪,纷繁芜杂,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不能培养一批得力的班级管理队伍,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必然忙得晕头转向,身心俱疲,而班级管理必然陷入杂乱无序中,对学
摘 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微信的使用就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正是因为这样,初中班主任就可以将这一特点融入到德育工作中。此篇文章的出发点在于初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微信开展德育工作,进而利用微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端正,对他们的道德意识进行提高,同样也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笔者研究了有关的工作方法,并加以说明和阐述。  关键词 微信;德育工作;初中班主任  中图分类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新时期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本文主要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探讨如何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 小学教育;班主任;管理工作;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 以小组合作模式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可以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突破,构建有趣活泼的教学局面,也可以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有效的激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070-01  我国不断倡导和发展的新课